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教孩子守规矩?

如题所述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从小没有爸爸妈妈制定的规矩来约束孩子,他就很容易为所欲为,更不懂得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否妥当。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变成一个不遵守规则的人,孩子的人际关系也将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爱孩子”和“立规矩”从来都不是单选题,其实,管的太少和管得太严的父母在我们身边都不少见。但我们一定要意识到:规矩和爱本来就是统一的。

生活行为规范是对范儿是对个人行为的一种约束,它不可避免地会和个人的意愿发生冲突,2-3岁的孩子正处于反抗期,我们要对孩子出现的抗拒情绪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孩子,或者处理不当,就会助长孩子的逆反心里,影响行为规范的培养。

孩子守规矩的重要性有哪些呢?

1、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

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我想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的。

2、要就事论事,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如果我们大人说些"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样的话会使孩子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3、给孩子树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

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她遵守,反而会让她糊涂;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她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她的态度,却会让她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

给孩子制定规矩,又怎么让孩子遵守呢?

1、父母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

这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是一个关键。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子女是父母的影子,道理就在这里,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内容。当然除了父母之外也包括与孩子一起生活的其他人:老人、保姆等。

在家庭中的一些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卫生习惯,礼貌习惯等,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社会生活中的要求,如交通规则,家长在与孩子出行时要自觉遵守,讲公共道德和秩序,以自身行为去影响孩子。

2、适当的采用惩罚法。

规则意识的形成有时还需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孩子从他律到自律。适当地让孩子接受一些自然后果惩罚,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还要与说理引导相结合,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加上示之以不同后果,就能使孩子慢慢感悟,变得懂事起来。

如果孩子在课堂上表现不好,在课上坐不住,不注意听讲,家长可以配合老师,让孩子每天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静静地坐10分钟,练习集中注意力,反思自己这一天的课堂的表现。

3、父母要对孩子加强引导。

家长要多讲规则的用处,让孩子了解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家长可以时常反问孩子,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怎样?让孩子设想违规的后果,引起他对执行规则的正视。

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如何在生活情境中帮助孩子逐渐形成明确、统一、灵活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使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从而在社会中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感受。

比如有个小故事: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傍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有人违反寺中规矩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小和尚从这以后就没有违反寺中规矩,并继承了老禅师的衣钵,成为很有声望的禅师。

从上面的小故事可以看出寺院给僧众制定了规矩,但是小和尚违背了这则规矩,老禅师做的就非常好,他“倒过来”给到小和尚生活上的关心,让小和尚感受到老禅师发自肺腑的?郏?庵?刍岫酱偎?乱淮尾辉俜复怼U?因为老禅师这种“倒过来”做人的情怀,帮助小和尚努力修行,继承衣钵,成为远近闻名的禅师。

这告诉我们:爱孩子,是我们的本能;给孩子立规矩,让他成长为一个能够独挡一面的人,是我们的责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