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镇的乡镇概况

如题所述

仁和镇位于峡江县北部赣江西畔,距新县城40公里,离赣粤高速峡江、新干两入口均约20公里。东靠新干县,东南与水边隔江相望,南与巴邱镇接壤,西与戈坪为界,西北邻新余市。总面积132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3万余亩,耕地面积3.79万亩。辖9个行政村,105个自然村,108个村小组。总户数3396户,人口1.4万余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35人。
仁和防洪堤于1969年建成,南起象口村小组,北抵脑上村小组,全长13.414公里,历经1982年、1992年、2010年三次特大洪水,历来是防洪重点。有小(一)型水库1座(有效库容418万立方),小(二)型水库10座,山塘水库174座。
1、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仁和镇小城镇建设于1995年酝酿和筹备,1999年形成正式总体规划方案,历经几届班子努力,城镇面积已达35公顷,形成“二纵二横”的道路互通格局,镇区人口3320人,个体工商户200余家。2012年镇政府投资40余万元聘请江西省建筑设计总院对仁和小城镇进行了总体规划,编制了《峡江县仁和镇总体规划(2011-2030)》、《峡江县仁和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集镇规划面积达0.84平方公里,并对中心街道进行了改造升级。
2、招商引资实现新的突破。扩大招商引资、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作为发展镇域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全力以赴抓招商、抓项目。全力优化招商环境,运用以商招商、亲情招商等形式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了招商引资奖励机制。2011年以来共引进进区工业项目9个。在项目建设中,对已签约项目和在建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班子成员、一套人马全程跟踪服务,实行项目手续的全程帮办制度,加强联系、对接和引导,主动帮办、催办和督办,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力争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使落户项目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工作推动力和辐射带动力。
3、货运物流业取得长足发展。明确帮扶重点、发展方向,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及时帮助企业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融资难问题。走帮企业与银行对接之路,多次上门与县信用联社沟通协调,使公司顺利成为银行的授信企业,车辆发展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增加;二是申报自开票纳税企业。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位推动下,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效率,帮助企业成功申报为了自开票纳税企业;三是积极联系业务。发动利用本镇在外创业人士、干部职工在外亲朋好友等人脉关系,积极为企业联系业务,对接订单,镇主要领导还会同企业主一道跑广州、浙江、山西等地发展业务。在全镇上下的大力帮扶下,平安物流公司业务越做越大,税收也越交越多,呈每年翻番的态势增长。
4、信访维稳走上良性循环。境内有1969年湖南移民700多户、3000多人,分布于26个村小组,是全县移民大镇。还有1955年、 1956年上海垦民64人(指第一代和随从人员)。尽管维稳工作压力大,弱势群体比例较高,但镇政府本着“有事不怕事、确保不出事”的原则,定期组织党员干部排查摸底,了解群众疾苦,积极主动切入,不绕弯扯皮,用情、用理认真对待和处理,及时帮助群众渡过难关。对重点摸清的困难家庭,特别是困难学生的情况,全部建档立册,安排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实现每户困难群众和困难学生都有党员干部帮扶。建立健全了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接访、下访、约访制度,每天有1名班子成员坐镇接访,每月党员干部均要入户下访约访,每月召开1次镇村组三级干部信访联席会,研究解决当期群众反映的问题。推出镇村组干部包村、包组、包片责任制,特别是对一些重点对象明确了专人结对交心,及时倾听诉求,化解思想困惑。同时,设立信访维稳基金,镇干部每人上交1万元,村干部每人上交2000元。基金与驻点村组的维稳工作挂钩,按上访级别来倒扣,每发生1例上访事件扣除相应的基金,最高赴京上访要扣1万元,扣完为止,如不够,干部还需自动掏腰包补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