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哪个更重要?

如题所述

同等重要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需要协同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早在本世纪七十年代在《我们的家长学校》一文中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想念,始终从同一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在这种协同理论的指导下,他创办了家长学校,取得了协同的成功。

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提高全民素质的任务越来越急切,协同教育理论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接受和肯定,以至于被法定。在近几年公布的教育法规中,诸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都明确提出了协同教育问题。由此可见,协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从现实中看,协同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理由有四:其一,身份相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和终身教师;学校教师是孩子成长中的中段教师和基础教师;其二,目的相同。父母望子成龙(凤);教师育人成才,一句话,都希望孩子有出息,有前途,成为有用的人才。其三,任务相同,父母不仅要抚养子女,而且有教育的义务。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而教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自己的天职,此谓“教不严,师之惰”。其四,休憩相关。孩子能健康成长是父母的骄傲。学生全面素质不断的提高,桃李芬芳,香飘四海是老师的欢乐和骄傲。因此双方必须携起手来,共同面对。

附“学校和家庭协同教育的效果”调查表: 项目
比例
项目
比例

1.及时解决问题
53.8%
9.统一认识
33.0%

2.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50.4%
10.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29.7%

3.正确地评价孩子
43.7%
11.实施同步教育
28.8%

4.相互沟通情况
42.0%
12.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
28.5%

5.增进相互理解
41.4%
13.教师、家长互动效应
27.0%

6.预防不良问题的产生
40.0%
14.密切相互关系
25.9%

7.增进相互理解
36.1%
15.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
24.9%

8.产生互补效应
35.4%
16.改善办学条件
13.9%

既然协同教育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那么,为了加速现代化人才的培养,今天,协同教育之路非走不可!而且如何走好这条路,是我们需要共同研究和探索的。

(一) 协同教育的内容

应该和教育方针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一致。也就是说在德智体方面都要配合。首先配合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要求要一致,同时配合开展教育和训练活动。比如学校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家里就训练孩子用“谢谢、你好、对不起、再见”等文明用语,教孩子待人接物的礼仪。告诉他应该使自己成为彬彬有理、文明大方、很有风度的男子汉。第二是抓学习的配合。这方面的配合是每位家长都重视的。家庭可以配合抓孩子的预习、复习、作业;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孩子提供好的学习环境;根据老师的要求和孩子智力发展的需要,准备学习资料、课外读物和搞科技小制作的材料。同时还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发现他成绩好,有些得意时,就提醒他;发现他考试失误后灰溜溜的,就给他鼓气,使他保持比较平衡的心态。第三,配合抓身体。身体是本钱,父母无不关心孩子的身体,但大多局限在给孩子提供足够的营养。但还要配合抓孩子的卫生习惯的培养和家庭体育锻炼。如每天带着孩子跑步,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根据体育合格的标准,帮助孩子锻炼弱项。总之,孩子需要全面地、健康成长,因此,家庭配合的内容也应是既有重点,又尽量全面。

(二) 协同教育的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一下几种:

1. 校访和家访。家长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与老师当面商讨教育对策,访问时间可定时也可不定时。老师到学生家访问,这是一种传统方法,但久用不衰。老师可看到学生的家境、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人际关系,从而了解学生的心态,把握学生发展情况的原因。这类方法的优点是交流直接,能加深情感和了解。弊端是假如家长和老师都是为了告状,那么会受到学生的反对。其结果将造成三方关系紧张,从而抵消效果。因此此类方法的成功度在于访的实质性内容。

2. 书面联络。这也是交流情况的一种传统方法。有的老师运用“联系册”;有的老师让学生带信;有的老师让家长在试卷上签署意见;有的家长喜欢不定期的给老师写个书面汇报;有些家长对老师的书面联系会及时写反馈意见。这类方法比较省时间,对于家远、工作忙、在外地工作的家长比较适宜。缺点是纸短话长,不可能交流透彻。

3. 认真参加“家长学校”上课。通过“家长学校”讲授的内容,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学校的要求,孩子的情况,以克服教育中的盲目性。

4. 参与学校的活动。凡是学校要求家长参加的活动,家长要必到,有时夫妻两人可一起参加。如出席学校家长会,观看军训表演等。家长可从活动中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主要的是了解学校的总体情况,别的孩子的情况,从而看出自己孩子所处的位置,找出适当的教育路子。另外,还可参加一些学校管理工作。如协助班主任走访后进生,担任学科的辅导工作,帮助联系社会实践地点和交通工具。每当家长能为学校做一些事时,孩子一定很开心,好象是他为集体作了贡献。当然家长能为孩子们做些服务工作一定也很开心,因为从中可以领略教育工作的艰苦和乐趣。

