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姒的历史资料?

如题所述

  褒姒,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褒姒生性不爱笑,幽王为取悦褒姒,举烽火召集诸侯,诸侯匆忙赶至,却发觉并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狈退走。后来,申后之父联络曾侯及犬戎入寇,周幽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弑,褒姒亦被劫掳。
  《诗经》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他们说正是她轻轻一笑,便让一个帝国灰飞烟灭,她真有这样的本事么?
  她的身世——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
  褒姒,姓姒,古褒国人。褒国立国之地就在今汉中平川中
  部、留坝县以南地区,因此她算是一个陕西人。褒国“礼妇人称国及姓”,所以她就被叫做褒姒了。关于她的身世,史书上一本正经地记载着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
  在《国语·郑语》和《史记·周本纪》里,都有相关的记载。大致意思是讲,夏朝末年,褒人的神灵“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也就是说,有两条龙在夏王大庭性交,此二龙是褒神变化而来,自称是褒人先君。夏王对此深感恐惧,便占卜问神灵,是杀掉呢?是赶跑呢?还是制止它们的性交活动呢?贞问结果是“莫吉”。于是夏王又改卜请示说,那能不能把龙漦(注:“龙所吐沫,龙之精气也”)收藏呢?神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告曰“吉”。于是夏王拿来上好玉帛,用简策给神灵打个报告。二龙显完灵后,立马消失了,只剩下一摊黏糊糊的龙漦。夏王命人把这“宝物”恭恭敬敬地藏在椟匣里,好好保护。自夏末至西周三代,王室均以郊礼祭之。这件宝物一直传到周厉王末年,厉王禁不住好奇,便打开观看,可一不小心,把龙漦洒流于王庭,还无法清除。周厉王很是慌张,便决定用巫术除之,他让宫女裸着身子大声喧哗,迫使龙精化为玄鼋。后来,这只黑色的大鳖爬到王府里去了,恰巧被一个七岁的小姑娘碰上。周宣王年间,这个小姑娘在“及笄”之年(15岁)竟然 “不夫而育”,生下一个女婴。这个女婴长大后便是褒姒。
  因为她出生得莫名其妙,所以宫女很害怕,便“惧而弃之”。这时恰被一对以卖桑弓弧、箕箭服为生的夫妇发现,看她可怜,便将其抱养,并逃到褒国。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逃跑呢?因为在宣王时期,民间留传着一个童谣:“檿弧箕服,实亡周国。”宣王听了很不高兴,恰好发现这对夫妇正在卖这些玩意儿,便派兵去抓他们,然后杀掉。也就是说,这对夫妇是在逃跑途中捡到这个“同病相怜”的小姑娘的。而厉王不知道,正是他的所作所为,明违神旨,却暗合“天道”,终埋下祸根。赫赫宗周,终灭在“檿弧箕服”养女的笑声里。
  烽火戏诸侯——天大的玩笑
  这个被命运之神派到人间执行特别任务的女婴,自然备受上天的恩宠。等她长大后,已经出落得非常美艳。恰在这时,不知褒国的国王由于什么原因得罪了周幽王,为求得赦免,便将她献给了周幽王。
  周幽王三年(前779年),褒国将其献给幽王。她的美貌令周幽王“见而爱之”,可谓一见钟情。周幽王对她非常宠爱,加上她的肚子也很争气,为周幽王生了一个叫伯服的小王子,更是娇宠得不得了。褒姒的手段可谓高明,最后竟然说动幽王废去申后及太子宜臼。幽王七年(前775年),她终于被光明正大地扶正,做了王后,而她的儿子伯服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太子。在那个时代,上自君王,下至百姓,都信天命,那句有谶语性质的童谣举国上下都知道,而褒姒的身世也不是个秘密,可天命不可抗,君王又如此昏庸,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对此,周朝的太史伯阳只能幽然叹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琱玉集》说褒姒性不喜笑,但“其一笑有百二十种媚”。因此,幽王为了博得她一笑,曾以“千金”之财征集能让美人欢笑的“金点子”(这便是“千金难买一笑”典故的由来),但耗去许多钱财,试了很多办法,或召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或命宫人歌舞进临,或命司库每日进彩绢百匹、撕帛以取悦褒姒,可她就是不笑。后来,朝中有个“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大奸臣虢石父,出了个馊主意,这便是有名的“烽火戏诸侯”。
  这个周幽王“爱美人”竟能爱到将“丢江山”视之儿戏,也可谓昏庸得没边没沿,荒淫得登峰造极。在周幽王时代,都城外每五里便置有一烽火墩,如有敌寇来侵则举烽火为号,召集天下诸侯派兵勤王。这本是军国大事,一点玩笑都开不得,可周幽王却有这样的“胆识和魄力”。他真敢。
  且说一日,周幽王与褒姒驾幸骊山,先在骊宫的城头摆下夜宴,然后命令城下点燃烽火台。刹那间,狼烟四起,火焰直冲霄汉,一路烽火随之点燃,夜色中星星点点,逶迤千里,煞是壮观。各诸侯一看烽烟警报,以为敌军来侵,急忙调兵遣将,驱动战车,连夜赶来。很快,列国诸侯皆领兵至城下,却不见敌寇踪影,只见周幽王与褒妃在城上饮酒作乐。这时,城下旌旗林立、战马嘶鸣,各路军马举着火炬,漫山遍野地跑,打探消息,休整人马,一时乱成一团。诸侯们个个顶盔冠甲,全副武装,来了却发现上了大当,不禁面面相觑,又是愤怒又是尴尬。这样大场面的混乱,这样天大的玩笑,终于使褒姒大笑起来。
  拿军国大事开玩笑,自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后来,周幽王又玩了几次这样的游戏,使得诸侯们再也不相信他。等到西夷犬戎叛乱,真的兵临城下,这时幽王燃起烽火想搬救兵,各路诸侯以为他又想博取美人一笑,所以都不当回事。于是,镐京很快就被攻陷,周王室的财宝被掠抢一空,周幽王和太子伯服也被乱兵所杀,而他心爱的褒姒则被胡人虏去,不知所终。
  《诗经》里叹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这实在高估了褒姒的本事和力量。她的身世纵是神奇,也只是传说罢了。敢拿军国大事开玩笑,博美人一笑,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难怪褒姒大笑,她是在嘲笑,是在讥笑,是在冷笑这个国君的愚蠢和荒诞罢了。不怪美人,那能怪老天爷吗?屈原在《天问》里发出“周幽谁诛,焉得褒姒?”的疑问,恐怕是最好的答案吧。追问

