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关于护林防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的文章

反映护林防火先进个人的事迹文章,想作为模板修改一下。

事迹简介

刘双印,男, 40岁,平山县寨北乡人民政府乡长。刘双印上任以来,围绕林果业兴旺、畜牧业发展、旅游业兴起、铁矿业规范做文章,打出了寨北乡“绿、红、黑”三大特色产业品牌。组织农民种植果树,引导农民发展散养鸡,挖掘寨北乡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绿色生态游和休闲度假游。抓好铁矿经营,全乡五分之一的劳动力从事铁矿业和与之相关的服务业。2006年寨北乡被石家庄市政府评为森林防火先进乡镇,刘双印被评为护林防火先进个人。

先进事迹

在平山县寨北乡,13万亩山场,每一个山头都留下了他的身影;20个行政村,80多个自然庄,每一个村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老百姓满意他实干勤奋,乡干部佩服他心细如丝。四年来,乡长刘双印凭着他扎实的工作和满腔的热忱,赢得了该乡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敬佩。
基层的问题只有到现场才能解决
2003年8月,刘双印抱着“为官一任,致富一方”的信念来到寨北任乡长,正赶上寨北乡村村通工程启动。乡长的椅子还没有坐热,一道棘手的难题就摆在了他面前。
在纵穿寨北乡的郭苏河西岸,泉水、寨北等5个村一直合用一条狭窄、岖崎的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沿路村民出入极为不便。村民们热切希望硬化道路,但这5个村集体都没钱。水泥上边给解决,施工村里可以自己搞,就是6万多元的石子、沙子款没着落。刘双印召集5个村的干部商量,村干部们给了他一个两难选择:要么修路;要么修了路,5个村的班子全被债务拖垮,且日后再组班子都难。怎么办?眼瞅着已到了11月份,工期在即,眼瞅着群众出入不便,眼瞅着大伙对新路翘首期盼,刘双印急了,“没有石子,乡选矿厂出,沙子咱们到郭苏河里捞,石子不够也到河里捞。”说定,刘双印挽起裤腿,第一个跳进秋后凉冰冰的河水里……
在刘双印的带领下,寨北乡自2003年以来,共硬化通村、通庄路40公里,广大群众的行路难题基本解决。同时,农田改造、水利设施等其它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仅2005年,全乡就打机井10眼,修扬水站12座,建山顶蓄水池15座,使1500亩旱地变成水地,1.5万亩开发荒山得到可靠灌溉水源。
寨北乡是个矿业大乡,近年来,随着钢铁行情走高,一些人为了眼前小利,开始乱采滥挖,植被遭到破坏,并且留下安全隐患。
为确保矿山安全生产,对于私采乱挖,乡里坚决予以拆设备、断电、断路、堵洞。对这些“得罪人”的活儿,刘双印都是亲自带队下去,干在最前边。可乡干部前脚走,这些人后脚又偷开,和乡干部打起了“拉锯战”。刘双印说:“这没什么,咱们辛苦点,奉陪到底就行了。”为治理指角沟村的私采点,刘双印带着乡干部反反复复清理了五六次,开一次,治一次,最后连私采者也私下佩服了刘双印的韧劲,“改行”干别的去了。
一次刘双印带队检查私采乱挖,快爬到山顶时,领路的说:“上边难走,回去吧。”刘双印坚持爬上了山顶,终于发现了一处非常隐蔽的私采点,当即将其设备拆除。
刘双印的“固执”,换来的是寨北乡矿业的良性发展,换来的是三年里无一起矿产安全事故。2004年,寨北乡被评为“石家庄市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创建单位。有人讲,说他“固执”,不如说是他对保护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责任感强。
心到位,工作才能到位
2004年,吊里村苏树刚的枣园被定为刘双印的“酸枣接大枣示范园”。县林业部门专门为枣园发了化肥、农药,可到秋后,大枣的收成却并不好。天气没作梗,又是啥原因?细心的刘双印发现,原来传统农业意识较浓的苏树刚把发的化肥、农药用在了大田里。
