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

如题所述

  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由于艺术活动具有反应与创造统一、再现与表现同一、主体和客体统一等特点,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更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艺术的这种审美认知作用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真正做到了“观古今于须臾,揽四海于一瞬”
  其次,对于大致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在认识自然现象方面,艺术毕竟比不上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在认识社会、历史方面,艺术也不可能像社会学、历史学那样完备详实地占有资料。有相当数量的学者甚至认为在后工业社会里,艺术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艺术具有信息功能和交际功能,艺术的这种功能甚至比起普通语言来更加丰富。
  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在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人生时,能够发挥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由于艺术的人之作用是以艺术的审美价值为基础,在反应对象的本质特征时,有表现出艺术家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和评价,在真实描绘生活细节时,还揭示出生活的本质规律,在反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反映人的思想、情感、情绪、冤枉等主观世界,使得艺术具有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同的特殊审美认知功能。艺术将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通过现象揭示本质,通过偶然结识必然,通过个别显示一半,通过客观显示主观,使艺术审美认知功能具有深刻的内涵。

参考资料:艺术学概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8
艺术既然与美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如此重要的关系,那么美就应该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审美就应该是艺术的核心本质。理解美,不仅限于形式,还要关系到形式后面的意义。
审美关系,是指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作为审美主体的人,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在审美客体中发现、感知、认识和欣赏它的美,把握相关美学特征如崇高、滑稽等。而只有当人与现实之间建立起审美关系时,才具有美学意义的美,才能被人们所认识、所欣赏,才能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
在不同的关系中和不同的条件下,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美的规律关系到事物的本质特性,关系到事物的内容和普遍性,还关系到事物的外在的现象、形式和个别性。美是形象的真理。艺术作品的美,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美感从根本上说,是客观事物的美作用于人而引起人的一种意识活动和情感活动,这种意识活动和情感活动只有在人对客观事物的美的审美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发生,当客观事物的美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相符合,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与感动,既有感官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整个身心都感到愉悦。
从艺术与艺术家的关系来看,艺术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审美认识的表现形式。通过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反映现实生活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并且用物质手段将他的审美观念传达表现出来。因此,艺术从本质上说,就是艺术家审美意识或审美观念的一种表现形态。承认和肯定这一点也是在强调艺术的社会本质的前提下强调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点。也可以说,艺术就是艺术家为着审美目的、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一种自我表现,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形式。
对艺术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一般的认识能力、想象力、直觉能力为基础,但是这些能力本身并不是审美能力。艺术的审美教育要培养的是对艺术的审美态度,对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特征、风格样式的感受力以及对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经验。从理论上说必须对艺术作品采取一种超功利的审美关照态度,这需要各种审美能力来支持。是对艺术作品形式的领悟能力和感受能力。艺术作品是一个由形式和内容互相联系而成的整体,审美的意义就是对整体的把握能力,既关注作品的形式,也领悟作品形式所包含的意味,这是对生活的重新构造和解释。从而提高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朝着真善美、知情意各方面全面发展。
艺术不但以自身的存在方式与社会中的其他事物区别,也在接受方式上有特定的审美接受方式———审美态度与它相适应,从而艺术作品在其现实性上成为艺术作品。艺术是对社会的一种反映形式。但是艺术家们并不是单纯因此而创作,他们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通过对生活的反映来干预、参与,甚至重新构建我们的社会生活。艺术返回社会生活就内在于艺术接受和消费的形式中,艺术的接受与消费使艺术重返社会生活还表现在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构造新的社会生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