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菊花的药用价值

如题所述

白菊花
菊科,多年生草本。
原产我国,品种在三千种以上,为著名的观赏植物。
又名甘菊、杭菊、杭白菊、茶菊、药菊.
南朝齐梁间医学家陶弘景(公元452—536年),南京人,曾带徒沿太湖南下采药。其《名医别录》中说:“菊有两种,一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美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这是所谓味甘的真菊即甘菊;味苦的苦薏即野菊。《湖州府志》记载:“花繁而朵小者曰甘菊,曰茶菊,今人都植之”,“甘菊即茶菊,黄白两色乃真菊也。”《补农书》记载了明末清初桐乡、练市甘菊的品质情况,“甘菊性甘温,久服最有益”,“黄白两种,白者为胜”。练市种的白菊花,具有花瓣洁白如玉、花蕊黄如纯金的特色。浙江省杭嘉湖地区产的白菊花名杭菊,又名杭白菊,是甘菊中的佼佼者。清代医学家赵学敏把它称为“白色千叶玉玲珑”。
白菊花,不仅药用价值很高,而且还有延年益寿之功效。《神农本草经》把菊花列为上品,称为“君”。汉献帝时,秦山太守应劭著的《风俗通义》说,“渴饮菊花滋液可以长寿”。书中还记载了从西汉刘邦起,宫中就有重阳节饮菊花酒习惯的情况。南朝梁宗懔撰的《刑楚岁时记》也说:“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南宋陈永辑在公元1225年著的《全芳备祖》中说:“南阳郦县,有甘谷,谷中水香美,其上有大菊落水,从山流下得滋液,谷中二十家,仰饮此水,上寿百二、三十,中寿百馀岁。”元代《本草衍义补遗》说:“菊花能补阴。…”明代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除说到菊之功效外还意味深长地记载了神话一则,曰:“神仙传言,康风子,朱孺子皆以服菊成仙。荆州记言,胡广久病风羸,饮菊潭水多寿。菊之贵重如此,岂是群芳可伍产哉?”
经现代医学验证,菊中含有有效化学成分,如腺嘌呤、胆碱、水苏碱等,从菊中提炼出来的挥发油,含有菊花酮、龙脑、乙酸龙脑酯等。药理实验证明,白菊煎剂对宋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及霍乱弧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常服菊花煎剂,对心脏有明显扩冠和增加冠脉流量,能降低血清甾醇和三酸甘油脂,并能降压预防心绞痛。白菊还可代茶,其色、香、味不亚于龙井茶。经常服用,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抑制毛细血管的通性,起到抗炎强身作用。南方诸省及港澳地区喜欢把白菊花当作解暑的清凉饮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白菊花的根:
异名:长生(《太清经》)。来源:为菊科植物菊的根。功用主治:1)《本草正》:“善利水,捣汁和酒服之,大治癃闭。”2)《纲目拾遗》:“治疔肿,喉疔,喉癣。”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饮,外用:捣敷。
选方:治疔疮:鲜菊花叶适量捣敷,根,茎煎水服。(江西《草药手册》)
经现代医学验证,菊中含有有效化学成分,如腺嘌呤、胆碱、水苏碱等,从菊中提炼出来的挥发油,含有菊花酮、龙脑、乙酸龙脑酯等。药理实验证明,白菊煎剂对宋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及霍乱弧菌等都有抑制作用。
常服菊花煎剂,对心脏有明显扩冠和增加冠脉流量,能降低血清甾醇和三酸甘油脂,并能降压预防心绞痛。白菊还可代茶,其色、香、味不亚于龙井茶。经常服用,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抑制毛细血管的通性,起到抗炎强身作用。南方诸省及港澳地区喜欢把白菊花当作解暑的清凉饮料。 白菊花别名甘菊、杭菊、杭白菊、茶菊、药菊,白菊花有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白菊花有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昏花、肝肾不足、目暗昏花、眩晕惊风的作用。  名称:白菊花  别名:甘菊、杭菊、杭白菊、茶菊、药菊 。
性味:辛、甘、苦,微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效: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昏花,肝肾不足,目暗昏花,眩晕惊风,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善疏风清热,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共奏疏风清肝明目之效;清热解毒,尤善解疔毒,故可用治疔疮肿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饮,外用:捣敷。
白菊花的功效
白菊花茶能“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气,轻身耐劳延年。”特别要提到的是黄山贡菊,它生长在高山云雾之中,采黄山之灵气,汲皖南山水之精华,它的无污染性对现代人来说,具有更高的饮用价值。
白菊花10克、白糖10克,同置茶杯内,冲入沸水覆盖浸泡片刻,即可饮服。具有散风热、清肝明目、解毒之功效,可用于防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疾病。其中所含的黄酮类物质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故菊花茶对高血压患者更为相宜,长期饮用,降压效果温和、持久。 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杭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福田白菊或滁菊花)。
白菊花茶的泡法及喝法:
可取白菊花5-8朵(或3-5朵配少许茶叶)置于饮杯中。先用少许开水冲泡润湿饮用最佳。 1. 用於风热感冒,发热头痛。
菊花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长於疏散风热,故常用於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常与桑叶、连翘、薄荷、桔梗等同用,如桑菊饮。
白菊花
2. 用於目赤昏花。
菊花功善疏风清热,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多与桑叶、决明子、龙胆草等同用,共奏疏风清肝明目之效;若肝肾不足,目暗昏花,又常配枸杞子、熟地黄、山萸肉等同用,如杞菊地黄丸,共收滋补肝肾、益阴明目之功。
3. 用於眩晕惊风。
菊花性寒入肝经,能清热平肝,故与石决明、珍珠母、牛膝等同用,可用治肝阳上亢,
头痛眩晕;配羚羊角、钧藤、白芍等同用,可用治痉厥抽搐实肝风症,如羚角钩藤汤。
4. 用於疔疮肿毒。
菊花甘寒益阴,清热解毒,尤善解疔毒,故可用治疔疮肿毒,常配金银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汤
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杭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福田白菊或滁菊花)。适宜搭配:桑叶、连翘、薄荷、桔梗、决明子、龙胆草、夏枯草、枸杞子、熟地黄、金银花、生甘草。冲泡方式: 可取菊花5-8朵(或3-5朵配少许茶叶)置于饮杯中。先用少许开水冲泡润湿饮用最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7-21
白菊花别名甘菊、杭菊、杭白菊、茶菊、药菊,白菊花有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白菊花有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昏花、肝肾不足、目暗昏花、眩晕惊风的
第3个回答  2022-03-02
菊科,多年生草本。 原产我国,品种在三千种以上,为著名的观赏植物。 又名甘菊、杭菊、杭白菊、茶菊、药菊. 南朝齐梁间医学家陶弘景(公元452—536年),南京人,曾带徒沿太湖南下采药。其《名医别录》中说:“菊有两种,一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美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这是所谓味甘的真菊即甘菊;味苦的苦薏即野菊。《湖州府志》记载:“花繁而朵小者曰甘菊,曰茶菊,今人都植之”,“甘菊即茶菊,黄白两色乃真菊也。”《补农书》记载了明末清初桐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