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斯大林明知道会遭遇围歼,但还是不撤退,仍死守基辅?

为何斯大林死守不放基辅?

对于很多人来说,打仗的话,如果已经知道了会输的可能就应该逃跑啊,要不然太傻了,明知道打不过了,不逃跑这不是送命吗?但总有这样的人,他们明知道自己会失败但依旧还是选择向前,比如斯大林,他明知道会遭遇围歼,但依旧不撤退,还是选择死守基辅,这是为什么呢?个人有如下的看法。

最重要的原因是想吸引舆论的关注,确切的说是想要得到支持,美国的支持。

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虽然德国人通过“乌曼之战”进一步打开了基辅大门,但德国同样的也因为这场大战损失惨重,基本上就只可以靠肉搏了。所以明眼人一看就觉得应该放弃基辅啊,这样至少可以保住更多的兵力啊,要不然坚持保基辅的话,只会让损失变得更加的严重。所以当时也有人这样提议了,但奈何被斯大林给拒绝了,其实不是斯大林看不出继续死守基辅会带来的损失,只是他有着自己的考虑。

放弃基辅确实是会降低损失,但同样的也会失去美国舆论的支持啊。毕竟那个危机的时刻,有人帮助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自然不可以轻易的失去这样的机会,所以后来斯大林也就从美国那边得到了物资的帮助。

毕竟在美国人看来,如果斯大林他们连基辅也失去的话,那么他们的实力其实是非常一般的,自然帮助他们的风险是非常大,对于精明的美国人来说,自然是不会做这样的赔本买卖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著名的“巴巴罗萨”计划,出动146个师的兵力向苏联发起了猛攻,其中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被视为核心进攻目标。

其中主攻基辅方向的德军,被编制为“南方集团军群”,兵力约为39个师,德国沙场老将龙德施泰特元帅坐镇指挥。基辅是今乌克兰的首都,当时整个苏联的第3大城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粮仓。

1941年7月10日,面对龙德施泰特所部对乌克兰地区,进行全面进攻。苏联这边任命谢苗·布琼尼为总指挥,并拿出了总兵力约在1,500,000的西南方面军及南方面军归他指挥御敌。

而在德国杀入乌克兰的前期,苏联这边想到被动防御是下下策,于是组织了数次突击,希望以“攻”代“守”。然而遗憾的是,苏联这边虽然有足够多的兵力、坦克。但是由于没有完成坦克作战思维的训练,大多数士兵依旧把坦克当做移动炮塔使用。

当布琼尼接手乌克兰防务之时,德国军团已经逼近了基辅,在基辅南边的乌曼一代集结。为了能够守住乌曼,布琼尼在7月16日与乌曼打了一场防御战。

但遗憾的是布琼尼这场“乌曼”之战惨败了,根据德国这边的数据,截止8月7日战役宣告结束,俘虏了10.3万苏军,并得到了战利品坦克317辆及火炮858门。

德国人经此一役彻底打开了通往基辅的大门,而苏联这边则在作战中失去机械化部队主力,布琼尼手中剩下的兵,只能以血肉之躯抗击德国人。

二战名将朱可夫,曾于乌曼战役初期的7月11日前后就提出,战略放弃基辅,但是尴尬的是被最高领袖斯大林给拒绝了。就算是在基辅快陷入重围之后的9月11日,斯大林依旧拒绝了布琼尼撤退的建议,甚至愤怒的撤换了布琼尼的职位。

至于为什么斯大林要这么坚定的守住基辅,小袁认为这个点最重要,争取以美国为对象的舆论支持,7月28日,斯大林会见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使哈里霍普金斯。

在会面之中为了得到美国的物资需求,苏联急需向美国保证苏联人有足够的能力抵御侵略者。假如美国人刚走,基辅这个第3大城市就丢,在美国评估援助风险之时,这个数值肯定会急速飙升。

第2个回答  2019-12-09
斯大林为什么要死守基辅?

重要原因是:基辅地区庞大的苏军集团使得斯大林盲目自信,以为德军无力吞下,并能有效的长期拖住德军的脚步。

所以坚守的时间越长,斯大林越不想撤军。

其次考虑是动摇军心造成兵败如山倒。
第3个回答  2019-12-09
基辅是当时苏联的工业重地,也是战略要地,如此重要的地方要是放弃的话,对军心,民心,及世界舆论导向影响太大,所以,斯大林明知道死守会被围歼,仍然要死守基辅。
第4个回答  2019-12-09
因为他在当时也无退路,明知一死,也得一拼,故死守基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