褒姒终于笑了,是讥笑么?难道她就没爱上过幽王?

追答

以本人看来,若以正史为据,褒姒确实含有讥笑的意思。但这很矛盾,周王室的衰败对她并没什么好处,她对周幽王也不可能没有一点感情,毕竟对她极好,况且当时太子伯服还是她的儿子。天下父母心,她总不至于希望自己的儿子流离失所吧?为此,《诗经》和《天问》里的话有时也未免夸大其词,这是很纠结的历史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04
褒姒,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褒姒生性不爱笑,幽王为取悦褒姒,举烽火召集诸侯,诸侯匆忙赶至,却发觉并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狈退走。后来,申后之父联络曾侯及犬戎入寇,周幽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弑,褒姒亦被劫掳。
  《诗经》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他们说正是她轻轻一笑,便让一个帝国灰飞烟灭,她真有这样的本事么?
  她的身世——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
  褒姒,姓姒,古褒国人。褒国立国之地就在今汉中平川中
  部、留坝县以南地区,因此她算是一个陕西人。褒国“礼妇人称国及姓”,所以她就被叫做褒姒了。关于她的身世,史书上一本正经地记载着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
  在《国语·郑语》和《史记·周本纪》里,都有相关的记载。大致意思是讲,夏朝末年,褒人的神灵“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也就是说,有两条龙在夏王大庭性交,此二龙是褒神变化而来,自称是褒人先君。夏王对此深感恐惧,便占卜问神灵,是杀掉呢?是赶跑呢?还是制止它们的性交活动呢?贞问结果是“莫吉”。于是夏王又改卜请示说,那能不能把龙漦(注:“龙所吐沫,龙之精气也”)收藏呢?神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告曰“吉”。于是夏王拿来上好玉帛,用简策给神灵打个报告。二龙显完灵后,立马消失了,只剩下一摊黏糊糊的龙漦。夏王命人把这“宝物”恭恭敬敬地藏在椟匣里,好好保护。自夏末至西周三代,王室均以郊礼祭之。这件宝物一直传到周厉王末年,厉王禁不住好奇,便打开观看,可一不小心,把龙漦洒流于王庭,还无法清除。周厉王很是慌张,便决定用巫术除之,他让宫女裸着身子大声喧哗,迫使龙精化为玄鼋。后来,这只黑色的大鳖爬到王府里去了,恰巧被一个七岁的小姑娘碰上。周宣王年间,这个小姑娘在“及笄”之年(15岁)竟然 “不夫而育”,生下一个女婴。这个女婴长大后便是褒姒。
  因为她出生得莫名其妙,所以宫女很害怕,便“惧而弃之”。这时恰被一对以卖桑弓弧、箕箭服为生的夫妇发现,看她可怜,便将其抱养,并逃到褒国。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逃跑呢?因为在宣王时期,民间留传着一个童谣:“檿弧箕服,实亡周国。”宣王听了很不高兴,恰好发现这对夫妇正在卖这些玩意儿,便派兵去抓他们,然后杀掉。也就是说,这对夫妇是在逃跑途中捡到这个“同病相怜”的小姑娘的。而厉王不知道,正是他的所作所为,明违神旨,却暗合“天道”,终埋下祸根。赫赫宗周,终灭在“檿弧箕服”养女的笑声里。
  烽火戏诸侯——天大的玩笑
