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车间安全管理制度!

 求车间安全管理制度!(张贴在车间墙上的那种,公司属于汽车配件方面的!最好有注塑、装配、喷涂、金加工车间的)

  铸造工种:木模工、配砂工、熔炼工、造型工、浇注工、淸理工、热处理工。
  铸造车间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 炉工
  1. 操作工进入作业现场必须穿戴劳保用品,不允许非操作人员在炉台上逗留。炉工除面部外,不允许有裸露体位。
  2. 启动设备前,必须先检查电路、线路、水路、仪器、仪表和一些事故多发位置,确认正常后,方可进行作业。
  3. 开启设备前,必须先下料(不少于炉子容积的1/2),方可启动。操作过程中(下料、挑渣等)必须站在绝缘物(干燥木板或橡胶)上,并且,随时注意电柜工作时所发出的蜂鸣声,如不正常,必须立即停机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4. 熔炼过程必须用渣棍不断的晃动炉内的金属,使其慢慢下移,不允许固体和液体分开,以免造成喷溅;金属开始融化后,下料应特别注意,不允许冷铁和液体直接接触,防止钢水喷溅。
  5. 出炉前,必须根据炉前样化验结果补加元素量,含量超出规定上限范围不允许浇注;脱氧必须彻底,炉口冒火花不允出炉浇注。同时,注意提前烘烤钢包,不允许黑包出钢。
  6. 倒钢水时,抬包人员必须站在干木板上,在包中加入适量脱氧剂后,将包抬起并对准炉嘴,方可倾炉倒水。
  7. 必须保证钢包内钢水倒入体积,最多不得超过钢包容积的4/5,防止抬包和浇注过程中钢水贱出。
  8. 开炉和配料必须很好配合,随时对周围炉衬进行观察,对料进行鉴定,保证有问题早发现。
  9. 热炉下料时,必须用小料垫底,体积要不超过炉子全部容积1/2,不允许直接下大料,避免对炉壁和炉底造成损伤。
  10. 当班结束熔炼后,必须将炉内钢水倒净,仔细检查炉衬,若需次日补炉,必须趁衬里高温状态时迅速将衬表面铲去,露出新肉。
  11. 补炉时,必须认真检查衬里是否夹带金属,若有,必须彻底清除后,方可补炉。
  12. 整个操作过程必须做到:眼疾手勤、判断准确、反应迅速,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果断处理突发事故,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如有故障发生,必须先切断电源,再采取排除措施,杜绝带电作业。
  13. 打炉衬前,必须保证所搅拌炉料的干湿度,认真检查感应圈各绕组之间是否搭连,确认后,按150mm厚度作出炉底,在感应圈中心置入坩埚,四周用定位楔固定,按每层60mm左右均匀舂实。
  14. 钢水化学成:a:复合铸渗(C:0.32-0.38;Si:0.4-0.6;Mn:0.7-0.9;S<0.04;P〈0.04);b:整体合金:基本元素含量偏差不超过0.3%;合金元素含量偏差不超过0.05%,且取下限。
  二、 混砂工
  1. 必须穿戴整齐劳保用品后,方可进入工作岗位。
  2. 开始混砂以前,必须先空载运转检查混砂机是否运转正常,确认后,方可进行作业。
  3. 每次石英砂的装入量不得超过最大核载的10%,必须保证运转时砂不能飞出机盆外。
  4. 黏结济加入量必须控制在(3.5—4.5%)之间,根据气候情况适当调节。混制时间必须达到(面砂5-7分钟;背砂3-5分钟)之间。
  5. 面砂和背砂交换混制时,必须将机盆内清净后方可混制,不允许背砂(水分含量过高)残留部分混入面砂之中。
  6. 机器远转全过程不允许将手和工具进入机盆内。
  7. 混制好的面砂和背砂必须分开堆放,距离不小于1米,并用塑料布掩盖,不允许大面积与大气接触。
  8. 混砂和造型属交叉作业,应尽量避免碰撞。
  三、 造型工
  1. 必须穿戴整齐劳保用品后,方可进入工作岗位。
  2. 开始造型以前,必须认真检查木模、冒口、浇口、定位销和其他附件是否完整、齐全,确认后,方可造型。
  3. 木模放在托板上要平稳,按工艺要求位置放好浇、冒口后,才可依次摆箱、加入面砂、背砂,加面砂时,必须保证木模在托板上不能窜动。
  4. 木模表面必须用面砂覆盖,厚度大于30mm,必须保证木模的所有表面完全由面砂覆盖,尔后加入背砂,背砂应将整个砂箱填满。
  5. 捣砂时,必须先用尖头将吃砂量较小的位置捣实,然后,用平头将整个型捣实,大型应该分层捣实,一般每层厚度不超过150mm。
  6. 扎吹气孔时,应让开模型,尽量扎深且分布合理,以保证用最小的用气量,达到最好的固化效果。此间,起模难度较大木模须适当活型,但必须保证活型量不大于+1mm。
  7. 出气孔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工件质量,扎孔原则:在保证不出现跑火情况下,尽量贴近铸型表面。并且,要有足够的数目,以保证铸造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能够顺利排出。
