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题:贫富差距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请帮忙罗列一下有利的理由,事例。
以及反驳反方认为不利的理由。不要那种复制下来的长篇大论~
谢谢。好的话会追加分。

根据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执政党获得执政地位后,要保证执政地位的长期有效性,不能仅凭获取政权的强制力来维持,还必须依靠政治文化建设,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对执政党价值认同、信仰、服从的政治理论来支撑。政治文化反映了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情感,通过执政党先进的执政理论建设,规定和影响着人们对国家共同体的认同,不断地强化了对政治体系和权威人物的统治合法性的认识,进而指明国家政治生活的价值取向。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随后在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其中,和谐社会的政治文化建设是一个首要的、根本的任务。因为政治文化建设不仅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政治方向,还指明和谐社会核心价值取向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大创新,它不仅是社会主义理论范式的转变,而且也要求形成新的政治思维方式。和谐社会政治文化建设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整合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政治文化,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实现民主法治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始终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断地创新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政治文化

每个时代和社会都需要一种能为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普遍认同的意识形态,称之为主流意识形态来规范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正如伊斯顿所说:“任何系统都具备一定的主导政治价值,它们会给政治行为规范和结构排列确定基调和方向。”[1]当前我国的政治文化呈现出复杂多样化的格局,主要涵盖了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根深蒂固的传统政治文化、不断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西方政治文化三大部分。

在多元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影响与挑战面前,我们更要旗帜鲜明地始终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始终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统一人们思想观念,加强群体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才能增强人民群众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汉密尔顿说得好:“政治上,如同在宗教上一样,要想用火与剑迫使人们改变信仰,是同样荒谬的。”[2](p862)因此,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并不是要消灭多元化,强迫人们被动地接受主流的政治信仰,而是要整合各种价值观念、不断化解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发挥其积极因素,遏制其消极因素的发展,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先进政治文化要真正有效发挥其政治功能和作用,必须顺应时代和形势发展要求,其内涵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阐释,指明了我国政治文化创新发展的前进路径与方向。通过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构建全民认同的政治文化价值体系,努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政治文化。

二、大力倡导和谐政治文化建设,扩大与增强公众对其认同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文化,其发展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社会群体阶层分化,各阶层贫富差距扩大、利益冲突加剧,社会价值取向多样化,政治文化也多元化发展并且影响着公众对于政治制度价值标准的认同度。另一方面,制度建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使得社会倡导的价值标准与人们在实际生活所奉行的行为准则难免会发生相背离的倾向,引发不同程度的新的信仰和认同危机。政治信仰与认同危机关系到社会政治体系稳定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必须谨慎对待。

党中央敏锐洞察到这种潜伏的危机,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导向。和谐社会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其中和谐政治文化建设对和谐社会发展具有正面的、积极的导向作用。针对现代化进程中利益分配不均,造成贫富差距问题,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不乏以牺牲自身的利益和权利为代价而为改革和发展兑换了机会和有利条件。和谐政治文化提倡社会各群体的和谐发展,对弱势群体给予政治人文关怀,形成全社会共同扶助的长远机制。只有社会成员共同分享改革的成果和利益,才能达成政治公平,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实现政治与社会稳定发展,演绎和谐政治文化。

和谐政治文化能够促进制度建设,完善现有制度机制,形成和确立体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思想的制度和规范,摒弃陈规陋习。另一方面,和谐政治文化能够能维护现有的政治制度,对现行政治体系、政治变革给予各种合理性解释,获得公众较大程度的认同。没有公众对和谐政治文化的价值认同,和谐社会就是空中楼阁,扩大与增强公众对和谐政治文化的共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思想指向。

三、积极培育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促进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发展

参与型政治文化能够有效地促进公民形成正确的参与意识,参与意识规范和指导公民政治参与行为,而公民对政治生活的参与程度则是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培育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有助于公民实现有效的政治参与,影响政府决策和同政府活动有关的公共政治生活,从而使国家始终能够在社会的支配和控制之下,体现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培育公民的参与意识前提条件是加强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参与机制建设,容纳公民的政治参与要求,确保公民政治参与权利的实现,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只有通过进一步完善现有制度和程序设计,增加政治参与渠道和可行性,才能把当前公民政治参与压力转化为对政治和谐系统的支持,保证政治参与不流于形式。