  这个被命运之神派到人间执行特别任务的女婴,自然备受上天的恩宠。等她长大后,已经出落得非常美艳。恰在这时,不知褒国的国王由于什么原因得罪了周幽王,为求得赦免,便将她献给了周幽王。
  周幽王三年(前779年),褒国将其献给幽王。她的美貌令周幽王“见而爱之”,可谓一见钟情。周幽王对她非常宠爱,加上她的肚子也很争气,为周幽王生了一个叫伯服的小王子,更是娇宠得不得了。褒姒的手段可谓高明,最后竟然说动幽王废去申后及太子宜臼。幽王七年(前775年),她终于被光明正大地扶正,做了王后,而她的儿子伯服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太子。在那个时代,上自君王,下至百姓,都信天命,那句有谶语性质的童谣举国上下都知道,而褒姒的身世也不是个秘密,可天命不可抗,君王又如此昏庸,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对此,周朝的太史伯阳只能幽然叹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琱玉集》说褒姒性不喜笑,但“其一笑有百二十种媚”。因此,幽王为了博得她一笑,曾以“千金”之财征集能让美人欢笑的“金点子”(这便是“千金难买一笑”典故的由来),但耗去许多钱财,试了很多办法,或召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或命宫人歌舞进临,或命司库每日进彩绢百匹、撕帛以取悦褒姒,可她就是不笑。后来,朝中有个“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大奸臣虢石父,出了个馊主意,这便是有名的“烽火戏诸侯”。
  这个周幽王“爱美人”竟能爱到将“丢江山”视之儿戏,也可谓昏庸得没边没沿,荒淫得登峰造极。在周幽王时代,都城外每五里便置有一烽火墩,如有敌寇来侵则举烽火为号,召集天下诸侯派兵勤王。这本是军国大事,一点玩笑都开不得,可周幽王却有这样的“胆识和魄力”。他真敢。
  且说一日,周幽王与褒姒驾幸骊山,先在骊宫的城头摆下夜宴,然后命令城下点燃烽火台。刹那间,狼烟四起,火焰直冲霄汉,一路烽火随之点燃,夜色中星星点点,逶迤千里,煞是壮观。各诸侯一看烽烟警报,以为敌军来侵,急忙调兵遣将,驱动战车,连夜赶来。很快,列国诸侯皆领兵至城下,却不见敌寇踪影,只见周幽王与褒妃在城上饮酒作乐。这时,城下旌旗林立、战马嘶鸣,各路军马举着火炬,漫山遍野地跑,打探消息,休整人马,一时乱成一团。诸侯们个个顶盔冠甲,全副武装,来了却发现上了大当,不禁面面相觑,又是愤怒又是尴尬。这样大场面的混乱,这样天大的玩笑,终于使褒姒大笑起来。
  拿军国大事开玩笑,自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后来,周幽王又玩了几次这样的游戏,使得诸侯们再也不相信他。等到西夷犬戎叛乱,真的兵临城下,这时幽王燃起烽火想搬救兵,各路诸侯以为他又想博取美人一笑,所以都不当回事。于是,镐京很快就被攻陷,周王室的财宝被掠抢一空,周幽王和太子伯服也被乱兵所杀,而他心爱的褒姒则被胡人虏去,不知所终。
  《诗经》里叹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这实在高估了褒姒的本事和力量。她的身世纵是神奇,也只是传说罢了。敢拿军国大事开玩笑,博美人一笑,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难怪褒姒大笑,她是在嘲笑,是在讥笑,是在冷笑这个国君的愚蠢和荒诞罢了。不怪美人,那能怪老天爷吗?追问

