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句话原本是怎样的句子?怎么翻译?

如题所述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的翻译是”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走投无路的老百姓。“

1、出处: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2、原文:

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

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王曰:“王政可得闻与?”

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王曰:“善哉言乎!”

3、翻译:

齐宣王问道:“别人都建议我拆毁明堂,究竟是拆毁好呢?还是不拆毁好呢?

孟子回答说:“明堂是施行王政的殿堂。大王如果想施行王政,就请不要拆毁它吧。”  宣王说:“可以把王政说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从前周文王治理岐山的时候,对农民的税率是九分抽一;对于做官的人是给予世代承袭的俸禄;在关卡和市场上只稽查,不征税;任何人到湖泊捕鱼都不禁止;对罪犯的处罚不牵连妻子儿女。

失去妻子的老年人叫做鳏夫;失去丈夫的老年人叫做寡妇;没有儿女的老年人叫做独老;失去父亲的儿童叫做孤儿。这四种人是天下穷苦无靠的人。文王实行仁政,一定最先考虑到他们。《诗经》说:‘有钱人是可以过得去了,可怜那些无依无靠的孤人吧。”

扩展资料:

《梁惠王下》内容:

《梁惠王下》篇主要围绕王道展开。王道,顾名思义就是相对于霸道而言的。从上面的描述里,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战国时代的政治倾向,王道绝对不是为人所推崇的治国之策,相反,霸道却被许多国君和策士成功地演绎着。

虽然孟子在劝说各位君王时,也曾不断提到君临天下、一统天下之类的话,可是和霸道不同,王道的目的不是“王天下”,而是使天下百姓安居而识礼节,“王天下”只是王道水到渠成的副产品,孟子是瞅准了那些国君的心思,用王道的小利来作劝说的诱饵的。《孟子》一书是亚圣言论的记录,有些言辞是有策略上的考虑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2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意思:让年老的各有适当的归宿,年轻的各有一定的用处,年幼的各有应得的成长条件,鳏寡孤独和废疾人,都有受到赡养的权利。这是儒家设想的所谓“大同世界”的景象。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

扩展资料

《孟子梁惠王下》赏析:

一是外交策略;二是匹夫之勇与大勇的问题。

此前孟子的谈论,主要是内政问题,而这一次齐宣王开口便问:“交邻国有道乎?”直端端地把问题引向了外交。孟子于是作出了他的外交策略阐述。

归结起来,就是大国要仁,不要搞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而要和小国友好相处。另一方面,小国要智,不要搞闭关锁国,不要夜郎自大,而要和大国搞好外交关系。做到了这两方面,那么,就会出现大国安定天下,小国安定国家的世界和平格局。

而做到这两方面的心理基础,便是大国以天命为乐,顺应“天地生万物”的好生之德,不欺负弱小,替天行道;小国敬畏天命,服从天命,不与大国为敌,以维护自己的生存。

这里的天命不一定作神秘化的理解,而就是历史、地理条件和时代形成的国际大趋势。

孟子在这里所阐述的外交策略并不深奥,其中大国、小国的做法,在后世乃至于今天也仍然是有参考意义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1-02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此语出自《孟子·梁惠王》
意思是说:年老的男人没有妻子的叫“鳏”(鳏夫),年老的女人没有丈夫的叫“寡”(寡妇),年老而没有子女的叫“独”,幼年死去父亲的叫“孤”(孤儿孤女)。这四种人是世界上穷苦而无依靠的人。(其中告为通假字,通“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译为:这四种人是世界上穷苦而无依靠的人。
原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追问

句子结构是什么

追答

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
的格式。

追问

正常顺序是怎样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4-01-02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这四种人是世界上穷苦而无依靠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