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仁”,“吃得苦中苦,方为仁上仁”哪个对?

如题所述

都不对,吃得苦中苦不一定能成人上人,也不一定比别人仁慈更有可能是比别人更凶恶,也不一定比原先更仁慈,更有可能丢失了原先的美好。险恶的环境最能逼出一个人的恶,恶永远比善来的容易,比善来的彻底,苦也容易磨灭一个人的斗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8-27
第一个对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我国传统俗谚,意思是吃得千辛万苦,才能获取功名富贵,成为别人敬重、爱戴的人。追问

会不会大家一直沿用的这句民谚,传到后来因为个别字理解错了,意思就完全错了呢。我还是比较相信中学那位语文老师的说法,但我想有更为详细的史料可以凿证一下。

追答

明·冯梦龙辑《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公子自思:“可怎么处他?”走出门来,只见大门上挂着一联对子:“十年受尽窗前苦,一举成名天下闻。”“这是我公公作下的对联。他中举会试,官到侍郎。后来咱爹爹在此读书,官到尚书。我今在此读书,亦要攀龙附凤,以继前人之志。”又见二门上有一联对子:“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后来成为民间俗语,改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是出自一本著名书籍,后来才改的。

而且就算你的老师说得对,也仅仅是老师的看法而已,不全对,像现在“猫熊”误成了“熊猫”,“灰霾”成了“雾霾”,也没有再做更改,更何况这是出自书籍的。有些东西就算在流传中出错,我们也不得不接受它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8-27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我国传统俗谚,意思是吃得千辛万苦,才能获取功名富贵,成为别人敬重、爱戴的人。
出处
明·冯梦龙辑《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公子自思:“可怎么处他?”走出门来,只见大门上挂着一联对子:“十年受尽窗前苦,一举成名天下闻。”“这是我公公作下的对联。他中举会试,官到侍郎。后来咱爹爹在此读书,官到尚书。我今在此读书,亦要攀龙附凤,以继前人之志。”又见二门上有一联对子:“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后来成为民间俗语,改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追问

我记得很清楚,读中学的时候老师还特别纠正,不是“人上人”,而是后面的那个中的一个,具体是“人上仁”,还是“仁上仁”我忘了。

追答

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所谓“人上人”并不是一般功利的想法;而是说,他可以在生活上比一般人较为豁达开通,眼光远大,做起事来可以得心应手,获得别人的尊重、爱戴。

第3个回答  2015-08-27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大家普遍都用第一个
第4个回答  2015-08-27
第一个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