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蛋白质含量值多少对身体最好

如题所述

食物的种类千差万别,各种食物蛋白质的含量、氨基酸模式都不一样,人体对它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程度也存在差异,其营养价值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动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优于植物蛋白质。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依据不同的应用目的设计了多种评价指标,但就某一种评价方法而言,因其只能以某一种现象作为观察评定指标,所以都有一定局限性。综合说来,营养学上主要从食物蛋白质的“量”和“质”两个方面来考察。即一方面要从“量”的角度考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多少,另一方面则要从“质”的角度考察其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模式以及机体对该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程度。所使用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总的可概括为生物学法和化学分析法。
2.4.1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食物蛋白质含量是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蛋白质的含量是蛋白质发挥其营养价值的物质基础,食物蛋白质含量的多少尽管不能决定一种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但是没有一定的数量,再好的蛋白质其营养价值也有限。
食物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通常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其含氮量,然后再换算成蛋白质含量。食物蛋白质的含氮量取决于其氨基酸的组成以及非蛋白含氮物质的多少,可在15%~18%变动。食物蛋白质平均含氮量为16%,故常以含氮量乘以系数6.25测得其粗蛋白含量。若要准确计算则可以用不同的系数求得。
2.4.2蛋白质的消化率
蛋白质的消化率(digestibility)是指食物蛋白质被消化酶分解、吸收的程度。消化率愈高,被机体利用的可能性就愈大。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率用该蛋白质中被消化、吸收的氮量与其蛋白质含氮总量的比值表示。一般采用动物或人体实验测定,根据是否考虑内源粪代谢氮因素,可有表观消化率(apparent digestibility)和真消化率(true digestibility)之分。
2.4.2.1表观消化率
表观消化率即不考虑内源粪代谢氮的蛋白质消化率。通常以动物或人体为实验对象,在实验期内,测定实验对象摄入的食物氮和从粪便中排出的粪氮,然后按下式计算:表观消化率(%)=食物氮-粪氮食物氮×1002.4.2.2真消化率真消化率(%)=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食物氮×100表观消化率模糊了两个要点: ① 粪氮主要由细菌蛋白质组成,其氨基酸组成对了解不同氨基酸的消化率帮助不大;② 粪氮至少有3个来源: 未消化的膳食蛋白质、由小肠黏膜脱落的蛋白质和由血液扩散到肠腔中的尿素氮。
粪代谢氮是受试者在完全不吃含蛋白质食物时粪便中的含氮量。实验首先设置无氮膳食期,并收集无氮膳食期中的粪便,测定其氮含量即粪代谢氮;然后再设置被测食物蛋白质的实验期,再分别测定摄入氮和粪氮。以粪氮减去无氮膳食期的粪代谢氮,才是摄入蛋白质中真正未消化吸收的部分,据此测定的才是该食物蛋白质的真消化率。显然,表观消化率要比真消化率(即消化率)低。
由于粪代谢氮测定十分繁琐,且难以准确测定,故在实际工作中常不考虑粪代谢氮。最近,who提出,当膳食中仅含少量纤维时不必测定粪代谢氮;当膳食中含有多量膳食纤维时,对成人可按每天12mg/kg的数值进行计算。
蛋白质的消化率受人体和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前者如全身状态、消化功能、精神情绪、饮食习惯和对该食物感官状态是否适应等;后者有蛋白质在食物中存在形式、结构、食物纤维素含量、烹调加工方式、共同进食的其他食物的影响等。
通常,动物性蛋白质的消化率比植物性的高。如鸡蛋和牛奶蛋白质的消化率分别为97%和95%,而玉米和大米蛋白质的消化率分别为85%和88%。这是因为植物蛋白质被纤维素包围不易被消化酶作用。经过加工烹调后,包裹植物蛋白质的纤维素可被去除、破坏或软化;可以提高其蛋白质的消化率。例如食用整粒大豆时,其蛋白质消化率仅约60%,若将其加工成豆腐,则可提高到90%。
2.4.3蛋白质的利用率
蛋白质的利用率是指食物蛋白质(氨基酸)被消化、吸收后在体内被利用的程度。测定食物蛋白质利用率的指标和方法很多,各指标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蛋白质被利用的程度,现扼要介绍如下。
