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时期藩王们为何没能撑起明朝的半边天?

如题所述

我来说下个人的看法。

明王朝刚建立时,朱元璋曾分封诸子为王,希望他们能够拱卫天子、稳定朱家天下。然而,结果却并非如此,到了明朝末年,藩王们没能为皇帝分忧,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明王朝倾覆。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藩王们早已没有实权,等同于高级囚徒

明代藩王们的风光时代是朱元璋时期,当时藩王不仅可以组建数量庞大的卫队,还有几位藩王担任守卫边疆的重担。其中,晋王、燕王各自统兵十余万人,还有同样在北方的还有宁王等人。

他们一起主导了洪武后期,明王朝北方边疆的对外战争,这也没办法,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早已不放心将军队交由勋贵们统领。

然而,由于太子朱标早逝,朱元璋驾崩之后,使得藩王与新皇帝朱允炆矛盾渐深,最终,导致燕王朱棣发起了“靖难之役”。随着朱棣夺取帝位,明王朝对于藩王们进行了更进一步和限制,防止他们有效仿的机会。这就导致藩王们如同囚徒一样被朝廷看管,长期如此,早已荒废。

到了明末之时,藩王们面对时代洪流,自己都难以保全,更别说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了。

其次,朝廷供养藩王的措施,使得诸藩王难有成才之人

朱元璋自己出身贫苦,当他成为皇帝之后,为了后代子孙不再受苦,为他们准备了极高的爵位和俸禄,并且世袭罔替。当藩王们不再为生存而担忧之后,多数在自己的封地内肆意妄为,没有生活的磨砺,他们都难以成才。

尤其是明王朝末年,天下动荡,只有一位经世大才之人才能挽救明王朝,但,朱元璋数十万的后世子孙始终没能站出一位这样的人。最终,明思宗朱由检不得不覆面殉国,明王朝成为了历史。

综上所述,朝廷对藩王的限制和藩王们难以成长、成才,最终到了明末之时,宗室难有人站出,只能眼看着王朝倾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06
主要是因为当时在明朝末期的时候,潘王们他们各自都有各自的打算,而且也是不愿意继续为朝天卖命了,所以没有撑起半边天。
第2个回答  2021-09-06
明朝末年时期藩王们根本就没有多大的实力,他们都已经被削藩了,只能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没有能撑起明朝半边天的能力
第3个回答  2021-09-06
虽然那个时候明朝的实力不是特别强,但是明朝的君主还是实施了很多削藩的政策,所以藩王们根本不可能撑起明朝的半边天。
第4个回答  2021-09-06
那是因为他们都有着一定的兵力,但是他们都没有任何的野心,其次也是因为多年没有战争已经放松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