次年,刘双印再没有把化肥、农药早早地发下去,苏树刚心有不满。一场春雨后,刘双印带人拉来了化肥,招呼苏树刚上山给枣树施肥。当年,他家的大枣获得了丰收,苏树刚心里乐开了花。县督察室对全县示范枣园暗访后,得出个结论:刘双印示范园的管理最好,结的枣最大。不久,该示范园“升级”为县林业局示范点。
作为一乡之长,刘双印明白,不能只搞好一个示范园。为此,他聘请专家对全乡13万亩山场勘查分析,制定了《寨北乡政府林业生产三年规划》,在全乡培育了以核桃、板栗、大枣、柿子、花椒“五棵树”为主的3个干鲜果品生产基地,面积达3万亩,并栽植生态林2万多亩。连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林业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造林绿化先进单位”。
随着有林山场的扩大,防火任务也与日俱增。“隐患险于明火”,防火最关键的是控制火种和火苗扑救,处于护林防火工作最前沿的村级护林员承担着“第一道防线”的重任。各村经济状况不同,对护林员的补贴情况也不一致,有的村级护林员甚至拿不到补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刘双印看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他果断修改了村级护林员制度,将全乡所有村级护林员纳入乡政府统一管理,统一补贴,统一培训,极大提升了村级一线防火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为此,寨北乡被市林业局定为“村级护林员示范乡镇”。
刘双印挂在嘴边的话是:心到位,工作才能到位。有火情,他总是冲在最前头,爬到最高处,占领“制高点”;查汛情,他总是率先深入一线,明察暗访,不等汇报,早已心中有数。防火、防汛的关键时期,刘双印就不敢回家了,即使连续奔波、熬夜后沉沉入睡,只要电话铃一响,他便会惊醒,跳起来,以致后来回到家里也会如此,好长一段时间才能调整过来。
粮食直补资金发放,本来发到村里就可以了,但他一定要求乡干部将钱直接送到农民手中。寨北乡广大干部群众无一不被他求真务实的态度而折服。
心里时刻装着广大干部群众
寨北乡娄底村孤老高山子不会忘记2005年2月13日晚上突发的大火,更不会忘记乡长刘双印。
当晚的大火烧毁了高山子的3间房屋,烧光了他维持生计的所有家什,他想哭都流不出泪。他没有想到,乡长刘双印会半夜赶到他家。刘乡长拉住他的手说:“别急,你的困难政府记着呢!”当晚,刘双印和村委会给他找了临时住房;当晚,乡民政所给他送来衣物、棉被;次日,乡干部又给他送来了米、面、油。此后乡里每次发救济,刘双印总会想起高山子,叮嘱乡干部尽可能多救济他一些。
高山子感动了,村民们也感动了。
每到年底,发放老党员补助时,刘双印总要借这个机会去看看他们,不管老党员家住的多偏僻,不管路面积雪多深。2004年腊月二十九,积雪没脚,刘双印和乡村干部步行6华里,将300元现金送到老党员王保义颤抖的手里。王保义紧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哎呀,好乡长!哎呀,好人哪!”
“刘乡长心里挂着咱每个人”。说起刘双印,乡干部杜吉海一脸感激。他的儿子耳朵有病,几年里问医吃药都不见好,眼见病情越来越重,夫妻俩心急如焚。听说北京有家医院能治,杜吉海请了假和妻子收拾行礼带儿子去看病,却错过了每天只有两趟的班车。杜吉海回乡里上班和刘双印打了照面,“咋还不走?再迟没班车了。”“已经误了,明天再去。”“孩子的病不能误,早一天早一分机会。我找车送你们到县城赶车。”杜吉海回想当时的情景,说:“我差点没哭了,鼻子酸了老一阵儿。”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和刘双印一起工作的乡干部,打过交道的村干部、老百姓,几乎都能说上一两件。“他心里装满了老百姓,装满了乡村干部,有困难找他,他总能想方设法的帮你解决,即使当时解决不了,他也不会忘,总在找机会。”人们这样评价他们为人实在、做事实在、待人实在的刘乡长。
谈到这些,刘双印笑着说:“双印嘛,咱就是想给党留个好印象,给老百姓留个好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