2.4.3.1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biological value,bv)
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简称生物价,是机体的氮储留量与氮吸收量之比。某种蛋白质的生物价的值越高,表明其被机体利用的程度越高,最大值为100。计算公式如下: 蛋白质的生物价=氮储留量氮吸收量=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尿氮-尿内源氮)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100式中,尿内源氮是机体在无氮膳食条件下尿中所含有的氮。它们来自体内组织蛋白质的分解。尿氮和尿内源氮的检测原理和方法与粪氮和粪代谢氮一样。
蛋白质的生物价可受很多因素影响,同一食物蛋白质可因实验条件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果,故对不同蛋白质的生物价进行比较时应将实验条件统一。此外,在测定时多用初断乳的大鼠,饲料蛋白质的含量为100g/kg(10%)。将饲料蛋白质的含量固定在10%,目的是便于对不同蛋白质进行比较。因为饲料蛋白质含量低时,蛋白质的利用率较高。常见食物蛋白质的生物价见表27。表27常见食物蛋白质的生物价
蛋白质生物价蛋白质生物价蛋白质生物价鸡蛋蛋白质94大米77小米57鸡蛋白83小麦67玉米60鸡蛋黄96生大豆57白菜76脱脂牛奶85熟大豆64红薯72鱼83扁豆72马铃薯67牛肉76蚕豆58花生59猪肉74白面粉52
生物价对指导蛋白质互补以及制定肝、肾病人的膳食很有意义。对肝、肾病人来讲,生物价高,表明食物蛋白质中氨基酸主要用来合成人体蛋白,极少有过多的氨基酸经肝、肾代谢而释放能量或由尿排出多余的氮,从而大大减少肝肾的负担,有利其恢复。
2.4.3.2蛋白质净利用率(net protein utilization,npu)
蛋白质净利用率是机体的氮储留量与氮食入量之比,表示蛋白质实际被利用的程度。因为考虑了蛋白质在消化、利用两个方面的因素,因此更为全面。npu=氮储留量氮食入量=生物价×消化率除上述用氮平衡法进行动物试验外,还可以分别用受试蛋白质(占热能的10%)和无蛋白质的饲料喂养动物7~10天,记录其摄食的总氮量。试验结束时测定动物体内总氮量,以试验前动物尸体总氮量作为对照进行计算。npu=受试动物尸体增加氮量 无蛋白饲料组动物尸体减少氮量摄取食物氮量×1002.4.3.3蛋白质净比值(net protein ratio,npr)
这是将大鼠分成两组,分别饲以受试食物蛋白质和等热量的无蛋白质膳食7~10天,记录其增加体重和降低体重的克数,求出蛋白质净比值。npr=平均增加体重(g) 平均降低体重(g)摄入的食物蛋白质(g)2.4.3.4蛋白质功效比值(protein efficiency ratio,per)
蛋白质功效比值是用幼小动物体重的增加与所摄食的蛋白质之比来表示将蛋白质用于生长的效率。出于所测蛋白质主要被用来提供生长之需要,所以该指标被广泛用作婴儿食品中蛋白质的评价。per=实验期内动物体重增加量(g)实验期内蛋白质摄入量(g)此法通常用生后21~28天刚断乳的大鼠(体重50~60g),以含受试蛋白质10%的合成饲料喂养28天,计算动物每摄食1g蛋白质所增加体重的克数。此法简便实用,已被美国公职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推荐为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必测指标,其他国家也广泛应用。
由于同一种食物蛋白质,在不同的实验室所测得的per值重复性不佳,故通常设酪蛋白对照组,并将酪蛋白对照组的per值换算为2.5,然后进行校正。被测蛋白质per=实验组蛋白质per/对照组蛋白质per×2.5几种常见食物蛋白质的per为: 全鸡蛋3.92,牛奶3.09,鱼4.55,牛肉2.30,大豆2.32,精制面粉0.60,大米2.16。
2.4.3.5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和蛋白质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protein digestibility corrected amino acid score,pdcaas)
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也可根据其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评价。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构成模式越接近,其营养价值就越高。氨基酸评分则能评价其接近程度,是一种广为采用的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方法。氨基酸评分也可称为蛋白质评分和化学评分。
氨基酸评分不仅适用于单一食物蛋白质的评价,还可用于混合食物蛋白质的评价。该法的基本步骤是将被测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与推荐的理想蛋白质或参考蛋白质氨基酸模式进行比较。