5. 座谈会。可以是同类型学生家长座谈共性问题,商讨对策;可以是部分家长商谈学生中或家教中的热点问题以取得共识。老师也可在一起座谈进行专题探讨。如能引发家长和老师作一些深层次的思考,一般能统一思想,探索出一些路子来。这种会可以是小型的,也可是大型的,视内容而定。如果有条件多举行几次是有益无害的,开成研讨会效果更佳。

6. 家长信箱。这不失为沟通渠道。可以让家长自由发表看法,对学校工作进行评述,提出批评意见,提供好人好事信息,提出积极的建议,对学校的工作肯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以上数法,仅是诸多方法中的一部分,它们可以单用,也可以综合运用。每一种都有每一种的特点。要想优化协同教育的成果,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不能怕麻烦而只用其一。用一种方法就要发挥这种方法的优势,扬长避短,用足用好。不管哪种方法,只要运用得当,就会有应有的效果。

协同教育是老话题,但它在当今却是热门话题,要把这个话题谈好,要把答案写好并非易事。今天,只能说是把它引发开来,为了现代化人才的加速培养,催人思考、探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30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家庭,它便也随之产生了。这种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由于家庭教育是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这就决定了它的初始性、持久性和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 的关系的亲密性,自然,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之大就不言而喻了。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生受益,而不良好的家庭教育自然也就贻误终生。

1一名学校老师要对多名学生关注程度不如家里是2个甚至很多人关注一个学生!
2 学校的教育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而家庭是人生官价值观的教育!两者相比后者更重要!因为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再多的科学文化素质也不能照福社会!反而会危害社会!
举例:恐怖分子,能够做导弹,有知识但是危害社会
3还有家庭教育不重视的恶果:学生成绩起伏很大;和同学关系紧张;容易偏激。造成偏科!
4你应该设想一下你们对手会怎么说:他们可能会强调学校的教育完善,面面具到!还有给你个例子,学校不是一定时间要开家长会吗!这就表明家庭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5在刚刚结束的两会国家重视学生的情商教育,就是要家庭教育来培养的!
6家庭是培养学生心灵的窗口,学校是培养科学文化知识的地方,设想一下拥有很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却因为心里问题发挥不出来。在大考时很容易就失败啦,不会成功的!
就这么多,最重要的是抓住对方讲话的漏洞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 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岁时,父亲就抱了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能力。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有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再如古代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有过1350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 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正常发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玛拉,从小被狼叼去,8岁时被人发现,但其生活习惯已与人两样,其生活习惯几乎与狼一样,四肢爬行,吃生肉,昼伏夜行,后来经过人为的训练,两年后才能站立,六年后可以象人一样行走,四年内学会了6个单词,在他17岁时,智力水平仅达到3岁孩子的水平。据《中国妇女报》披露,我国南京市一姓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深怕孩子受人迫害,将自已的三个子女从小锁在家中,人让他们与外界接触,长达十几年,致使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语迟缓,与同龄人相比,智力及生活能力差异很大,近于白痴,所以不可忽视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连续性 家庭教育第二个特点是连续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于十几代、几十代,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如:杏林世家”、“梨园之家”、“教育世家”等等。同时家风又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学风,学风的好坏也往往延续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如在中国近代,无锡人严功增补清未《国朝馆选录》,统计自清顺治三年丙戌科至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共114人,其中父子兄弟叔侄累世科第不绝者,如苏州缪、吴、潘三姓,常熟翁、蒋两姓、浙江海宁陈、查两姓。看得出、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往往对人才群体的崛起有着重要影响。这种情况。古、近代比较突出,在当代随科学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待业的增多,人们择业面宽,一个家庭中所有的成员不可能都从事同一种工作,但都不乏见到这种情况,即有些家庭成员工作中屡屡出现成绩、受表彰,而有的家庭中成员违法犯罪接二连三。这都与家庭教育连续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家庭教育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对于幼儿来说,尤其是这样。幼儿在与其他小朋友们玩耍游戏中,当出现争执情况时,往往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已的言语行为是对的,如他们喜欢说:“我爸爸是这样说的。”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等等。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幼儿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几乎体现了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如果这种关系中形成裂痕和缺陷,孩子尔后走向社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就会反映出来。因此强调父母权威的重要,还因为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即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启蒙的向导。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权威树立的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必须

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长制上,明智的家长很懂得权威树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应宽则宽,应严则严,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四) 家庭教育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