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除湿为什么比制冷要冷很多呢?

如题所述

空调的除湿原理是利用空调产生的低温使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而排出室外。

从理论上分析,空调在“除湿”状况下工作,主要是用于降低室内湿度而不是温度。其功率输出基本上是用于转移水蒸汽的冷凝热而不是转移(降低)室内的温度。

相对湿度已经比较低时,就不能使空调处于“除湿”状态下工作,因为此时使用空调是以降低温度为主要目的,而空调在“除湿”状态下工作,风机是以低速运行,不能将冷风有效地送到室内各个角落,因而致冷效率会大幅度下降。

功能利用

一般开空调的时候模式都选择的是制冷,但事实上开启制冷一段时间后开启除湿模式会让屋里变得更加凉爽。因为夏天空气中残留的水汽会让人体感觉不适,而除湿模式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一般空气指标有两个:一是温度,二是湿度,除湿就是减少空气中含有的水份比例,如果像黄梅天气温虽不是很高,但湿度很大,人感到湿湿的汗出不来,这时空调的另一个功能就显现了,就可起到抽湿作用,干燥的空气让人清爽。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空调除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6
空调的除湿原理是利用空调产生的低温使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而排出室外。
1.抽湿是空调的副功能(不是副作用)。
原理就是当带有水蒸气的高温度空气流过低温度的蒸发器散热片,冷凝出水。当然,这个过程在制冷过程也一样会发生的,水冷凝后都是通过排水管排出室外,所以除湿的温度会比较高。
2.降温是通过制冷剂在空调的室内蒸发器内汽化带走热量,使流过蒸发器散热片的室内空气降温。
汽化的制冷剂在室外通过压缩机压缩液化释放热量,并把热量通过散热片传递给室外空气。
如此不断循环达到室内空气降温的作用。
空调的控制电路有空气温度检测,当检测到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以下时停止压缩机工作,进入恒温控制状态。
第2个回答  2019-02-05
人体的舒适程度一方面取决于环境温度,另一方面还取决于环境湿度。人类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是通过出汗来散发人体的热量而维持正常体温。如果环境湿度较高,汗液不能正常蒸发,人们常常感到非常难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闷热。
在江南一带特有的黄梅雨季节,气温其实并不算太高,最高温度往往不会超过32度,但相对湿度却非常高,房屋的墙壁与平房的地面往往会流汗,这就是相对湿度高的表现。人处于这种环境下,往往感到比北方地区的35度以上的高温更让人难以忍受。
所以在这种环境条件下,要想使人们感受舒服些,降低室内的湿度比降低室内的温度更加有效。
空调在“除湿”状态下运行,是利用空气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相对湿度取决于此环境内温度最低点的饱和水蒸汽压的特点,此温度越低,室内的相对湿度较小。在此状态下,空调是间断工作的,据我观察,在黄梅季节工作于“除湿”状态下的空调的占空比(即运行与停止的时间比)要低于空调同样环境条件下在“致冷”状态下的占空比,即较后者还要省电。从理论上分析,空调在“除湿”状况下工作,主要是用于降低室内湿度而不是温度。其功率输出基本上是用于转移水蒸汽的冷凝热而不是转移(降低)室内的温度。
当然,在相对湿度已经比较低时,就不能使空调处于“除湿”状态下工作,因为此时使用空调是以降低温度为主要目的,而空调在“除湿”状态下工作,风机是以低速运行,不能将冷风有效地送到室内各个角落,因而致冷效率会大幅度下降。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