为了便于评定,最初将鸡蛋或人奶蛋白质中所含氨基酸作为参考标准,因为它们是已知营养价值最好的蛋白质,并称为参考蛋白质;1957年fao提出人的暂订氨基酸需要量模式,并以此代替鸡蛋蛋白质标准;1973年fao/who有关专家委员会再次对人体氨基酸需要量进行评价而制定新的计分模式,并且认为尽管尚无实验证据表明其是否优于乳与蛋等优质蛋白质的模式,但是一般认为比全蛋或乳蛋白质的模式更为合适,并被广泛采用;1981年fao/who/unu联合专家会议,根据新近资料分别对婴儿、学龄前儿童(2~5岁)、学龄儿童(10~12岁)和成人提出了新的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模式,与此同时再次修订了氨基酸计分模式如下: aas(%)=1g受试蛋白质中限制性氨基酸的毫克数需要量模式中该氨基酸的毫克数×100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评分值即为该食物蛋白质的最终氨基酸评分。
显然,由于婴儿、儿童和成人的必需氨基酸需要量不同,对于同一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亦不相同。婴儿和儿童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远比成人高。故对婴儿和儿童来说,受试蛋白质中任何一种必需氨基酸的最低分(第一限制氨基酸),对成人而言,其蛋白质质量并不一定很低。
氨基酸评分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对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率没有考虑。因此,1990年由fao/who蛋白质评价联合专家委员会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蛋白质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这种方法可替代蛋白质功效比值per对除孕妇和1岁以下婴儿以外的所有人群的食物蛋白质进行评价,并认为是简单、科学、合理的常规评价食物蛋白质质量的方法。表28是几种食物蛋白质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其计算公式为: pdcaas=aas×蛋白质真消化率表28几种食物蛋白质的pdcaas
食物蛋白pdcaas食物蛋白pdcaas酪蛋白1.00青斑豆0.63鸡蛋1.00燕麦粉0.57大豆分离蛋白0.99花生粉0.52牛肉0.92小扁豆0.52豌豆0.69全麦0.40菜豆0.68面筋0.25
从氨基酸评分可以说明鸡蛋、牛乳的蛋白质构成最接近人体蛋白质需要量模式,故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较高。而植物性的食物往往缺少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其营养价值相对较低。值得注意的是,采用pdcaas对大豆分离蛋白的评价可与酪蛋白和鸡卵蛋白媲美。从经济和营养价值方面考虑,使用大豆分离蛋白或大豆浓缩蛋白来替代或补充动物蛋白质,或者将其与其他植物蛋白质混合使用可有效提高蛋白质的质量。表29几种食物蛋白质bv、npu和化学分的比较
食物蛋白bvnpu化学分per全鸡蛋98941003.9牛奶7771953.1大豆粉7065742.3小麦6765691.5玉米6055621.2大米7770772.2明胶0000
2.4.3.6微生物测定法
利用微生物可测定酸水解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含量,也可以测定可利用氨基酸和蛋白质的质量。早先有人用产酶链球菌测定可利用的精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但遗憾的是此种微生物的生长不需要赖氨酸,所以不能用它测定赖氨酸或可利用赖氨酸的总量。
近来,人们常用梨形四膜虫来进行蛋白质的营养评价。梨形四膜虫是一种可吞食食物颗粒、具有鞭毛的原生动物,其生长不完全依赖可溶性营养素。此外,它和处在生长阶段的大鼠一样也需要10种必需氨基酸(包括赖氨酸),因而优于产酶链球菌。评价方法主要是将受试蛋白质预先进行部分消化,随后在一定的条件下测定梨形四膜虫在此水解液中的生长情况,从而评定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据报告,对某些食物来说,四膜虫的生长与大鼠实验测得的per值高度相关。
四膜虫法较动物实验法快速、简便,费用也低。其主要的缺点是这种原生动物对食品添加剂和调味品很敏感。