褒姒终于笑了,是讥笑么?难道她就没爱上过幽王?

第2个回答  2011-11-04
那是公元前770年,一个肃杀的日子。阴风乍起,一场由申侯发动的武装叛乱攻陷了京都,周幽王和他的王后褒姒出逃,但叛军还是追上了他们。结果幽王和他的王叔郑桓公被叛军杀死,而褒姒被犬戎掳走受辱而死。

由《史记·周本纪》“弃女子出于褒(今陕西汉中市西北褒城东),是为褒姒”可知,褒姒出身贫苦,是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女婴,后被一位名叫姒大的夫妻抱养。14岁时,几经辗转,进了宫中,与太子宫湦为妃。《周本纪》还说:“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就是说,幽王宫湦非常喜欢褒姒,二人恩爱缱绻,生下了儿子伯服。伯服长得虎头虎脑,聪明伶俐,十分可爱。可是当时申侯在朝中势力很大,是宣王的老娘舅,经常干预朝政,提出要把女儿嫁与太子。宣王自是唯唯诺诺,极力承当。而太子宫湦虽然在父亲的压力下违心答应,但是确实喜欢不起来那个蛮横的侯门女,结婚后多年才生下了儿子宜臼。后来宣王去世,宫湦接了王位,史称幽王。幽王打算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可是,申侯——可能是宣王时老申侯的儿子认为,褒姒出身寒门,不能立为王后,她生的儿子也不能立为太子。在申侯的胁迫下,幽王违心地立申侯之妹为王后,立宜臼为太子。

幽王心中十分气愤,意欲和申侯公开决裂。但褒姒劝他以国事为重,希望他忍辱负重,卧薪尝胆,重振朝纲,毕竟从厉王开始天子的权威就已经江河日下了。但是幽王是一个热血男儿,宁肯丢掉江山也不愿做傀儡国王。终于有一天,忍无可忍的幽王爆发了,他毅然“废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

这下子可砸了锅。宜臼逃往申国,对着他的舅舅申侯哭诉,说什么褒姒是个狐狸精,把幽王迷得没了魂。如果让他们母子得逞,我们母子将死无葬身之地,总不能也来申国依附舅舅吧?申侯一听大怒:宫湦(幽王)这小子,还真成了精,居然敢和我作对,废王后和太子!于是安慰宜臼说:“有舅舅为你做主,怕什么,老舅扶你做周王!”说罢立即“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即和缯侯、犬戎联络,点起大军杀往京都。

