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30了,工厂倒闭,没一个朋友,可以去干嘛?

如题所述

1、首先如果你认定就干技术工人的话想提高收入一是提高技术能力;二是单位内评职称;三是技术一定水平后跳槽。朋友你有一点挺可取的(不要太自卑)你没有盲目辞职(不能说跳槽。跳槽前提是你得先找好下家更好的单位)。有家有口的人了,自己的行为要对家里负责,钱是少了点但是糊口养家还是可以的。这里没有人会给你指出发财的道(只会招来打广告的),我觉得一个人先要明确目标——找个可行的目标,一定要可行的!结合自己如果在工厂做工已经轻车熟路不想再换行业了,那就努力钻研下技术或者走走人脉看看能不能得到下提升,至少先判断有没有这个可能;如果真是一潭死水,那就看看能不能换一家待遇更好的厂子(如果您的工厂是国企建议还是慎重,国企毕竟还是有它的优势),在工厂那么多年应该有相应的技术了,我觉得跳槽到更好的单位应该不会是零可能吧。
2、换行的话,我建议您慎重,没有别的技术、没有门路只能去干销售跑业务,没别的出路,而这个工作压力很大,性格内向的人也不易干出成绩,所以换行的打算一定要三思。已经有家庭了,再去学别的技术或者去弄新行业的职业资格认证恐怕有些困难。我不敢劝你留在原厂不动,但是一点是肯定的,任何一个地方干好了,待遇都会提高,你的行业一定有相应的技术等级资格或职称,你可以去奋发一下。
3、在工厂一干就干了快10年,马上要30岁了,茫然回首,青春就这么残酷的被挥霍一空了;本来也没想那么多,就想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安安稳稳的上班赚钱,平平淡淡的过日子;可事与愿违,却总是晚上想想千条路,白天继续走原路。
4、我觉得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比较好;既然不喜欢这个工作,工资又不高,还学不到东西,那还需要纠结吗?我真的找不到纠结的理由,要是我我肯定早就换了。不过,我还是要先打击一下这个网友,现在的绝大多数工作,都是要求女性18岁至28岁,适合奔三男人干的工作除了进工厂,做销售之外,就是送外卖,做快递了;其他的还真就不好找了。
5、要换就换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可能工资会少点,可能得找的时间长点,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只要你喜欢你就一定能做好,做好了工资也就上来了,这是个水到渠成的事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决定吧;创业打死你都不能做,现在创业的十个有九个亏,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哦,对了,网上有很多在家兼职日入300,足不出户月入过万的工作或项目,这些千万不能信;始终相信一句话真理:天上不会掉馅饼,就是掉了也轮不到你。
6、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13
想开一点,不要拿别的人长处去跟自己的短处比,全国十四亿人,全球六七十亿人,你认识的明星有几人,张嘴能数得过来吧。大部分的人都还是不相上下,大差不差的吧。三十岁真不算是个事,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其次,没人脉。你所谓的人脉应该就仅限于职场范围内吧?我也是前几天想到了这个问题。我在这个职场已经待了快六年了,突然发现,所有的人脉,资源,都仅限于职场内,带不出去的。我想,大部分人应该都是这样吧?

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你哪怕换了再多份的工作,你能保证你从这个职场离开以后,再去找他们办事的时候,有求必应吗?你会发现可能突然哪一天想起来个什么事,去找他的时候,微信显示你们不是好友了。就是这么现实吧,人都是一样的,在一个职场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相互帮助很正常,出了职场或者领导降级了,马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所以,跟你现在的同事们搞好关系,诚以待人,别想那么多。

第三,没存款。看到这三个字我就笑了。这三个字不是伴随着90后的成长过程么?初入职场的时候说我们月光,只考虑自己,及时行乐,有多少花多少。等到我们30岁了,没有存款,不是因为之前的月光么?

如果你现在没有存款,先不要急,从这个月开始,每月强迫自己有哪怕100元不能动,认真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毕竟在这世上也走了30年了,未来还有70年要走。就算一直走路到终点,中间也要吃吃喝喝,需要花钱的。问问自己父辈们,三十岁的时候有没有存款,问问自己身边的人有没有存款,考虑一下理财产品,让自己生存的有底气。世界之大,饿不死任何一个人,也撑不晕任何一个人。

最后,不想上班了,又不知道去干什么。我觉得先要明确上班的目的吧,是为了挣钱么,为了实现梦想么?还是为了什么呢?

如果上了很久了,都觉得不舒服,要想一下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公司的问题。如果是自己的问题,就改,如果是公司的问题,就换。就这么简单。干啥事,都别犹豫,磨磨唧唧,思前想后,都是浪费时间。不如想干什么立刻去付出行动,好不好,只有干了以后才知道。
第2个回答  2021-02-19
找个合适自己的工作,好好生活
第3个回答  2023-03-24
邹吉甫又道:“我听见人说,本朝的天下,要同孔夫子的周朝一样好的;就为出了个永乐爷,就弄坏了,这事可是有的么?”三公子笑道:“你乡下一个老实人,那里得知这些话?这话毕竟是谁向你说的?”邹吉甫道:“我本来果然不晓得这些话;因我这镇上有个盐店,盐店一位管事先生,闲来无常,就来到我们这稻场上,或是柳荫树下,坐著说这些话,所以我常听见。”两公子惊道:“这先生姓甚么?”邹吉甫道:“他姓杨,为人忠直不过;又是个好看书的,经常在袖口内藏了一卷,随处坐著,拿出来看。往常他在这里饭后没事,也好步出来了,而今要见这先生,却再也不能了!”两公子道:“这先生往那里去了?”邹吉甫道:“再不要说起!杨先生虽是生意出身,一切帐目,却不肯用心料理;除了出外闲游,在店里时,也只是垂廉看书,所以一店里人都称呼他是个‘老阿呆。’先年东家因他为人正气,所以托他总管;后来听见这些呆事,东家自己下店,把帐一算,却亏空了七百多银子。问著又没处开销,还在东家面前咬文嚼字,指手画脚的不服;东家恼了,一张状子,送在德清县里。县主老爷见是盐务的事,点到奉行;把这杨先生拿到监里,坐著追究,而今在监里将有一年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