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著作有《出师表》、《诫子书》、《后出师表》、《兵法二十四篇》、《草庐对》等
1、《出师表》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2、《诫子书》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此文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3、《后出师表》
《后出师表》,载于三国时期吴国张俨的《默记》,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表》(《前出师表》)的姊妹篇。
这篇文章立论于汉贼不两立和敌强我弱的严峻现实,向蜀汉后主刘禅阐明北伐不仅是为实现先帝的遗愿,也是关系到蜀汉的生死存亡,不能因“议者”的不同看法而有所动摇。全文以议论见长,传达出一股忠贞壮烈之气。
4、《兵法二十四篇》
《兵法二十四篇》是重要的蜀汉军事著作之一。据说为三国时期蜀汉名相诸葛亮晚年时所著,上面记载了诸葛亮几十年来行军打仗,治国安邦的经验。在五丈原之战中,诸葛亮在死前曾将此书和造用“连弩”之法等毕生所学传授给了姜维,使姜维成为了诸葛亮最有力的继承人。
5、《草庐对》
《隆中对》选自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去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