  8. 砂型硬化时,吹气必须先小后大,最大时不允许吹气孔周围有可视的白雾存在,以免造成浪费。
  9. 起模时,起模针应尽量扎在木模的中间位置,向外拔出时,用橡皮锤轻击模型慢慢拔出。不允许用硬器击打木模,以免造成损坏。
  10. 砂型要求平整,如有大于20mm缺陷,必须进行修补,凡修补位置必须低于分型面,以免形成批缝,引起漏钢。
  11. 砂箱必须按工艺要求摆放整齐,保证路道畅通。
  12. 砂箱摆放必须整齐,需上合金的平放于地面,与其相配的另半箱立于该箱的一端。
  四、 合箱工
  1. 必须穿戴整齐劳保用品后,方可进入工作岗位。
  2. 合箱前必须将铸型里面浮砂抹掉吹净,然后扣合样箱,继续打开,吹净,重新扣合,确认无批缝后,可合箱。
  3. 上卡子必须对称加力,要求每对箱把卡子必须上紧,不许少卡子。
  4. 立箱时,不能用力太大,以免剧烈震动,引起合金松动。
  5. 浇注前必须对能看到合金的铸型进行检查,大件(三箱以上)必须做到箱箱检查,杜绝掉合金造成废品。
  五、 浇铸工
  1. 必须穿戴整齐劳保用品后,方可进入工作岗位。
  2. 打哨应了解所浇注的工件,掌握温度高低和钢水用量,及时挡渣引火,避免形成缺陷。做到判断准确,口令响亮,指挥得当。
  3. 抬包时必须先在包内加入适量脱氧剂,站在绝缘物上,将包抬正炉嘴附近,前炉倾倒时不得将包放下,抬包时不许带手套。
  4. 抬包人应得相互配合,保持钢包平稳,以免钢水溅出。
  5. 浇注前必须根据所浇注工件大小和形状对温度进行调整后进行浇注。
  6. 浇注时必须对准浇口,按照先慢后快的原则浇注,浇注速度不易过快以免钢水伤人。
  7. 浇注时必须听从打哨指挥不得盲目浇注,钢水不够不得强浇注。按工艺要求清理粘砂、砸浇口
  8. 特殊工件按特殊工艺要求进行操作。
  六、 清砂工
  1. 必须穿戴整齐劳保用品后,方可进入工作岗位。
  2. 一般工件开箱确保在浇注后40分钟以上,大工件(三箱以上)确保90分钟以上,特大和特殊工件一定按工艺要求适时开箱。
  3. 落砂时三箱以下不得置于车上进行落砂。落锤要准,不要砸到箱体和工件之上。
  4. 路道上砂要清理干净,砂箱置于适当位置,整齐摆放,不得形响路道畅通。
  5. 装砂过程中一定把砂中的铁块捡净。
  6. 按造型人员分片堆放,雨雪天气热工件不得置漏天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19
重庆市恒丰塑胶电器有限公司

Q/HF QC607-2005

产品安全性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了提高安全性,必须识别产品安全性方面的问题。本程序作出了识别产品和过程安全性方面的问题的具体规定,以期尽可能可靠地避免因故障而产生的风险。而在出现问题时能提供必要的证据证明本公司对涉及安全性产品的过程得到可靠的控制,以避免相应的赔偿和责任。全体员工必须以合适的形式弄清产品故障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产品责任对于企业有哪些后果,从而使这种风险对本公司发生的产品责任案件减至最小程度。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涉及的汽车产品,按顾客指定的与安全性有关的产品(特性值)及顾客虽未指定,但对本公司来说却被视为与安全有关的产品(特性值)。
3 相关文件
3.1 Q/HF QP401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3.2 Q/HF QP712 生产过程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4 术语
4.1 “D/TLD”零件(或类似零件)—具有存档特性的零件。
4.2 “D-特性值” (或类似特性值)—具有存档的特性。
5 职责
5.1营销部
5.1.1负责安全性产品的管理及相应文件的标识。
5.1.2负责安全性标识产品的成品包装、贮存、防护工作。
5.1.3负责销售过程安全性标识产品的控制及文件标识。
5.2 采购部负责原材料采购安全性标识产品的控制及文件标识。
5.3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安全性标识产品的控制及文件标识。
5.4品质部负责安全性标识产品的检验、测试记录及文件标识。
6 程序内容
6.1营销部负责安全性零件的管理工作。
6.1.1对于顾客规定的安全性零件,如D/TLD零件(或类似零件),应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出公司整个过程公司涉及的文件及记录加以标识;对具有安全特性的零件,对影响安全特性的原材料和过程的文件及记录加以标识。(若过程对“D-特性”(或类似特性)无影响的无需作标识)。
6.1.2标识位置:在文件或记录的右上角盖上“D”,或按顾客要求标识。
6.2产品责任原则
对顾客产品责任的承诺由营销部负责,产品责任原则如下:
