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中有过黄姓皇帝吗

如题所述

没有,历史上黄姓并没有出过皇帝,黄姓出过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宰相黄霸、黄中庸,名将黄忠、黄盖。

1、黄巢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

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

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围广州。

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十二月一日,兵抵潼关。

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并大肆屠戮唐朝宗室百官。

在唐朝将领李克用、王重荣等人的猛烈进攻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在今山东莱芜西南)。

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2、黄霸

黄霸(前130年—前51年),字次公,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西汉时期名臣,官至丞相。

少有大志,攻读法律之学,一生经历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汉武帝末年,捐官出仕,授侍郎谒者,候补左冯翊。迁河东均输长,清正廉洁。授河南丞,吏民爱敬。

转廷尉正,执法严明。迁扬州刺史,治绩卓著。迁京兆尹,转颍川太守,文治有方。拜丞相长史、太子太傅,擢为御史大夫。汉宣帝五凤三年(前55年),代替丙吉为相,封为建成侯,总揽朝纲。

甘露三年(前51年),去世,谥号为定。后世常和龚遂作为“循吏”的代表,并称“龚黄”。

3、黄中庸

黄中庸(1030-1110),字长行,号军城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北宋景祐甲戌进士大理寺评事黄宠之子。

黄中庸从小受到其父黄宠的熏陶,学习刻苦,勤奋上进,皇祐三年郡试贡元,皇祐四年(1052)举福建乡试第一名即解元,次年,赴京会试第一名,即会元;经殿试中进士二甲第一名,即传胪。

历官江西安福知县、县令,治平二年(1065)协助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北宋治平四年(1067)后,司马光温国公荐其才任太常博士擢广西北海通判,旋任邵武知府。

后召入朝为太常卿,入值总理太常院,主持修撰皇帝起居礼宾司庙会,起草礼仪诏诰。与司马光、欧阳修、包拯、赵抃、刘敞、文彦博、富弼、王尧臣、韩琦等齐名,天性浑厚,为人仁惠。温国公司马光荐其才,授浙江提刑。

为官宽惠,能断奇狱,所活甚众,浙人德之。去日,士民乞留,以温公论荐累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宰相。

后蔡京恶之,贬为太常博士,辞之,名入元祐党禁而致仕焉。蔡京败,有旨复起黄中庸为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宰相,未拜命卒赠侍中谥文正。

4、黄忠

黄忠(?-220年),字汉升(一作“汉叔”),南阳郡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

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破益州刘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军山之战中,黄忠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拜征西将军。

