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外来文化(如圣诞)对年文化的冲突?

个抒己见啊!谢谢各位

  我觉得这个很好,可以参考一下:

  当代大学生的"节日观"

  [编者按]:目前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盲目地崇拜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每到西方这些节日,年轻大学生们特别兴奋,纷纷举行各种活动(如跳舞聚会等),还有不少人为了追求那份浪漫,通宵达旦,纵情狂欢,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学生中展开了"大学生如何过节"的座谈。座谈发现,广大学生对我国重要节日、纪念日仍有深厚的感情,但他们认为目前我们对这些节日的庆祝方式过于单一化、样本化,学生缺乏自由发挥的余地,因而参与热情不高。为此,我们提出了几点关于如何引导大学生过好节日的建议。

  一、同学们普遍认为重要节日、纪念日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节日、纪念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历史与道德教育的宝贵"素材"。

  1、庆祝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有助于大学生更好的学习和了解历史,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五·四"、"七一"、"八一"、"十一" 等纪念日让当代大学生时刻牢记革命先辈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的风雨历程,从而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九·一八"、"一二·九"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则能像警钟一样时刻提醒我们勿忘国耻,要为国仇家难而奋发图强,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表达了全人类对某一特定社会群体的深层关注;在这些重要节日举行庆祝活动,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效果。
  2、在民间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举行庆祝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对祖国、家乡、自然、生活的热爱,陶冶情操,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民族传统节日则利于大学生学习民俗民风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而陶冶情操,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3、以重要节日和纪念日为主题举办形形色色的纪念,庆祝活动(例如:演讲、征文、书画大赛)、可以培养大学生广泛的兴趣,增长才干。大学生自行组织纪念活动有利于培养组织能力。

  二、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洋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流的增多,在打开国门改革开放的同时,西方的民俗文化也随之扑面而来。"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节日氛围。它们轻松,浪漫,形式多样,加上商家的大力宣传,使得"洋节"显得隆重而符合"时代"气息。

  1、大学生认为"洋节"蕴含了浓浓的人情味,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关于"洋节",学校目前一般采取的是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对于洋节,我们不妨采取"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做为青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就比较强,而且思想活跃,对外来的新事物是比较愿意接受的,所以洋节在大学生当中是比较盛行的。洋节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了解外族风情,了解世界各族文化的窗口,所以学校要做的是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强制的规定。
  2、大学生认为"洋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遭遇自己的准确定位。过洋节现象是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不可避免,但是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褪。根植于民众心中的心理仍是传统的中国特色,在这种大背景的影响下,传统节日对于传统的心态的当代大学生而言仍是最为重要的。应当赋予传统节日以当代特色,加强教育和宣传。
  3、大学生认为"洋节"的商业价值是推动人们热衷于庆祝某些西方节日的关键因素,值得思量。洋节的流行,究其原因,商家的大力推崇是关键。节日中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利益,精明的商家一手导演了"外来和尚会念经"此幕剧,气氛的烘托的确熏得游人醉。大学生也认为西方的某些节日的确人情味较浓,让人们有参与的冲动,且过洋节没有道德负担,易于操作。大学生作为特殊的团体,对新鲜事物适应能力强,且在大众心理的带动下,盲目不可避免。

参考资料:http://202.114.99.44/shared/jrg1.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