京都被叛军攻破,幽王、伯服父子在叔叔郑桓公的保护下仓皇逃奔,于是就发生了前面所说的那一幕。

《诗经·小雅·正月》说:“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这真是一句颠倒黑白的混账话,不仅让褒姒蒙上了千古不白之冤,更玷污了《诗经》这样好的诗集。

《国语》、《史记》对于褒姒的身世忽悠得很远、很玄,说她是夏末时二龙的唾液,装在一个木盒子里藏了数百年,至周厉王时方打开,后化作玄鼋附着在一个宫女身上,从而生出了一个妖孽,是注定了要毁灭周朝江山的。这不仅是瞎扯淡,而且开了中国历史上“妖魔化”一个人的先河。可是即便我们戴上百倍的放大镜,拿出大跃进时深翻土地的劲头,在史籍中,除去妖魔化的成分外,也根本看不出来褒姒的所作所为有什么“罪恶”和“歹毒”,甚至连一丝的“失德”都没有。但是反过来,如果不去管那些刻意“妖魔化”的文字,依据史书中的蛛丝马迹,还原出来的却是一个美丽善良、备受人们尊敬的、具有长者之风的奇女子褒姒。就说她这个名字“姒”吧,《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解释是:⑴古代兄弟之妻年长者。⑵古代妾中的年长者。而《现代汉语小辞典》的解释是:⑴古代称姐姐。⑵古代称丈夫的嫂嫂。两书的解释虽然大同小异,但都明确传达出是对同辈女人中的长者的称呼,可以理解为尊称。由此可见,褒姒之所以能够获得这样的称呼,绝对不是一个不受人尊敬的女人。另外,褒姒的儿子名曰“伯服”。“伯”者,老大也,亦即兄弟群中的大哥。由此两点推知,褒姒入宫早于申后。在幽王的后宫中,褒姒或者是幽王最早婚配的元妻,或者是生男孩子最早的王妃。按照“母以子贵”的潜规则,幽王封褒姒为王后和伯服为太子并没有什么错,只不过出身“弃婴”的褒姒,她的娘家(或许根本就找不到娘家)没有像申侯这样强大的社会背景罢了!

一个孑然一身的勤劳朴实的苦命弱女子,因为做了王妃,就被妖魔化,就被诬成了红颜祸水,成了亡国的妖妃;而一个为了给自己的外甥谋取王位竟然弑君的人在历史上却没有受到任何谴责。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28

    个人简介:

    褒姒 [bāo sì](《史记》作襃姒,《列女传》作褎姒),生卒年不详,姒姓,褒国人,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

    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兵败,献出褒姒乞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对她很是宠爱。前778年,褒姒为周幽王生下儿子姬伯服。从此周幽王对褒姒更加宠爱,最后竟然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为王后,姬伯服为太子。

    褒姒生性不爱笑,周幽王为取悦褒姒,举烽火召集诸侯,诸侯匆忙赶至,却发觉并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狈退走。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联合鄫国、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周幽王遭犬戎所杀,褒姒亦遭劫掳,从此下落不明。

    历史评价:

    《诗经》:“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司马迁《史记》:“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襃姒。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釐降,春秋讥不亲迎。”

    刘向《列女传》:“褎神龙变,寔生褎姒,兴配幽王,废后太子,举烽致兵,笑寇不至,申侯伐周,果灭其祀。”

第4个回答  2011-11-04
褒姒(史记作襃姒),生卒年不详。据称夏朝末年有两条龙来到王宫,自称“褒之二君”,通过占卜得“藏之吉”,后来龙离去前遗留的口水唾液装在木匣子里收藏起来,直到周厉王时打开观看,不小心使龙涎洒流于廷外,化为一只“玄鼋”爬进王府,一个小妾碰上了这只鳖,便受了孕,四十年生一女婴。该女婴被扔弃,被褒国人捡回家养大。后来褒人将她献给周幽王姬宫涅,因姓姒,故称为褒姒。成为周幽王的宠妃,生一子伯服。