如前所述,蛋白质营养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既有生物学的方法也有化学分析的方法。这两类方法各有利弊: ① 生物学的方法往往通过考察受试蛋白质对试验动物(特别是幼小动物,甚至是微生物)生长的贡献来评价受试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由于该方法综合考察了受试蛋白质被实验动物消化、吸收、利用的情况,因此更加全面和客观。该方法的缺点是实验动物的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模式和人体的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将实验结果应用于人体时存在着一定的偏差。② 化学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受试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并与人体的氨基酸需要量模式进行比较来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该方法所获得的结果比较直观,更易于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指导。其缺点是无法考察食品加工以及混合膳食条件下食物中其他成分对受试蛋白质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影响,这可能是化学评价和生物学评价不一致的重要原因。
总之,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对于食品品质的鉴定、新的食品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指导人群膳食等许多方面有重要意义。在对食物蛋白质进行营养评价时,特别是对蛋白质作系统研究或者探索一个新蛋白质资源时,应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并注意以下几点:
(1) 首先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和氨基酸模式,计算蛋白质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分。
(2) 若测定结果表明此蛋白质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新资源时,可进一步测定其蛋白质(氨基酸)的利用率,用生物学试验评价蛋白质的质量。
(3) 注意食品加工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这通常是通过测定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利用率来判断,因为它们在食品加工时最易破坏。而这也可能是生物学评价低于化学评价的原因。
(4) 最好对样品中的氮、氨基酸和包括微生物毒素在内的各种毒素进行适当的分析检验,以除去非蛋白质物质的作用。
(5) 最后,应十分慎重地对受试蛋白质进行满足人体需要量方面的检验。
2.4.4蛋白质的互补作用(protein complementary action)
不同食物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关系不同,其营养价值不一,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适当混合食用,使它们之间相对不足的氨基酸互相补偿,从而接近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模式,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例如豆腐和面筋蛋白质在单独进食时,其生物价(bv)分别为65和67,而当两者以42∶58的比例混合进食时,其bv可提高至77。这是因为面筋蛋白质中缺乏赖氨酸,蛋氨酸却较多,而大豆蛋白质赖氨酸含量较多,可是蛋氨酸不足。两种蛋白质混合食用则互相补充,从而提高其营养价值。这种提高食物营养价值的方法实际上早已被人们在生活中采用,并且在后来的实验中得到验证。几种食物混合后蛋白质的生物价见表210。表210几种食物混合后蛋白质的生物价
食物名称单独食用时bv混合食用所占比例(%)小麦6737-31大米77324046大豆6416208豌豆4815--玉米60-40-牛肉干76--15混合食用时bv747389
为充分发挥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在调配膳食时,应遵循3个原则:
(1)食物的生物学种属愈远愈好,如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之间的混合比单纯植物性食物之间的混合要好。
(2)搭配的种类愈多愈好。
(3) 食用时间愈近愈好。因为单个氨基酸在血液的停留时间约4h,然后到达组织器官,再合成组织器官的蛋白质。而合成组织器官蛋白质的氨基酸必须同时到达才能发挥互补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3-26
古往今来,探索生命之谜,保护人体健康、延年益寿已成为人类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目前已发现许多元素在人体内含量不足人体体重的万分之一,总量之和还不足人体体重的千分之一,故取名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人体中酶、激素、维生素等活性物质的核心成份,对人体的正常代谢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现代医学证明,人体所含微量元素的多少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及人类的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微量元素被誉为是量微功奇的元素。 