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个“南阳”指的什么地方?

求解

诸葛亮《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个“南阳”指当时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城西一带。

原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文: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出师表》传世有二,为《前出师表》,另有《后出师表》。因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出散关前,给刘禅又上一表,即为《后出师表》。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前人特别指出在六百余字的篇幅里,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师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2
指的是南阳郡;不过这一地点的具体位置,存在南阳与襄阳两地争议。南阳市市区内的卧龙岗与襄阳市以西13公里的隆中都被认为是诸葛亮出山前的居住地。
东汉南阳郡并无南阳县,其治所在宛县,即今天的南阳市市中心,诸葛亮出山前长期为曹操势力控制。刘备投靠刘表驻守的新野就在襄阳县与宛县之间,是防备北方曹操的军事据点,由刘备几次三番北赴宛县探访诸葛亮的可能性极小。而南阳郡最南部的邓县,与南郡襄阳县分界为万山。隆中在万山以西,当时属于南阳郡邓县,故可以有“躬耕于南阳”之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0-28
争议说是襄樊市和南阳市 据考证 今南阳市属古隆中 而隆中又属襄樊与南阳交界 诸葛亮所住地卧龙岗确实是在河南南阳 并留有历代文人雅士的留言 也就是说古代的南阳属于襄樊管理 说诸葛亮属于襄樊没错 但是现在南阳不属于襄樊管理了 还说是襄樊人就错了 诸葛亮是地地道道的南阳人 南阳在三国时代属今天的湖北管理 你说他是湖北人没错 现在南阳属于河南管理 那诸葛亮就是河南人了 不管是河南还是湖北人 诸葛亮是地道的河南南阳人是不会错的 另 三国时代的官方语言不是普通话而是河南洛阳话 历代文人骚客都是到南阳缅怀诸葛亮 他们应该离诸葛亮的年代更近的 更了解历史 岳飞手书出师表也是在南阳 说明在南宋人们已经认同南阳市诸葛亮的躬耕地 那为什么会有争议呢 要从襄阳政。府的政策说起 襄阳政。府出钱让邮电发行了躬耕隆中的邮票 然后又给教育部资金 篡改了教科书 就这样本来明明白白的一件事 襄阳政府为了争夺名人资源 随意更改历史 可耻也
第3个回答  2012-03-24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却被今天的南阳市弄得复杂了。
汉朝有12州1司。其中荆州有6郡1国,就是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零陵、贵阳,以及长沙国。其中南阳郡在今天的襄阳市,也就是诸葛亮所说的“躬耕南阳”之地。
三国演义,经常有荆州九郡之说。实际上,刘表接任荆州刺史的时候,由于取得了菜家和蒯家的支持,顺利的接管了荆州的江夏、武陵、贵阳、零陵和长沙。只是把江夏交给了黄祖管理,剩下的都在自己手中。而南阳和南郡,开始在袁术手中,后来袁术被曹操打跑,刘表就接管了南郡南部,改称襄阳。而张绣占领了南阳和南郡北部,不过张绣一支和刘表保持合作,直到投降曹操。刘表在张绣投降的时候,夺回了南郡和南阳的南部。后来,刘表被曹操吓死,曹操就接管了除江夏以外的荆州所有地盘。赤壁以后,曹操虽然失败,但是派曹仁守住南郡北部,而南部,也就是后来刘表设的襄阳,被周瑜夺走,亦称南郡。周瑜经过孙权同意,分自己南郡的一部分给了刘备,刘备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小城,叫做公安。再来,刘备凭着公安收复了四郡。
这样,荆州九郡就是南郡(南郡北部,演义里由于它曾经是荆州首郡,就直接叫他荆州)、南阳,属曹操;江夏、南郡南部襄阳属孙权;公安、零陵、武陵、桂阳、长沙,属刘备。
还有就是所谓的借荆州,周瑜帮助刘备挡住了曹操,顺便拿走了刘琦的江夏。然后确实借了公安给刘备,再来就以小换大,以借公安为借南郡,以借南郡为借荆州。你拿一个江夏换三分之一南郡不到的公安,还成了你借人家荆州,真是岂有此理!
第4个回答  2019-12-23
诸葛亮躬耕地之争是河南省南阳市和湖北省襄阳市之间对於三国时期诸葛亮躬耕地的争议,南阳市认为诸葛亮躬耕於卧龙岗,而襄阳市则认为诸葛亮躬耕於隆中。除了历史上的一些文献在记载诸葛亮躬耕地不一致外,现代中国各地因经济效应而引发的名人故里之争也是引起南襄双方争夺诸葛亮躬耕地的主要原因。
(1)
湖北襄阳方面认为,躬耕於南阳指的是南阳郡,其理由是东汉南阳郡并无南阳县,其治所在宛县,即今天的南阳市宛城区,诸葛亮出山前长期为曹操势力控制。刘备投靠刘表驻守的新野就在襄阳县与宛县之间,是防备北方曹操的军事据点,而南阳郡最南部的邓县,与南郡襄阳县分界为万山。隆中在万山以西,当时属於南阳郡邓县,故可以有「躬耕於南阳」之说。《s:水经注/28》有言「沔水又东迳隆中,历孔明旧宅北」,又言「沔南有固城,城侧沔川,即新野山都县治也,旧南阳之赤乡矣」,支持孔明故居在汉水之南,且汉水之南亦可属南阳郡。
(2)
南阳方面认为,躬耕於南阳的地点在今天的卧龙岗,其理由是西晋之前的三国时期,南阳属南阳郡,襄阳属南郡,南阳郡与南郡以汉水为界,汉水之南的隆中不属於南阳郡。另外,依据《资治通鉴》、《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和《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东汉末年宛城被刘表所控制,而非曹操的势力范围。2010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级语文课本中对《出师表》一文「躬耕於南阳」的注解也支持南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