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有那几个国家

如题所述

主要国家有以下几个:

1. 齐国

齐国是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为今山东。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大国之一。

2. 楚国

楚国(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3. 燕国

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燕国国祚八百二十二年,在诸侯列国中始终处于中下游地位。

4. 韩国

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为晋阳之战。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

5. 赵国

赵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国君嬴姓赵氏,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原为赵侯。至造父以下六世至奄父,奄父生叔代,叔代以下五世至赵夙,赵夙孙赵衰事晋献公之子重耳。赵衰随重耳逃亡十九年,重耳返国为晋文公,赵衰任国政。

6. 魏国

魏国(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7. 秦国

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始祖秦非子是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蜚廉)之子恶来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齐国

百度百科-楚国

百度百科-燕国

百度百科-韩国

百度百科-赵国

百度百科-魏国

百度百科-秦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06

齐、晋、秦、陈、吴、楚、越、韩、赵、魏、宋、鲁、卫、郑、曹、钜、邾、杞、杨、蔡、剡、任、滕、费、倪、曾、缯、邳、巢、随、钟吾、刘、六、召、周、道、房、沈、申、苏、温、廖、舒、舒鸠、舒庸、舒廖、燕、南燕、许、徐、虞、虢、黎、无终、中山、安陵、邓、贾、邢、甘、荣、巴、蜀、单、州、胡、唐、赖、权、莱、逼阳、纪、遂、谭、代、黄、项、耿、霍、息、梁、芮、滑、薛、邿、章、顿、陆浑、肥、鼓、赤狄、潞国、江、根牟、应、罗、樊、毛、程、宿、詹、焦、祝、吕、聂一百零五国。

另有义渠、大荔、孤竹、山戎。共计一百零九国。

战国时期最有实力的是齐、楚、燕、秦、韩、赵、魏,人称“战国七雄”。

春秋一百多国,经过不断兼并,战国初年,约有十几个国。大国有秦,魏,韩,燕,赵,齐,楚,即“战国七雄”。此外还有越国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小国有东周,宋,卫,中山,鲁,滕,邹等。另外还有不少少数民族分布在四周,北与西北有林胡,楼烦,东胡,仪渠,南有巴,蜀,越。

扩展资料: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参考资料来源:
春秋战国-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1-06

春秋时期,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而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国、晋国、宋国、陈国、郑国、卫国、鲁国、曹国、楚国、秦国、吴国、越国、燕国等。

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53年,另一说公元前403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以三家分晋的结果为标志,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到了战国中期,剩下来的七个主要大国秦、楚、韩、赵、魏、齐、燕被称为战国七雄。

扩展资料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

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战国七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1-06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大大小小一百多个。不过国家都是诸侯国,和现在的国家区别较大。春秋时期比较强大的国家有“春秋五霸”,战国时期比较强大的有“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 中学历史教科书主要介绍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这些君主在位时期,国家也是非常强盛的。以《荀子·王霸》简介如下:

1、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裕,地近渤海,有山海渔田之利,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

2、晋国:因为晋文公而强大,成就百年霸业,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3、楚国:楚庄王是在楚国大力推行华夏文明的第一人。楚国是当时能够与晋国南北分庭抗礼的大国。

4、吴国:吴王阖闾执政时期,以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以齐人孙武为将军,使国势日益强盛。

5、越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后成就一带霸业,雄踞东南,并向北扩张。

战国七雄

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1、齐国:经过春秋时期的洗礼,战国时期还是保持着强国地位;

2、楚国:春秋后期势衰,经过战国前期的发展,还是南方大国;

3、燕国: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国灭亡。

4、韩国:“三晋”同盟之时,韩国随之瓜分中原,获利颇多,国势达到鼎盛。

5、赵国:至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晋为诸侯,赵氏正式建国,因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而鼎盛。

6、魏国:魏文侯时期,魏国独占中原。军事上,以吴起、乐羊为将,灭中山(魏文侯死后复国),联韩赵,败嬴秦,弱芈楚,攻姜齐,中原地区魏氏独大。

7、秦国:秦孝公即位后,下求贤令,卫鞅入秦,见用于孝公,孝公委之以国政实施变法,史称“商鞅变法“,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

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46年秦王嬴政 即位,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扩展资料:

史记中记录的诸侯国

大国:齐、晋、秦、陈、吴、楚、越、韩、赵、魏、宋、鲁、卫、郑,以上算是比较大一些的国家

小国:曹、钜、邾、杞、杨、蔡、剡、任、滕、费、倪、曾、缯、邳、巢、随、钟吾、刘、六、召、周、道、房、沈、申、苏、温、廖、舒、舒鸠、舒庸、舒廖、燕、南燕、许、徐、虞、虢、黎、无终等。

以上总共105国,另有义渠、大荔、孤竹、山戎,共计一百零九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战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2-29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标志着春秋时期的开始,此时的周王朝已经没有了实际统治力,天下纷乱,光分封出去的诸侯国就有一百十四多个大大小小的国家,要说春秋时期的群雄争霸,能参与其中也就只有齐,晋,鲁,楚,秦,赵,燕,陈,宋,吴,越等等。

齐国当初就是姜子牙的封地,姜姓,位于现在的山东大部,靠近大海,所以海资源比较丰富,是后世公认的春秋四大强国之一,春秋五霸中就有着齐桓公。

晋国则是周家人自己的封地,国土疆域涵盖现在的山西全部和陕西大部,也是后世公认的春秋四大强国之一,晋文公也是继齐桓公之后第二个霸主,却在春秋末期被三家分晋,导致战国的开始。

楚国,周成王时期楚国建立,芈姓,熊氏,楚国建立之初比较贫弱,地位也比较低,在好几代的苦心经营之下楚国最终向南方拓地千里成为了春秋时期的大国,楚庄王熊旅称霸中原成为第三个霸主,楚国也是春秋时期兼并小国最多的国家。

秦国,秦人的先祖最开始是为商朝镇守西戎,后来升为诸侯,到了周代他们又为周王室养马,周平王东迁的时候秦襄公护送有功被封为了诸侯,秦穆公时期秦国兼并了十二个西部的戎族国家,秦国得以壮大,因此也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吴国,姬姓,吴国位于现在的江浙地区,是春秋中后期时间段里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阖闾和夫差时期最为鼎盛,也让吴国成为五霸之一,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伍子胥的故事。随后在夫差后期,被越王勾践灭国。

越国,大禹后裔的封国,位于吴国的南部,是春秋后期东南一带的强国,振兴于勾践时期,灭国于越王无疆,越国被楚国灭掉以后,部分越人归入了楚国,还有一部分越人南迁到了沿海、两广地区,统称百越,比较出名的就是我们都知道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和西施范蠡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