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的刘备真的假仁假义吗?

如题所述

从袁绍与刘备对待孩子的态度看真仁和假义
邪恶董卓 原作

自古以来,为大事者,莫不是高瞻远瞩,从全局出发,从大处着眼,不贪图小利,不计较一城一地、一人一事的得失;而庸才,则谋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刘备摔孩子的典故,也有袁绍因幼子生病拒不发兵的事例。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演义中袁、刘二人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的确存在着区别。罗贯中欲借此事突出表现袁绍的优柔寡断和刘备的英明仁义,继而,进一步得出刘备的大局观强于袁绍,其大事必成结论。而袁绍只知道追求眼前的一点利益,为其最终逃不出被夷灭的命运做了最好的诠释。
但是,依董某私下浅见,如果仅仅为了达到做成大事的目的,不择手段,刻意去追求这种仁义宽厚的境界,至少应该说是一种自私、虚伪的体现,在某些时候,特别是在其用心被有识之士识破的时候,应该说所起到的效果适得其反,使这些有识之士更加不会为其所利用。
先说刘备摔孩子,前几日我有幸喜得千金,爱如掌上名珠,女儿憨态可拘、那乖巧的样子让我无比怜爱,轻拿轻放,放在床上怕风吹跑,放在手心里怕化掉,走路做事轻手轻脚,每天抱着亲个没完没了,车轱辘的亲昵话说了好几罗筐……没有孩子的时候我这方面的感觉并不深刻,有了孩子才有了实实在在的体会,孩子是一种亲情牵挂,真是宝贝啊。可是刘备,居然能把自己的亲生骨肉往地上摔,实在是逆乎常理,不可思议,回想起有一次,我乖女的姥姥接孩子差点失手,当时我的感觉是血往上涌,眼珠子都快出来了。刘备怎么能下得去手?不管他是真摔还是假摔,他的的确确是在往地下摔,摔孩子这事可没谱,不是说你想摔得没毛病就肯定能没毛病,当时正值危乱之时,又是感情波动之际,下手轻重可不好掌握,除非刘备练就了武侠小说中的绝世神功。孩子在空中头部的朝向如何?是否肯定能有人伸手来接?接孩子的这个人反应是否足够快?这都是未知数,都要寄托于运气。这万一没摔好,摔出个好歹来可怎么办?所以摔孩子之前不得不做好这样的心里准备:这一摔可能真的要出事……所以,摔孩子是一个忍痛做出的决定,换了一般人可实在做不到。刘备却做到了,但是他这种作法,却给我们留下了思索。我们中华民族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是讲求中庸之道的民族,遵从“情理”二字。凡事应该有个度,不要做得太过火,如果太过火,就会显得矫揉造作,让人觉得是在演戏。当了爹妈的人也许都能明白:刘备此举属反常的不合情理之举。看透了这一点,也就看透了刘备的用心,他的真实目的是借摔孩子为自己树立仁德之主形象,从而达到使手下人死心塌地为自己卖命和吸引更多的人投靠的双重目的!至今不是还有“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歇后语吗。这样,他的虚伪和假仁假义就清楚地暴露在世人面前了,从而使一部分明白人对其反感失望。
再反观袁绍,因幼子生疥疮,精神恍惚,遂不听田丰之谋,没有在曹操虚国远征之时兴师袭其腹背,痛失良机,表面上看属庸人之举,但却透露出一份真诚和实在。虽然遗憾,也真的可以理解,毕竟这才是人之常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演义中袁绍的真仁和刘备假义可见一斑,虽然这不一定是作者的本意。如果我是一介寒士,以前连吃饱饭都成问题,可突然有那么一个出身显赫的皇亲贵族,每天不嫌我脏、不嫌我臭,跟我在一个饭碗里吃饭,同一张床上睡觉,又为了不让我受委屈,甚至把自己的亲骨肉往地上摔,我哪能不鞠躬尽瘁,继之以死呢。为了刘备,我赴汤蹈火、粉身碎骨都愿意,又哪里会在乎未将我与关张赵马同列。但是,如果我是一个有见识有思想深度的士人,我也许能够看出隐藏在刘备仁厚后面的虚伪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阴险,因为所有的这一切他并未做的不留痕迹,招术用得太明显了,让人很容易地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所以经过比较,我宁愿投奔相对比较坦诚的袁绍。袁绍不象刘备那样累,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用不着装,这是一种于自在从容中显示出来的大气,当然这也和袁绍的家庭和基业有关,而从一些演义之外的史料上看,袁绍治冀州,政令宽缓,也的确起到了急农扶困的作用,应该说体现了一种大仁。昔日袁绍霸河北,后为曹操所灭,此后河北人民一直为袁氏不平,《后汉书*袁绍传》中写道:听到袁绍病逝的消息,河北民众“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而郭嘉亦有“袁绍有恩于民夷”的感叹,后袁尚、袁熙逃入乌桓,“幽、冀吏人奔者十余万户”,荀攸甚至说:“绍以宽厚得众,借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其表里如一、待人挚诚,无论是其心理内在和外在表现都体现了一种真实可靠。所以我认为袁绍的仁是一种真仁。相比较袁绍的真诚,刘备的假仁假义就显得很可笑,刘备在河北多年,河北士人一直不愿归附为其所用,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17

都说刘备假仁假义,而诸葛亮却不这么认为。

第2个回答  2007-08-24
假仁假义有什么关系,只要他能一直假仁假义一辈子就行,就怕那种假仁假义一时的人,把你利用了就落井下石,兔死狗烹。
第3个回答  2007-08-24
绝对是,哪有一个大男人老是哭哭啼啼的,因为他是故意的,有目的,他利用那时的人思想单纯
第4个回答  2007-08-25
没有绝对的事,即便是假仁假义,也有他的不得已而为之,这四个字不是刘备的性格,只能说是他有时处理一些事物的方式,争天下,进可攻,退可首,不可能一辈子不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