近年来,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含有某些微量元素的食品也应运而生。所谓微量元素是针对大量元素而言的。人体内的大量元素又称为主要元素,共有11种,按需要量多少的顺序排列为: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其中氧、碳、氢、氮占人体质量的95%,其余约4%,此外,微量元素约占1%。在生命必需的元素中,金属元素共有14种,其中钾、钠、钙、镁的含量占人体内金属元素总量的99%以上,其余10种元素的含量很少。习惯上把含量高于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低于此值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人体若缺乏某种主要元素,会引起人体机能失调,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一般的饮食含有绰绰有余的宏量元素。微量元素虽然在体内含量很少,但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没有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酶的活性就会降低或完全丧失,激素、蛋白质、维生素的合成和代谢也就会发生障碍,人类生命过程就难以继续进行。 另有两种可能必须的微量元素,为镍和砷,体内含量各为0.1ug/g。 目前,对于某些微量元素的功能尚不完全清楚,下面只作一简要介绍。 1.碘 碘在人体内的含量约为25mg,其中一半分布在甲状腺内。甲状腺的作用是合成、分泌出一种甲状腺激素,它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的重要激素,特别是对脑细胞的发育起决定作用。因此碘有“智力元素”之誉称。缺碘对人体会造成具大损害,特别是对儿童、婴儿和孕妇。如果婴幼儿时期严重缺碘,其骨骼生长和大脑的发育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患呆小症,表现为身材矮小、行动迟缓、食欲不振、智力低下。另外,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缺碘还能诱发乳腺癌、卵巢癌、子宫癌及甲状腺癌等。防治碘缺乏症最方便又经济的方法是食盐加碘,同时可经常食用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如海虾、带鱼、海带、紫菜等。 2.铁 一般成年人体内含铁约3~5g,相当于一枚小铁钉的重量,主要存在血液当中。这些铁主要是以络离子的形式存在,可与血红素、蛋白质等形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起到运输和贮存氧的作用。当人体缺铁时会影响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形成,从而使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影响载氧量,引起整个肌体的生理紊乱,这就是贫血。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缺铁性贫血是世界通病,婴幼儿贫血的根源在于缺铁。许多儿童呈“豆芽菜”体型,缺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防止人体缺铁最方便的方法是通过饮食调节,多食用含铁质较多的动物肝脏和其它内脏,其次是瘦肉、蛋黄。在一些蔬菜和水果中也含有较多的铁质。另外使用铁锅炒菜也能补充人体铁质。在酸性条件下人体肠胃有利于铁的吸收,因此在食物中含有带酸性的维生素c有利于铁的吸收和利用。 3.氟 现代医学已确认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牙齿、骨骼具有重要作用。正常人骨骼中含氟约在0.01%~0.02%,在牙齿中氟的含量约在0.01%~0.03%微量的氟在人体中有利于钙和磷的利用及在骨骼中沉积,可加速骨骼的形成,增加骨骼的硬度,并能刺激成骨细胞增生。微量的氟能被牙釉质中的羟磷灰石吸附,形成坚硬质密的保护层,从而抑制喜酸细菌的活性,对牙齿起到保护作用。当饮用水中含氟量降低时就会患龋齿,不仅危害牙齿,还可导致其他口脑疾病的产生。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龋齿列为继心血管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疾病。为了预防龋齿,可采取增氧措施,如饮用水加氟、使用含氟牙膏,食用含氟食品及饮料如贝类、海蛰、葡萄酒、茶饮料等。 2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4.钼 微量元素钼在人体内分布很广,成年人体内含钼总量约9mg,在体内分布以肝内含量最高,肾其次。近年来研究表明,缺钼可导致神经异常,智力发育迟缓,影响骨骼生长。更为严重的是人体内含钼量降低可提高食管癌的发病率。众所周知,亚硝胺类致癌物是诱发食管癌的重要因素,亚硝胺类的前体是亚硝酸盐和胺类,它们在适当的酸碱条件下合成亚硝胺。