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格律的基本要求:六个要素与六个禁忌

如题所述

要素一:对联的上下两联字数要相等。如果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那么下联也要在字数上由一一对等的几个分句组成。总而言之,如果对联上下两联的字数不相等,无论如何都不能称得上是一副对联。
要素二:对联上下两联的内容要存在某种联系。上下两联的内容起到相辅相成的联系,或起到反衬对照的联系。如上联觉行圆满,下联功德庄严,上下两联的内容起到相辅相成的联系。上联心平积福,下联欲重招殃,上下两联的内容起到反衬对照的联系。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可以存在互相衔接的联系,如上联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下联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对联也有一种特殊的形式,指的是上下两联在字面上对仗工整,而内容却有意不相关,从而有一种特殊的效果。这种对联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即要求对仗工整,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如上联树已半枯休纵斧,下联果然一点不相干。
要素三:上下两联的分句中词语性质尽可能的相同或相近。如上联的某个分句是名词,下联与之对应的分句也应该是名词。上联的某个分句是动词,下联与之对应的分句也应该是动词。如上联五蕴皆空观自在,下联一心不乱见如来。这副对联里,“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词化的形容词或者名词化的动词。在一副对联里,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比较严格。对修饰词语的要求比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比较严格。
要素四:上下两联里分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的相同或相近。如上联一心常忍辱,下联万事且随缘。此副对联里,“一心”对“万事”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为动宾结构。
要素五:上下两联的节奏要互相对应。节奏互相对应,是指上下两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尽可能的保持一致。如上联以神通力护持正法,下联设孟兰盆超度慈亲。在这副对联里,“设”停顿对应“以”,“孟兰盆”停顿对应“神通力”,“超度””停顿对应“护持”,“慈亲”停顿对应“正法”。
要素六:上联或下联在音步节奏上应保持平仄接替,上下两联在音步节奏上应保持平仄相应。汉语四声声调中,第一声为阴平,第二声为阳平,第三声为上声,第四声为去声。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声包括上声和去声。平仄接替指的是上联或下联在音步节奏上,平声与仄声相互接替,如上联或下联的某个音步节奏是平声,下个音步节奏上应是仄声。上联或下联的某个音步节奏是仄声,下个音步节奏应是平声。平仄相应指的是在上下两联的音步节奏中,平声与仄声保持相互对应。如上联的某个音步节奏是平声,下联与之对应的音步节奏应是仄声。上联的某个音步节奏是仄声,下联与之对应的音步节奏应是平声。在实际中,很多时候不一定要求上联或下联在音步上保持平仄接替,在节奏上保持平仄接替即可。在实际中上下两联不一定在音步上保持平仄相应,在节奏上保持平仄相应即可。
禁忌一:上下联的两个句子里不允许出现相同的字。对应的分句出现相同的字,或者不对应的分句出现相同的字都是对联的一个禁忌,应尽量避免。
禁忌二:上下联的两个句子里,分句里的词语不允许出现相同的意思。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
禁忌三:上下联的两个句子的最后三个字,应尽量避免出现都是平声或者都是仄声。上下联的句子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称为三平尾,上下联的句子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称为三仄尾。
禁忌四:在一副对联里,很多时候都是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尽量避免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
禁忌五:上下联的两个句子最后一个字不允许都是仄声或者都是平声。禁忌六:在五言或六言的对联里,句子里除了以平声收尾,节奏停顿都是平声,这样的句子称为孤平。在五言或六言的对联里,句子里除了以仄声收尾,节奏停顿都是仄声,这样的句子称为孤仄。在五言或六言的对联里,这两种情况都要避免出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