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这个事件发生在那个朝代?之间又相距多久?

为什么湖南人和江西亲一些?而湖北不是呢?还有四川?

江西填湖广是发生在元末明初的一次大规模移民活动。大量江西人迁居到湖广(今湖南湖北两省),影响十分深远。 江西填湖广是发传 传说朱元璋当皇帝后,他的各派系纷纷前往南京向他庆贺。他疲于应付,因而下令各路人马要按顺序依次进京。当他听说有队人马到长沙时,便下令“歇息三天”,不料被误传为“血洗三天”。长沙地区遭到大屠杀后,人烟稀少。多年后有对从江西过来的青年男女,来到长沙安居乐业,后代繁荣。长沙人因此称江西人为“老表”,以视江西人为亲戚。生在元末明初的一次大规模移民活动。大量江西人迁居到湖广(今湖南湖北两省),影响十分深远。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一次又一次移民浪潮。这点可以从当年移民活动流传下来的“走西口”、“闯关东”、“充军云南”等民谚中,得到一丝信息。 在湖南、湖北两省的民间有一个“说法”,叫作“江西填湖广”。“湖广”是古代省一级政区的名称,在元代包括今湖南、广西、海南全省区以及广东、湖北、贵州的一部分。到明代则变化为基本上辖有今湖南、湖北两省。清代将湖广分为湖南、湖北两省后,“湖广”的名称仍在使用,把两省总督叫作湖广总督,只是不再是一级政区的名称。民谚中所说的湖广,其范围是指明清时期的辖区。与这句民谚相伴的还有许多生动的传说。比如:不少湖南、湖北人(尤其在乡村)称自己是“江西种”,并说凡江西人后裔其小脚指的指甲多一块。又如,两湖一些地方把上厕所称为“解手”,当地人解释说,因为其祖先是被捆绑着用船押运来的,途中要方便时,须先呼押送官兵解开手上的绳索,于是“解手”便成了上厕所的代名词,一直沿袭至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21
因为在当时的江西行省代管今天的湖北“黄梅”和“阳新”两县,而当时的黄梅叫浔阳,阳新叫兴国路总管府,后改名为兴国州。
历史上的“江西填湖广”,是指江西及邻近的湖北地区(黄州、兴国州一带)向湖广迁移,所以只能说江西只是个迁移史的驿站而已。
作为楚国后裔的湖北人,一直备受战乱的影响四处迁移和繁衍后代,至今有很多地方的人其祖籍都是湖北的。九江人一半祖籍是黄梅,还有人说“阳新”有很多人祖籍江西,其实是弄反了。
因为当时江西行省的兴国军以前是江夏郡管瞎的,后来改名兴国路总管府又划给江西行省管,最后又改名兴国州归湖北武昌府管瞎。
所以,江西人一直把后来建县的兴国说成兴国军、兴国州了,而外界以为历史上有名的兴国军是江西兴国了。
由此可见,江西是湖北、湖南人的祖先,纯属以讹传讹的谣言。中国的迁移史太多,而史料记载的较少。
第2个回答  2012-03-27
清朝康熙年间,
第3个回答  2012-03-23
  分析现有的移民资料,发现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运动至少远可以上溯到唐朝,一直延续到清后期,时间跨度达一千多年。
  南宋末年以前是序幕期,移民动因有的是受战乱所逼,有的是听说两湖人口稀少,土地易于购置。其后,出现过两次迁徙高潮。最大的一次是元末明初。
  元朝末年,两湖尤其是湖北,是红巾军与元朝军队以及朱元璋厮杀拉锯的主要战场,社会动荡使人口锐减。朱元璋统一长江流域之后,于洪武年间下令组织人多地少的江西人迁往湖南、湖北,一时间长江上西行的移民船只一艘接着一艘,陆路上拖家带口的单身移民也络绎不绝。今天湖北一些地方还流传着“洪武开坎”的传说,两湖的家族中有50%就是洪武年间迁来的。
  第二个高潮则是魏源所记的清初。与洪武移民相比,这次高潮的规模要小一些。因为经过几百年的开发,两湖的人口压力已经出现,当江西等省移民在向西迁徙时两湖也有不少人向西去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形成了有名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所以,有些江西移民继续西行到了四川、陕南等地。从明朝永乐年间到明朝后期,江西等省移民仍在源源不断地迁进两湖,虽然不似洪武年间猛烈,但因时间长,总量也十分可观。这些移民主要是为了在经济上寻求发展,以为两湖荒地可随意圈占开垦,有的因苦于江西等地赋重,两湖比之要轻而且逃税机会多才决定西迁。总之,出于经济考虑是这个阶段移民的一大特点,而且都是自愿的,不象洪武年间带有一定强迫性。这一千多年的移民运动之所以能持续不断地发展,战乱只是一种外在的推力,根本的原因在于湖南、湖北的经济开发落后于江西、安徽、江苏和浙江,有相当广阔的开发空间接纳移民。所以,移民的过程,也是长江流域内开发格局逐渐由东向西拓展的过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