培育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关键在于提高公民政治认知能力,公民要了解现行政治权力结构、政治系统的运行流程、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行使参政、议政的权利。公民要增强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法治意识,培养公民独立政治人格,实现由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转变,实现由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转变为自下而上的政治参与。这样,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合法性、有效性才有了保障,避免政治情绪急躁、政治盲从、非制度化参与等现象的发生。

培育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目的在于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在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的过程公民学会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利用政治规则和技巧争取自己的政治利益。公民通过政治参与实践过程,实现了政治愿望,调动了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中提高了政治参与能力,增强公民政治参与的效能感。公民正确的政治参与意识养成,能够推进参与型政治文化发展,也使政府决策充分体现民意。

四、借鉴吸收中西政治文化的有益成果,巩固和发展民主法治型的政治文化

根据政治文化辩证否定的发展规律,任何一种历史类型的政治文化, 在它否定前一种类型的政治文化时, 无不批判地继承了其中对它有用的合理因素, 并对其合理因素加以改造, 使之成为新型政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两千多年深厚积累的传统政治文化,其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和政治生活准则,至今仍对现实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发生着广泛的影响。因此,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拒绝历史,应该正确把握与处理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民主法治型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理性地看待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

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是民本思想,寓含重民情、察民意的治政理念;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凝聚着国家利益至上、社会责任意识;强调“崇统一、重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价值观是一脉相承,我们都应对其进行吸收和继承,并与现代民主法治型政治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然而,传统政治文化中等级观念、人治思想、官本位意识等糟粕部分,严重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意识形成,我们必须坚决予以摒弃。

中国政治文化作为整个文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发展不能脱离人类文明的整体发展演进的规律,在我国民主法治型政治文化的构建过程中要借鉴吸收西方的政治文化有益成果。借鉴吸收西方的政治文化,关键是采取普适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批判地借鉴,合理地选择。当然,由于地理位置、国家制度、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许多思想观念、理论原则只适合于西方的国情,我们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对于西方政治文化的平等自由观、政治民主观、法制观念等有益成果,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学习和借鉴,为民主法治型政治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这个问题要严格论证起来我估计对方辩友都不一定能听懂,涉及到当代政治哲学两大派别 自由主义和自由至上主义关于正义问题的争论 论证步骤如下:
  1、解释什么叫 贫富差距
  2、贫富差距在什么情况下是正义的(这个自己去翻 罗尔斯《正义论》“关于正义的两条原则”和 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

  若是简而言之呢则是如下:
  你方的理由:
  1、合理的贫富差距可以刺激人们的劳动积极性,避免大锅饭养懒人。
  事例:西欧福利国家的失败、小平同志的“先富政策”
  反驳方的攻击点:
  1、贫富差距过大会引起社会动荡,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你方的的回应点:
  贫富差距要有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必须在可控、合理的范围内。按照罗尔斯的话即“社会的不平等的安排要有利于最不利者”。政府要做好监督者,保护合法的劳动造成的贫富差距,打击违法犯罪造成的贫富差距,同时积极做好公共服务,提供均等的公共产品,让每一位公民都“敏于选择,钝于天赋”。

  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造成贫富差距而是均富,但是合理的贫富差距或者叫收入差距是促进生产的很好的手段。以现实来看,人与人生而有区别,因此收入的不均等是不可避免的。只能说作为一个公平的社会,不能让人们因为自己的自然和社会的不平等而让自己陷入不利(《正义论》讨论的内容)

  总之,贫富差距是否有利于社会是看如何安排这种差距,有利于最不利者且满足诸基本自由,就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就不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1-06
这个是不需要讨论的问题。谁愿意贫困?让你贫困到乞丐的生活试试?站着说话不嫌腰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