亚硝酸盐主要来自环境中的no3-,因此降低no3-的来源是阻断食管癌高发的有效措施。钼是一重有实用意义的抗癌元素,它能有效降低亚硝胺前体no3-和no2-,抑制亚硝胺类致癌物的产生。钼的摄入量与饮食有关,动物肝肾、谷物、豆类物质含钼丰富,实为补钼佳品。 5.钒 正常成年人体内共含钒约25mg,血液中钒含量甚微,人体内钒多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钒能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使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均增多,促进人体的造血功能得以改善。钒还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减轻诱发动脉硬化的程度。若人体内钒的含量降低则导致骨骼发育不正常,生长缓慢,生殖功能受损。另外,牙釉质和牙本质都属于羟磷灰石,钒可以置换到羟磷灰石中,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日本学者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与体内钒含量的降低有一定的关系。 6.锌 锌是一种与生命攸关的元素,它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转换物质和交流能量的“生命齿轮”作用。它是构成多种蛋白质所必需的。眼球的视觉部位含锌量高达4%,可见它具有某种特殊功能。锌普遍存在于食物中,只要不偏食,人体一般不会缺锌。 7.铜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成年正常人体内含量约为60~120mg,分布在身体各部分,在肝、脑、心脏及肾内浓度较高。在血液中铜主要存在于红细胞和血清中。与铁相似,铜也参与人体内的造血过程,催化血红蛋白的合成,同时又是人体内的一些金属酶的组成成分。若人体内铜的含量降低则神经、肌肉及肝脏等组织中的氧化代谢就无法得到调节,人体就会出现动作失调、神经失常等症状。若在婴幼儿时期严重缺铜,会导致发育迟缓、肝脾肿大、厌食等疾病。若成年人严重缺铜则会出现血管破裂、内出血及骨骼变脆等疾病。当人体缺乏铜时,在膳食方面可多食肉类、蛋类、豆类、粗粮、蔬菜等含铜丰富的食品或服用铜制剂药物。 8.硒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在人体内硒在心脏中的含量最高,它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如果人体缺乏硒,机体细胞就会缺乏自我保护功能,所以全身的组织、脏器功能缺乏。在心脑血管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脑内动脉硬化加重,脑血栓、脑栓塞的发生也会增多,而且脑动脉硬化及脑血栓、脑栓塞通常治疗效果不好;在肝脏的急、慢性炎症期,由于硒的缺乏,肝脏也会缺乏自我保护功能;在消化系统方面,由于缺硒,可出现消化性溃疡、原因不明的乳糜样腹泻。同时,缺硒后全身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下降,甚至可以导致癌症的发生。食物中海味、小麦、大米、大蒜、芥菜及肉类中含硒量较高。所以身体健康正常的人每天通过合理调节膳食,一般可以满足身体对硒的需要。 9.铬 在由胰岛素参与的糖或脂肪的代谢过程中,铬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也是维持正常胆固醇所必需的元素。 10.钴 钴是维生素b12分子的一个必要组分,b12是形成红细胞所必需的成分。 11.锰 锰参与许多酶催化反应,是一切生物离不开的。 最后应说明,微量元素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虽然非常重要,但摄入过多反而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调节饮食结构,不偏食,就足可以获得满足正常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因此,人们愈来愈多地认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绝对离不开这些必要的微量元素的吸收、传输、分布和利用。在人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虽然远不如糖、脂肪和蛋白质那样多,但是它们的作用却一点也不亚于糖、脂肪和蛋白质。另外,科学家还通过研究认识到,利用这些微量元素绝对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并不像我们吃进米饭、馒头、鱼肉、蔬菜和水果那样的简单。例如,有人曾经设想,维生素b12分子结构的中心是一个钴离子,也就是说维生素b12是钴的化合物,那么,如果缺乏维生素b12,就应该多吃一点钴盐。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吃了简单的钴盐,不但对治疗缺乏维生素b12的症状无效,反而略有毒性,只有服用维生素b12才真正有效。看来,利用微量元素还有很大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