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氧酸的氧化性不能判断非金属性强弱,而其酸性可以?

含氧酸的氧化性不能判断非金属性强弱,而其酸性可以?非金属性就是氧化性吗?

含氧酸的酸性一般是遵循规律的,元素非金属性约强,含氧酸酸性越强,而含氧酸的氧化性常常有不规律性,不能作为判断含氧酸中心元素非金属性强索的依据。
比如:硅酸(弱酸)磷酸(中强酸)硫酸(强酸)高氯酸(最强酸)。酸性依次增强这和它们的中心元素硅,磷,硫,氯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是一致的。
再如:高碘酸(中强酸)高溴酸(强酸)高氯酸(最强酸)
非金属性指的是元素的性质,氧化性则指元素单质,或者元素的原子,分子
比如:氯元素有很强的非金属性,氯气或者氯原子有很强的氧化性。
如果说氯气有很强的非金属性则是不恰当的追问

"由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越强。"矛盾?

追答

如果是根据元素原子的氧化性来判断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一般是正确的。但是氮和氯在化学界是有争议的。根据实验观察,三氯化氮中共用电子对是偏向氮原子的,也就是说氯显示正化合价。实际上氮原子的氧化性是强于氯原子的。但电负性则是氮为3.04,氯为3.16(鲍林数据);非金属性现在一般根据鲍林电负性数据
来判断。由于电负性是用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来衡量的。鲍林的数据还参考了元素分子的键能,由于氮元素单质氮气,存在三个化学键,很稳定。其电子亲和势几乎是零,而氯则为349.所以,氮比较吃亏。在其他电负性数据中,氮是强于氯的。同样氧也有点吃亏氧气分子的键能是氯的两倍多,氟的三倍多,导致氧气的电子亲和能只有141,还不到氯的三分之一。鲍林电负性中氧的电负性和氯相差是很小的。
总之,根据鲍林电负性衡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大小,与元素原子,分子的氧化能力是有出入的,不一致的。所以不能用元素原子的氧化性来判断其非金属性的大小。
"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越强。"这句话是有条件的,只用来判断同一主族元素和同一周期元素。其他情况是不合适的。比如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硝酸,硫元素对应的是硫酸;但硫酸的酸性是强于硝酸的。你能得出来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氮元素吗?
另外有几个过渡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也是强酸,比如锰,对应的是高锰酸,铼对应的是高铼酸都是强酸。高锰酸虽然常温不能稳定存在,低温是能稳定存在的,其酸性比硝酸还强。但锰确是典型的金属,非金属性是很弱的。
化学上的规律大都是有条件的,注意看清楚就是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10
以无机含氧酸的氧化性来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只是中学化学阶段的认知方法便于定性理解,严格来说既不完全正确也不够严格。因为影响含氧酸的氧化性与多种因素有关,衡量元素非金属性的依据也有很多需综合分析,这是两个分别独立的概念,目前理论上也尚有不少争议之处。
简要分析谈下列几点:
首先,对于可变多价态的元素会形成多种含氧酸(例如卤素的高卤酸,卤酸,亚卤酸,次卤酸等)
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含氧酸的氧化性并无明显规律可循,氧化还原的电极电势仅作为热力学上的判据,但还有动力学等因素,两者常出现矛盾(例如次氯酸和高氯酸)。
其次,对于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的最高正价含氧酸的氧化性也呈不规则递变(例如高溴酸与高氯酸和高碘酸),副族中酸土金属的含氧酸性质更为复杂(锰族,铬族等)
再次,对于同周期横向来看氟氧等无含氧酸均是极端的特例,此外周期表中的对角线规则效应也常使这种位置关系的元素非金属性不易比较(硫酸和硝酸,磷酸和硒酸等)。
元素非金属性在中学化学阶段一般仅用最高正价氧化物及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与氢的反应过程及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等来作出定性解释,实际上衡量元素非金属性的还有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定量手段,此外氧化还原半反应的电极电势,不同反应生成物的键能,反应热等热力学数据也能间接体现元素的非金属性,但这些也都仅从某一或若干方面而言,元素的非金属性的表现是多角度的,矛盾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氧和氯元素的原子参数和对应分子性质就很不一致),更宜于说氧化性只是元素非金属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综上所述,含氧酸的氧化性不宜来衡量元素的非金属性,而酸性和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符合性较好,宜于结合元素周期表作出定性的简单解释。
第2个回答  2012-01-08
是的,两个问题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