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里寻不见。是谁写的,是什么诗

如题所述

原型是郑板桥的《咏雪》,广为人知的则是乾隆仿写的《飞雪》

郑板桥是大名鼎鼎的扬州八怪之一,清代书画家,文学家,这首《咏雪》就是郑板桥的作品之一,世人对郑板桥这首诗的评价是“虚实相映融铸出了清新的意境”。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赏析翻译: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乾隆模仿郑板桥的《咏雪》,名字叫《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译文:天空中下起来一片又一片的飞雪,好多雪花在天空中自在地飞舞,飞到芦花从中却又消失不见了。

因为两首诗高度相似,而郑板桥的诗作比乾隆诗作更具有意境,所以流传广泛。大家就错以为“一片两片三四片”是乾隆的诗了,其实“一片一片又一片”才是乾隆的诗。

两者创作背景:

1、初到扬州的郑板桥,穷困潦倒暂住焦山别峰庵时,巧遇马曰琯马曰璐二人,之后结下深厚友谊。之后在大雪纷飞的一日,郑板桥冒着风雪前往小玲珑山馆访问二人,正遇到一群读书人正在赏雪吟诗。他们见郑板桥身着粗布衣,以为他不懂作诗,便故意为难。哪知郑板桥不慌不忙、不动声色地吟出了这首诗。

2、清朝乾隆年间,据说乾隆有一次和臣子微服私访到了杭州西湖,看着西湖的美景,他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就在这时,天空中竟然飘起了大雪。

乾隆见景生情,随口吟诵道:“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在最后一句时,想不出来了。随行的臣子看皇帝陷入了尴尬,纪昀立即补救道:“飞入芦花都不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飞雪

百度百科-咏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0
有不同版本
一、纪晓岚版
时间、地点、情节与刘镛戏说版相似,只不过最后一句改成了“飞入芦花皆不见”,接诗的人改成了纪晓岚。
二、沈德潜版
某年冬天下大雪,乾隆和他的文学侍从著名诗人沈德潜等外出赏雪,这位一生写了近万首诗,却无一首流传的皇帝诗人,面对纷纷扬扬的大雪,诗兴又要上了:一片一片又一片。众人拍马屁纷纷叫好。乾隆自我感觉良好地继续吟道: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乾隆还要再数下去,沈德潜跪下奏道:皇上的诗太好了,请让臣狗尾续貂。经恩准之后,沈德潜接上一句「飞入梅花都不见」,算是帮乾隆又完成一篇杰作。
三、徐文长版
说明代徐渭徐文长“一片一片又一片”地作咏雪诗,前三句尚未念完,众秀才已是笑倒成一片,讥他只认识得数字和“片”字。徐文长不紧不慢吟出第四句“飞入梅花都不见”,秀才们大惊失色鸦雀无声。
其实这首“一片两片三四片”应为袁宏道所作的儿歌而已经(袁宏道,明代著名文学家和诗人,字中郎,湖北公安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开创了文学创作中的“公安派”。)
还有一版是郑板桥的,《咏雪》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总不见。
众说纷纭吧
望采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7-28

这是一首经典童谣,名为《荷叶》。该童谣源于宋代民间,作者不详。

第3个回答  2023-07-31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里寻不见。原型是郑板桥的《咏雪》。
这首诗是一首是一首七言绝句诗。
第4个回答  2023-08-03
爱新觉罗.弘历
清朝乾隆年间,据说乾隆有一次和臣子微服私访到了杭州西湖,看着西湖的美景,他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就在这时,天空中竟然飘起了大雪。

乾隆见景生情,随口吟诵道:“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在最后一句时,想不出来了。随行的臣子看皇帝陷入了尴尬,纪昀立即补救道:“飞入芦花都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