6.2.1负责责任的转换(与职责有关的责任,与职责无关的责任),以保证对顾客的承诺。
6.2.2按产品责任法实施。
6.2.3能提供资料证明制造过程(设计、生产和检验)是采用当今的先进技术状态。
6.2.4规定各项责任,检验文件归档,确保可追溯性。
6.2.5对使用者在使用产品时可能存在的风险给予说明。
6.3 记录存档文件
6.3.1各职能部门按责任应每月将公司有盖有特别标识文件及记录交行政人事部保管(原件)。
6.3.2 行政人事部按文件类别分类保管,以便查找。
6.3.3 存档期为生命周期后至少保存15年。
6.4 生产过程
6.4.1生产过程控制按Q/HF QP712《生产过程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执行。
6.5 人员资格培训
6.5.1 行政人事部负责对全体员工实施产品安全性的培训,以弄清产品故障可能造成的影响及产品责任对于企业有哪些后果,确定和降低对员工的潜在风险,培训内容如下(视岗位要求而定):
a) 产品安全性的含义(产品责任,D/TLD或类似零件控制);
b) 对产品安全性进行控制的意义;
c) 使员工知道,出现产品安全性事故时,如能提供必要的证据证明本公司产品过程控制正常,可使责任转移,否则将由本公司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和直接损害/缺陷后果损害责任,这同样将对本公司员工带来巨大风险;
d) 员工了解与自己工作有关的零件和特性,哪些涉及到了产品安全性;
e) 本公司内部公司有涉及产品安全性的技术、管理文件。
6.5.2使员工了解在工艺、设备、工装等方面操作的安全性,以最大程度降低员工的潜在风险。
6.5.3 对培训有效性进行评定(按岗位素质表要求),并作好培训记录。
6.5.4由行政人事部负责,各相关部门配合制定人员顶岗计划,确保在需要更换人员时有其他素质良好人员可供使用。
6.6产品风险识别和处理
6.6.1技术开发部负责对批量生产产品、项目小组负责对过程开发产品进行FMEA风险分析。
6.6.2品质部负责对批量生产产品进行定期型式实验,以识别风险性。
6.6.3 识别产品风险应优先考虑安全性,发生风险须追回不合格品,参见Q/HF QP606《应急计划控制程序》中限制不合格品具体规定。
第2个回答  2012-03-19
我建议制定总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各区域张贴各岗位安全操作规范,由制度执行规范,规范必须严格遵循。其各规范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在今后的检查中按照规范实施。
第3个回答  2015-09-12
车间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1.凡是在本公司实习、培训人员,上岗前必须经安全教育,并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严禁酒后上岗和班中喝酒。
2.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前要有良好的工作状态,严禁酒后上岗,坚决杜绝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犯劳动纪律) 。
3.进入生产现场,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工作时,不准穿拖鞋、高跟鞋,留长发。
4.不得擅自移动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等安全防护设施,确因工作需要移动时须请示车间领导同意,工作结束后,必须立即恢复。
5.禁止跨越运行中的设备,确因工作须跨越时要走跨梯 。
6.凡在两米及两米以上以上高空作业时,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安全带要挂在坚固的构件上并认真检查,防止安全带移位和下沉。
8.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桶、灭火器、消防栓、消防带等)完好、齐全、定置摆放。
9.生产区域禁止睡觉和非工作时停留,禁止吸烟和明火,禁止堆放油布、杂草等易燃易爆物品。 10.非生产人员,不准进入生产区域,禁止随意操作设备。 2.13禁止在旋转设备擦拭和打扫卫生,加油。
2.14操作人员严禁跨越运输皮带、皮带运行中不准清理皮带滚筒及皮带下的积料。 2.15电机、减速机对轮防护罩牢固、齐全。电机要有接地线,禁止有明线头。设备检修前先停电,并在操作盘上挂“有人检修,禁止操作”安全警示牌。
2.16使用电动葫芦首先检查电器设备,钢丝绳是否良好,滑轮要加油检查,严防误操作现象发生。 2.17停车4小时以上的电器设备需要开车时,要电工测试绝缘,严禁在电气设备上冲水。 2.18检查电机温升时,必需手背触摸电机,以防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