刘备称汉中王后,加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景耀三年(260年),追谥刚侯。

5、黄盖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

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1
黄巢。不过他没有统一政权、只是地方政权。黄巢881年1月16日黄巢即位于含元殿,国号大齐,改元金统。
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由于他的人格魅力和过人胆识,最终取代王仙芝而成为这场大起义的总领袖。由他领导的这场大起义摧毁了腐朽的李唐王朝,打破了唐末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社会的僵死局面。为社会由分裂向统一过渡准备了条件,从而推动了历史继续向前发展。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3-23
1.刘姓共59帝 西汉15帝;汉皇帝刘玄(公元23年称帝,都长安,25年亡于赤眉军,被杀);东汉14帝;蜀汉2帝;前赵5帝;南朝宋9帝;定扬皇帝刘武周(公元617年称帝,都马邑,620年亡于唐,奔突厥后被杀);燕皇帝刘守光(公元911年称帝,都幽州,913年亡于后唐,后被杀);南汉4帝;后汉2帝;北汉4帝;齐皇帝刘豫(公元1130年被金所立,都汴梁,1137年被金撤消) 2.李姓共47帝 成汉5帝;越皇帝李贲(公元544年称帝,都交州,546年亡于南朝梁,不知所踪);唐22帝;吴皇帝李子通(公元619年称帝,都江都,621年降唐,被杀);楚皇帝李希烈(公元784年称帝,都大梁,786年为其将陈仙奇毒死);后唐4帝;南唐3帝;西夏10帝 3.朱姓共29帝 楚皇帝朱粲(公元615年称帝,都冠军,619年降唐,后又降王世充,最终为唐所杀); 秦帝朱泚(曾将唐朝德宗皇帝赶出长安.占据长安称秦皇帝改年好应天) 闽帝朱文进(窜位后称帝不向朱温称臣与后梁分庭抗礼) 后梁3帝;明22帝(包括南明6帝) 中兴朱一贵 4.赵姓共20帝 南越武帝赵佗(公元前183年称帝,都南海,前179年自去帝号);宋19帝 5.萧姓共19帝 南朝齐7帝;南朝梁9帝(包括南梁);梁皇帝萧纪(前南朝梁武陵王,公元552年称帝,都成都,553年亡于南朝梁,被杀);梁皇帝萧庄(前南朝梁永嘉王,公元558年称帝,都郢州,560年亡于南朝陈,奔北齐);梁皇帝萧铣(公元617年称帝,都江陵,621年降唐,被杀) 6.拓拔姓(元)共19帝 北魏19帝(包括东魏、西魏) 7.司马姓共16帝 晋16帝 8.耶律姓共13帝 辽13帝(包括西辽) 9.孛儿只斤姓共13帝 元13帝(包括北元) 10.慕容姓共12帝 前燕2帝;后燕4帝;西燕4帝;南燕2帝 11.爱新觉罗姓共11帝 清11帝 12.完颜姓共10帝 金10帝 13.石姓共9帝 后赵7帝;后晋2帝 14.王姓共8帝 新1帝;郑皇帝王世充(公元619年称帝,都洛阳,621年降唐,被杀);前蜀2帝;闽4帝 15.高姓共8帝 北燕1帝;北齐6帝;齐皇帝高绍义(前北齐范阳王,公元577年称帝,都范阳,580年亡于突厥,流死于北周) 16.陈姓共7帝 南朝陈5帝;汉皇帝陈友谅(公元1360年称帝,都武昌,1363年战死,子理嗣,1364年亡于宋) 17.苻姓共6帝 前秦6帝 18.杨姓共6帝 隋5帝;南吴1帝 19.曹姓共5帝 曹魏5帝 20.宇文姓共5帝 北周5帝 21.孙姓共4帝 东吴4帝 22.吕姓共4帝 后凉4帝 23.姚姓共3帝 后秦3帝 24.赫连姓共3帝 胡夏3帝 25.郭姓共3帝 后周3帝 26.赢姓共2帝 秦2帝 27.冯姓共2帝 北燕2帝 28.安姓共2帝 燕皇帝安禄山(公元756年称帝,都洛阳,757年为子庆绪所杀,759年安庆绪为其将史思明所杀) 29.史姓共2帝 燕皇帝史思明(公元759年称帝,都范阳,761年为子朝义所杀,763年史朝义为唐所灭,自缢) 30.孟姓共2帝 后蜀2帝 31.明姓共2帝 夏皇帝明玉珍(公元1362年称帝,都重庆,1366年崩,传子升,1371年亡于明) 32.吴姓共2帝 周皇帝吴三桂(公元1673年称帝,都衡州,1678年病卒,子世潘嗣,1681年亡于清) 33.公孙姓共1帝 成家皇帝公孙述(公元25年称帝,都成都,36年亡于东汉,被杀) 34.卢姓共1帝 汉皇帝卢芳(公元29年称帝,都九原,37年亡于东汉,奔匈奴) 35.冉姓共1帝 冉魏1帝 36.张姓共1帝 前凉1帝 37.葛姓共1帝 齐皇帝葛荣(公元526年称帝,都定州,528年亡于北魏,被杀) 38.林姓共1帝 楚皇帝林士弘(公元616年称帝,都豫章,622年病故众散) 39.梁姓共1帝 梁皇帝梁师都(公元617年称帝,都朔方,628年亡于唐,死于内讧) 40.武姓共1帝 武周1帝(女)也就是武则天 41.黄姓共1帝 齐皇帝黄巢(公元787年称帝,都长安,884年亡于唐,为其甥林言所杀) 42.董姓共1帝 罗平皇帝董昌(公元895年称帝,都越州,856年亡于唐,被杀) 43.徐姓共1帝 天完皇帝徐寿辉(公元1351年称帝,都汉阳,1360年亡于汉,被杀) 44.韩姓共1帝 宋皇帝韩林儿(公元1355年称帝,都毫州,1366年亡于明,被杀).
第3个回答  2012-03-23
统一政权没有、地方政权好像只有黄巢881年1月16日黄巢即位于含元殿,国号大齐,改元金统
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由于他的人格魅力和过人胆识,最终取代王仙芝而成为这场大起义的总领袖。由他领导的这场大起义摧毁了腐朽的李唐王朝,打破了唐末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社会的僵死局面。为社会由分裂向统一过渡准备了条件,从而推动了历史继续向前发展。
第4个回答  2012-03-23
唐末 黄巢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陷洛阳、长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号为帝,国号大齐。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片名 就是黄巢落榜时所写诗句中的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