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儿是指哪种人

如题所述

酷儿(Queer,不是Qoo®!),词源英语,属概括性术语(umbrella term)。在当代的语言环境中用于称呼社会上所有非传统性别及性取向的人群,是所有非异性恋和非顺性人的统称。

简言之,只要不是顺性人或异性恋,就都是我们的人!

看看,是不是超级酷炫?简直有一种我们是老大的错觉!而且,别忘了我们的名字,我们叫酷——儿耶!听上去就很酷嘛,对不对。

可是,虽然我们在中文语境中这么酷,Queer这个词在英语世界中的形象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要说起来,那完全就是一部性少数大家庭的血泪史。

虽然“queer”现在已经是我们性少数者骄傲的标签,当它刚开始被使用时,其实是一个贬义词。

在16世纪初(1500年左右),“queer”被英语从苏格兰语中吸纳 , 正式进入英语世界。也是在这个时期,“queer”这个词正式与“奇怪”“异样”的意思挂了钩,为以后引申为在性向上的“非主流”打下了基础。

到了近代,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交汇之时, queer的原意“奇怪”还在被广泛使用,比如在柯南道尔的笔下:

Holmes raised his eyebrows.

“And yet you have sent for me?”

“Ah, yes, that’s another matter —— a mere trifle, but the thing you take an interest in —— queer , you know, and what you might call freakish.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main fact —— can’t have, on the face of it.”

“What is it, then?”

“queer”一词作为“反常”的意思出现在1904年出版的《第二块血迹》,柯南 · 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56短篇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queer“奇怪”的原意开始有被所谓“不正常的性行为”、“性事上的逾矩”之意取代的趋势。

当时间正式迈入20世纪时,根据牛津词典,queer的词义在这一时期逐渐演变为针对非异性恋的侮辱词汇。

在50-60年代的民权运动中,“queer”被用来与“dyke”(骚货)“faggot”(死基佬)等词一起被用来攻击LGBT群体。

如果我们坐时光机穿越到那个时候,然后自我介绍说是酷儿的话,估计场面会非常的尴尬……类似我们在现在的语境下介绍自己是“破X”,真的是很屈辱了。

不过,随着同志运动的发展,我们终于渐渐恢复了对自己的自信,开始拥有了自己的“pride”。对我们来说,叫嚣着“queer”的人,就像幼儿园的骂人小孩子一样可笑!

这样强大的自信,最终让我们拥抱了“queer”这个词,让这个曾经是我们“敌人”的词变成了我们自己的标签。

酷儿国度(Queer Nation)的海报:

“恐同(同性恋)是社会疾病”

“恐同(同性恋)对你的健康产生威胁”

一个彰显这种强大自信的著名例子是于1990年成立于纽约的性少数权益组织,酷儿国度(Queer Nation)。它率先使用“queer”一词作为自己的名字,并利用恐同言论自身制作用于反击的宣传海报:他们将恐同言论的句式原封不动地照搬,仅将所有原句中的“同性恋”换成“恐同”(见上图)。

在当时的背景下,这些举措有着对主流社会极大的反讽之意,充分体现了性少数者们对自己群体的信心。

1985年的同志骄傲游行

而性少数者们的这种自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发展于80年代的LGBT研究。在80年代的美国,原本作为侮辱词汇的“queer”被激进派的性少数支持者重新启用,作为他们理论的概括。

这就是酷儿理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2
这两天,微博热门上最持久的欧美新闻,就是“佩佩”李佩斯(Lee Pace)公开了自己的性取向。



▲影人李佩斯

他曾在日前接受《W》采访时被问到取向问题,没有防备地回答了一句“我约会过男人,也约会过女人,这有什么好纠结的。”因而上了各大外媒头条,称他“疑似”出柜,也激怒了国内一众粉丝。

一时间关于同性恋、双性恋、与两性约会的异性恋等性取向话题,再次在社交平台上成为讨论焦点。



▲《霍比特人》中饰演精灵王的李佩斯

这事发酵了几天,佩佩农场里的鸡可能都略有耳闻了,跟佩佩说“我看人类不太能明白你的意思,您要不出去解释解释?”佩佩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终于忍不住一口气在推特上连发三条状态,明明白白地公开了自己的酷儿身份,字里行间透着愉快和骄傲——



▲图源@LeePace字幕组

但这条消息刚出来,国内粉丝的反应却不像往常对待出柜明星那般统一,原因大概是因为佩佩用的是“Queer”一词,而不是像伊恩·麦克莱恩或艾伦·德杰尼勒斯一样,使用了大家都熟悉的单词“Gay”。

于是一场关于“Queer”是什么以及“Queer”出柜算不算出柜的争论又甚嚣尘上。

我们稍微感受一下微博上众说纷纭的画风:



▲微博各种观点都有

部分粉丝为他勇敢出柜鼓掌和祝福,另一部分则认为承认“Queer”不代表出柜,两种观点的粉丝就着“出柜”的问题掐了起来,似乎已经完全忘了佩佩的声明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

如果这都是“Queer”这个词惹的祸,那么我们有必要来科普一下——

Queer(酷儿)是一个涵盖性很广的概念,用来指那些非异性恋/顺性别者的性/性别少数群体。也就是说,酷儿可以包括同性恋、双性恋、泛性恋等性少数群体,也可以包括跨性别者、双性人等性别少数群体。延伸开来,酷儿就是一种反二元化、反常规的表达。(来自维基)
那么“出柜”呢?

出柜指的是LGBT人群公开自己的性取向/性别认同。也就是说,告诉别人你是同性恋、双性恋、泛性恋等少数取向,或告诉别人你的心理性别是男性、女性或第三性,即为“出柜”。(来自维基)
所以,酷儿属于性少数群体吗?属于。说自己是酷儿算出柜吗?算。



▲佩佩(与他农场的鸡)向你问好

这是非常直白的概念,而清楚了这些概念后尚存纠结的朋友,也许你纠结的并不是学术,而是在内心深处对出柜这一行为的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