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功臣刘伯温,为何他能在嗜杀的朱元璋手下得到善终?

如题所述

刘伯温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在演义类小说的军师角色里估计就只有他能和近乎于神的诸葛亮齐名了。能掐会算,观天像测风雨,多谋善断,这些都是刘伯温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印象。

而刘伯温不仅是一名学者事实上堪称当时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军事战略上制定了准确的战略方针,先强后弱,先灭陈永凉后图张士诚。政治策略上使朱元璋集团独树一帜,求贤纳才,广开策源,收揽人心以威服天下。在具体战役指挥上运筹帷幄,屡出奇谋,取江州战鄱阳,举不胜举。

这个从小就饱读诗书,广闻博学,被时人誉为“江左之才,伯温第一”,虽曾经屡任元朝小吏,后又遇朱元璋这位伯乐求贤,为朱明王朝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能测天测风雨,算战算兵将,谋国谋天下,虽知自己位及人臣,功高盖主,但未充分估计同僚的排挤暗算,也没能揣测透帝王心术,直落得晚年凄凄惨惨,死得不明不白。

创业之际指点江山,谋略天下,立国之后编制历书,史书,国家典藉起草文书,策命,可是朝堂之上权力斗争却力有不逮,派系纷争也乏韬略。

天下是初定了,可朝廷内部的矛盾又激烈起来,国人总有老乡情结,以地域为区分,一派是刘伯温为首的浙东派,另一派是以李善长,郭兴,郭英等人为首的淮西派。朱元璋和李善长是老乡,况且李长期在幕后搞后勤工作,从不显山露水,朱元璋是很放心的,但恰恰李善长是一个外表宽厚,却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的人,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触犯了他的特权,便惨死在他手里。相对而言刘伯温是外乡人,更重要的是刘伯温事事判断都比他准确,这在戎马倥偬时可依仗为取胜靠山,可在功成和平年代帝王是最忌惮这种人的。

量变的孕育总会在质变中爆发,洪武元年李善长的亲信李彬因犯死罪,刘伯温按律处判他死刑。李善长在刘伯温处斡旋,可刘伯温软硬不吃,还具信在外的朱元璋报告了实情,朱元璋对这种事就一个杀字何况还是个无名小卒。得罪小人的结果就是李善长煽动很多人攻击刘伯温,他也知道伴君如伴虎,功高震主的道理,趁此机会就请辞回了老家。

可作为浙东集团的扛把子,会心甘情愿退出江湖么,刘伯温在临走前安插了杨宪这枚棋子。杨宪接替了刘伯温的御史中丞,继续着对淮西集团的反攻,由于杨宪的作用,李善长和淮西集团在朱元璋心里的位置每况愈下,对李善长多有指责,并于当年又召回了刘伯温。表面上刘伯温浙东集团是占了上风,可这种人在江湖,心在朝堂,名义上退休在家还安插亲信把控朝政的作法,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朱元璋能不清楚么,大明朝堂是朱家的朝堂,容不得别人遥控和暗箱操作,这一点是帝王之忌,朱元璋深知,而刘伯温却不一定掐算得到。

李善长虽然暂时的失势,可他依靠在朝中的根基,把胡惟庸作为代言人推送上了前台,他的确是个能干的人,成了淮西集团新的领袖。可当初徐达对胡“深嫉其奸邪”,刘伯温也说过“奸恣不可用”,可想而知胡惟庸领导的浙西集团倒刘的其势汹汹。

洪武三年,坏话听多了,朱元璋对这个足智多谋的刘伯温也逐渐失去了信任,让刘伯温回老家陪老婆孩子去了。而浙东集团另一员干将杨宪在失去刘伯温后,很快被排挤,最后连性命都不保,被胡惟庸找个机会杀掉。刘伯温明白自己彻底失败了,唯一的愿望就是好好在家养老,把酒话桑麻,颐养天年,做个富家翁。

可树欲静而风不止,胡惟庸成了丞相,刘伯温在朱元璋面前恶评过他,他是不会放过刘伯温的。洪武五年,在家的刘伯温得知浙江和福建两州交界处有个叫淡洋的地方,处于政府权力真空地带,以前是朱元璋敌人方国珍发迹地,刘伯温写了奏章没有通过胡惟庸而是直接报告给了朱元璋,引起了胡的不满,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正愁没下手地方,胡惟庸依此事告刘伯温说他善观风水,发现那地方有“王气”,占据那块地做家族墓地。这“王气”二字触动了朱元璋内心深处的猜忌之心,他一直防备着刘伯温的神测风水之术,于是大恣训斥刘伯温,命其留南京居住,实质上是已不放心你在地方,在皇帝脚下把你看管起来。刘伯温心灰意冷,忧郁成疾。

洪武八年正月,朱元璋派胡惟庸的医生给刘伯温开了药方,刘伯温吃了后,病情越发严重,不久就去世了,后来胡惟庸案发,医生供认是胡惟庸授意他毒死刘伯温的,这也是将来胡惟庸罪状之一。胡惟庸和刘伯温有仇,让一个仇家去探望刘伯温,并让仇家的医生开药,而刘伯温这样的人物,哪怕胡惟庸确实和他有仇他也不可能妄动的,除非得到朱元璋的默许。

天才刘伯温的结局无疑是悲剧,细数那些开国元勋几乎都被朱元璋赶尽杀绝,但还有一人活得好好的,那就是汤和,功劳毫不逊色的他在分封功臣时,在一大堆公爵中汤和只有封侯爵,他没有怨言,主动交出兵权,告老回乡,老老实实地在家做富家翁。而刘伯温呢,回乡后安插亲信,干预朝政,做事不避嫌疑,终被政敌构陷。极端权力是一种能让人上瘾的迷幻药,一旦拥有要想心甘情愿彻底甩脱干净,不是人人能做到的。

从另外方面讲,所有这些人在朱元璋眼里都是太子朱标手中柺仗上的刺,除之而后快。在他的大局里,和列强争夺的江山是兔,而这些开国元勋是犬,兔到手了,犬当然要面对被烹的可能,在他的小局里,刘伯温是兔,胡惟庸和李善长是犬,刘伯温倒毙的那一天,也是这两只犬马上被烹的日子开始倒计时的一天,事实也证明如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5
刘伯温很擅长处理下级与领导之间的关系,朱元璋杀了这么开国功臣,其他人都说“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唯独刘伯温一个人说好,很支持朱元璋的做法,因此深得领导喜欢。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刘伯温是一个文官,他虽然足智多谋,但手中没有兵权,又没有反叛之心,对朱元璋构不成威胁。若他与汤和等人掌握军事大权,估计早被朱元璋设计弄死了,所以说伴君如伴虎啊!
第2个回答  2021-02-25
因为刘伯温十分了解朱元璋的秉性,所以在朱元璋取得江山后懂得低调,知道归隐。
第3个回答  2021-02-25
刘伯温没有得到善终,虽然朱元璋没有杀他,但他也被胡惟庸变相的给杀死了,朱元璋不杀他是为了牵制淮西将领们,不让一家独大。
第4个回答  2021-02-25
因为他情商很高,他能够做一些事情让朱元璋放心,所以能善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