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晁错,清君测”是什么意思?

“诛晁错,清君测”是什么意思?快点回答,不要太多,两三句话就可以。

和七国之乱有关

西汉初期,刘姓诸侯王的势力渐渐强大,一些有识之士深感担忧,建议对这种势力加以控制。文帝的时候,贾谊就提出把大的诸侯国变成几个小的,以削弱其面积及实力。景帝的时候,御史大夫晁错又提出削藩的建议,即削夺诸侯的封地。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景帝接受了这个建议,削去了楚王、赵王和胶西王的部分封地。这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当景帝下令削夺吴王一些封地时,吴王刘即与楚、赵、胶西、胶东、川、济南等六国联合起来公开反叛。他们打着「诛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举兵而西。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率36万大军平叛。三个月以后,叛军失败,刘被杀,七国之乱结束。
而其中的「诛晁错以清君侧」则是说要杀掉晁错,让陛下身旁没有小人,污言秽语,以免混淆皇帝的视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15
诛晁错 清君侧 就是说杀掉晁错 清理皇帝身边的小人 西汉景帝时期 晁错上表削藩 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可是藩王们却不乐意 虽然晁错只是上表 但真正要实行的却需要皇帝同意 藩王们明明知道是皇帝要削藩 可是他们不敢反对皇帝 因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 反对皇帝就是不忠 连诸葛亮都知道这点 要不怎么对刘备说 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 此诚不可与争锋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田丰曾劝谏袁绍 天子在许 攻许 于义则违 也是这个道理 可见反对和攻击皇帝的重要性但他们还是不高兴 怎么办呢 于是乎 把矛头对准了提出建议的晁错 他们惹不起皇帝惹得起晁错 这叫柿子找软的捏 再说说皇帝杀晁错 其实晁错死的一点不冤 我把为什么杀晁错的理由说下 第一 藩王打着的旗号是清君侧 出师有名 古代要打仗 必须要有个理由 像袁绍打曹操 让陈琳写檄文 就是这个道理 无缘无故打人家 是不合规矩的 藩王们的理由既然是清君侧 藩王们指的皇帝身边的小人是谁 晁错 杀了晁错 小人没了 那他们是不是应该退兵 是断了藩王们起兵的理由 在道理上胜了一筹 第二 杀晁错 使得藩王们以为朝廷软弱 放松警惕 自以为是 使其兵成为骄兵 沮授曾对袁绍说 义兵无敌 骄兵先灭 就是这个道理 在战术上胜了一筹 第三 杀晁错 团结人心 因为晁错在朝廷上不得人心 人人都反对他 杀了他 人怨皆消 朝廷得以团结 在人和上胜了一筹 有此就胜了三筹 杀晁错 一举三得 晁错可以说死得其所 杀晁错 是计策 是政治的计策 什么是战争 战争就是政治的延续 如果在政治上输了 那么战争将会是很难打的 政治上取得优势 对战争将是有很大帮助的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 因为我比较喜欢历史 如果有历史爱好的人 可以和我讨论
第2个回答  2007-11-14
我一直在想晁错是否该杀

晁错生平确实严酷 心胸狭隘 目中无人
曾经为了自家方便 在人家的墙上开洞
气死了丞相申屠嘉
可他另一方面还是很忠心的
削藩毕竟是关乎万世的好事 加强了中央集权
他本身并没有错
景帝太软弱
背信弃义 出卖了晁错
这么看来他真是可怜
碰到了一个这样的皇帝
如果换一个厉害点的角色
想必他也不用死了

总的来说 虽然晁错人品不怎么样
可还算是忠臣
是个有谋略的政治家
死的确实可惜了
可是我觉得他死了也行
这样 那些诸侯的叛乱 就会完全暴露本质
遭到全天下人思想上的谴责
对当时严酷的形式还是有利的 呵呵
第3个回答  2007-11-17
简单点:西汉汉景帝时期,晁错向汉景帝提出削藩,引起诸侯国反叛中央,史称七国之乱。这七国为使将士和人民支持他们的反叛行动,提出“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标榜自己不是叛乱,而是为了诛杀晁错这个奸臣,保大汉江山。实际上汉景帝杀了晁错之后,七国并没有停止叛乱,直到最后被中央消灭为止。
第4个回答  2007-11-16
西汉景帝时爆发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提出的口号是“诛晁错,清君测”,因为他提出了削蕃,只是借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