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瓶” 营销真是傻B吗

如题所述

说“蓝瓶”“跑题了”、“品牌个性提炼严重错误,没有特色”、“不能给消费者一个消费理由!”等等。真是这样吗?未必。 一、先看销量 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首次使用“蓝瓶”营销后,迅速占领了全国近90%的市场。接着三精又成功推出了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实现了“蓝瓶”产品线的延伸。 2006、2007年,三精业绩大幅度增长,其利润主要来自三精葡萄糖酸钙、三精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和三精双黄连系列三种OTC产品,三种口服液占公司主营收入的43%,却贡献了约73%的主营利润(资料来源三精网站,中国医药报)。 二、广告是做给目标群体看的,不会奢望让所有人看,更不会照顾个别人的心情。 因此我们分析“蓝瓶”是对是错,就应该站到它的消费者角度去思考,而不是一相情愿把自己当作消费者。“蓝瓶”使用者是婴幼儿,购买者是“奶奶”、“妈妈”。这些“女人”有以下特点: 1、感性。擅长形象思维,感觉细胞发达、对颜色、艺术敏感。对化学术语等理性思考、有潜意识的回避。 2、“奶奶”的年龄、生理状况,决定了他们对接受信息要求:更简单、更易懂。 3、中国农村有9亿多农民。在农村女性当中,因为文化教育的落后,经常会出现将“阿莫西林”说成“阿婆拉稀”。所以要想进攻他们,你沟通的信息,就要通俗再通俗,熟悉再熟悉。化学名词、高深概念,在这里会遭遇变异。 4、“奶奶”们为宝贝孙子们买补品,是大事,他们会在每天重要工作时刻——晨练、打牌、唠嗑时候,大谈特谈谁家宝宝在用什么,进而会模仿。所以更要求品牌特色易说、易记、易于传播。 “蓝瓶”是在上述特点上诞生的。它感性、独特、熟悉、简单、朗朗上口、易记、易于传播。由此蓝瓶的钙,好喝的钙!在短时间内,就深深扎根与广大家庭。 三、品牌定位要看对手。“蓝瓶”已跳出原有竞争圈,开创了另一个层面的竞争。 1、首先跳出白色圈。口服液市场厂家惯用的是白瓶,而三精却跳出白色圈,首家开创“蓝瓶”圈,并且迅速为蓝瓶申请了国家专利,使蓝色成为三精独有的品牌标志。这不仅甩开了竞争对手,还遏止了仿冒产品。 2、其次跳出新配方、新科技、新鲜概念炒做圈。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都在追求新!新!商家面对每次创意,第一句话都是有什么新鲜的。而创意人也是不弄出点别人没见过的,誓不罢休。太多广告都是含有新的什么什么,开创新的什么什么。就在这种状况下,出来一个不新的,甚至太普通的、老百姓谁都一看就能理解的,并马上能联想的“蓝瓶”。怎么不会让别人时刻寻找“新”的眼光更新一下呢? 四、“蓝瓶”就是消费理由! 网上有人声嘶力竭的说“蓝瓶的,请给我一个消费理由!”很奇怪,“蓝瓶”不就是最好的消费理吗?去看看药店里那些老大娘,哪个不是说“我要那个蓝瓶”的钙。为什么要这种钙?因为“蓝瓶”的钙,好喝的钙!你买一盒几块钱的,有病没病都能喝的东西,需要大规模收集信息、理性分析、让别人参考、再仔细比较吗?又不是买一辆汽车,要那么多理由吗? 大众快速类产品就是盲目、冲动消费。可能就是一个海报,就是一句广告语,你就会对它产生购买欲。真正技术含量、配方等理性理由,在消费者决定购买前,最大作用就是制作说明书。 正如脑白金,它并没有宣扬它独特配方,神奇功效,而只是没日没夜地吼叫,送礼就送它。老头老太太有几个记得它的独特配方?真正体验到神奇功效? 但只要儿子女儿给他们提回来,他们不都乐得合不笼嘴。 五、“蓝瓶”完美地创造、执行了三精品牌记忆焦点。 营销的关键,是创造品牌特色记忆焦点,并将其释放、执行到品牌各个接触点。目前许多企业,在独立的一个TVC,或平面广告里创意很具特色,但为什么整个营销效果不明显,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明确,品牌特色记忆焦点,进而将其执行到营销的各个层面。 TVC特色总是与终端、销售话术,公关活动脱节。使品牌特色在不同时空,不能起到相互照应,而增强记忆。 三精在推出“蓝瓶”营销后,从内瓶装、外包装,广告、终端宣传、厂房等消费者与品牌的一切接触点,进行了“蓝色”整合。此外公司还在哈尔滨开展“蓝色工业旅游”让消费者参观厂房等公关活动,再次为“蓝色”营销阵。“蓝瓶”使三精从内而外,从上而下,一气呵成,融会贯通。 将所有目标通过“蓝瓶”来凝成一股绳,将所有力量通过“蓝瓶”化为一把刀。然后化为“蓝瓶”营销风暴,这样的战争还不会赢吗? (非常感谢你的阅读,请留下宝贵的批评指正意见,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