褒姒原是一名弃婴,被一 褒姒
[1]对做小买卖的夫妻收养,在褒国(今陕西省汉中西北)长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国,褒人献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爱如掌上明珠,立为妃,宠冠周王宫,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对她更加宠爱,竟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叹气道:“周王室已面临大祸,这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伯阳所预料,原来褒姒因为过不惯宫中生活,加之养父被太子宜臼所杀,心中忧恨,平时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艳丽迷人,周幽王发出重赏,谁能诱发褒姒一笑,赏以千金,虢国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奇计,周幽王同褒后并驾游骊山,燃起烽火,擂鼓报警诸侯一队队兵马闻警来救,至时发现平安无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见一队队兵马,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不觉启唇而笑,幽王大喜,终于因此失信于诸侯,公元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杀,褒姒被掳,(一说被杀),司马迁说:“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史记·周本纪》)意思是说,褒姒不喜笑,周幽王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来了。西周遂亡。   《史记·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後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唐代著名诗人胡曾也写有褒姒倾国诗篇:“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烽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褒姒,姓姒,古褒国人。褒国立国之地就在今汉中平川中部、留坝县以南地区,因此她算是一个陕西人。褒国“礼妇人称国及姓”,所以她就被叫做褒姒了。关于她的身世,史书上一本正经地记载着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 电视剧《东周列国志》中的褒姒
在《国语·郑语》和《史记·周本纪》里,都有相关的记载。大致意思是讲,夏朝末年,褒人的神灵“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也就是说,有两条龙在夏王大庭性交,此二龙是褒神变化而来,自称是褒人先君。夏王对此深感恐惧,便占卜问神灵,是杀掉呢?是赶跑呢?还是制止它们的性交活动呢?贞问结果是“莫吉”。于是夏王又改卜请示说,那能不能把龙漦(注:“龙所吐沫,龙之精气也”)收藏呢?神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告曰“吉”。于是夏王拿来上好玉帛,用简策给神灵打个报告。二龙显完灵后,立马消失了,只剩下一摊黏糊糊的龙漦。夏王命人把这“宝物”恭恭敬敬地藏在椟匣里,好好保护。自夏末至西周三代,王室均以郊礼祭之。这件宝物一直传到周厉王末年,厉王禁不住好奇,便打开观看,可一不小心,把龙漦洒流于王庭,还无法清除。周厉王很是慌张,便决定用巫术除之,他让宫女裸着身子大声喧哗,迫使龙精化为玄鼋。后来,这只黑色的大鳖爬到王府里去了,恰巧被一个七岁的小姑娘碰上。周宣王年间,这个小姑娘在“及笄”之年(15岁)竟然 “不夫而育”,生下一个女婴。这个女婴长大后便是褒姒。因为她出生得莫名其妙,所以宫女很害怕,便“惧而弃之”。这时恰被一对以卖桑弓弧、箕箭服为生的夫妇发现,看她可怜,便将其抱养,并逃到褒国。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逃跑呢?因为在宣王时期,民间留传着一个童谣:“檿弧箕服,实亡周国。”宣王听了很不高兴,恰好发现这对夫妇正在卖这些玩意儿,便派兵去抓他们,然后杀掉。也就是说,这对夫妇是在逃跑途中捡到这个“同病相怜”的小姑娘的。而厉王不知道,正是他的所作所为,明违神旨,却暗合“天道”,终埋下祸根。赫赫宗周,终灭在“檿弧箕服”养女的笑声里。这个被命运之神派到人间执行特别任务的女婴,自然备受上天的恩宠。等她长大后,已经出落得非常美艳。恰在这时,不知褒国的国王由于什么原因得罪了周幽王,为求得赦免,便将她献给了周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