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业基本工资标准是怎么定的

如题所述

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标准作参考:

1.企业基本工资制度主要有:

(1) 结构工资制度:是把职工工资划分成若干组成部分,构成动态性的工资结构模式,用“工资分解”的方式,确定和发挥各部分工资各自不同的功能,克服原来等级工资制将劳动者工作年限长短、技术水平高低、劳动态度的优劣、贡献的大小等因素混杂在一起,用混合式方式确定工资等级而带来的某些弊病。结构工资一般有四部分组成:a.工资;b.(岗位、技能、职称)工资;c.平均工资;d.奖励工资。

(2)岗位工资制度:按照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难易、劳动轻重、责任大小以及劳动环境确定工资标准,同一岗位规定一个或几个工资标准的一种工资制度。

(3) 岗位技能工资制度: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等劳动要素的评价为基础,以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为主要内容,按照职工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确定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制度。

(4) 等级工资制度:根据劳动的复杂程度、繁杂程度和工作责任大小等因素,将各类劳动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并按等级规定工资标准的工资制度。等级工资制度又分为即使等级工资制度和职务等级工资制度。

2.工资形式是指计量劳动者和支付劳动报酬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 计时工资:根据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和工资等级以及工资标准检验和支付劳动报酬的工资形式。

(2) 计件工资:按照劳动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计量和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形式。计件工资有直接无限计件工资、间接计件工资、累进计件工资等形式。

(3)定额工资:按照劳动定额完成的情况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 

(4) 浮动工资:劳动者劳动报酬随着企业经营好坏及劳动者劳动贡献大小而上下浮动的一种工资形式。

(5) 奖金:奖金是对超额劳动的补贴,以现金方式给予的物质鼓励。 

(6) 津贴 :津贴是对劳动者在特殊条件下的额外劳动消耗或额外费用支出给予补偿的一种工资形式。主要有岗位津贴、地区津贴、生活津贴。

3.工资保障

工资保障:是指保障劳动者依法获得工资,维护其基本生活的法定制度和措施。它主要包括两部分:

(1) 最低工资保障

最低工资保障是国家以法定形式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基本生活需要。最低工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综合参考各种因素确定和调整,并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 工资支付保障,这是劳动者获得的全部应得工资及其所得工资支配权的保障。

拓展:

加班工资结算标准:

(1) 延长劳动时间

正常工作日安排劳动这延长劳动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此中情况只能“给钱”,不能“补休”。

(2) 休息日(周六、日)加班

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工资报酬。此中情况可以“补休”,也可以“给钱”。

(3) 法定节假日加班

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300%的工资报酬。此中情况只能“给钱”,不能“补休”。

基数:在确定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时,劳动合同中对工资有约定的,应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劳动合同中没有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员工代表通过集体协商,在集体合同中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上述约定的,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正常出勤月工资的70%确定。要注意的是,如果上述办法确定的加班工资计算基数低于最低工资的,则要按最低工资计算。 折算:计算加班工资时,日工资按平均每月工作时间20.92天折算,小时工资则在日工资的基础上再除以8小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2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如何制定工资标准
——岗位要素工资例的说明
薪酬体系由四个板块构成:工资+补贴+福利+奖金
补贴、福利和奖金依照相关的公司制度确定,在此重点说明工资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工资分为两大类,正式员工工资和试用期员工工资,两大类下又分别分车间员工工资(简称车资)和非生产线员工工资(非车资)。
为了保证员工的正常生活,首先以地区最低生活保证金为依据,设立一个基础工资,基础工资在正式员工没有和公司脱离雇佣关系的情况下,每个月都应该正常发放给员工的,不发放的话将会影响员工的正常生活,属于月固定发放工资的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员工稳定性,根据员工在公司服务年限,计算工龄工资,以每年20元递增,最高为100元/月,属于月固定发放工资组成部分。
车间员工采取的是计件工资制,所以结合实际生产需要,由车间安排其上下班时间,但是前提是完成公司和车间的生产任务,假如无故不服从车间安排上下班,将视具体情况处以罚款。其工资组成为:
车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尤其生产的产品数量和质量,结合车间的一些考核指标确定。
非生产线员工工资采用的是岗位工资制,岗位工资由岗位评估因素计点确定,各部根据公司组织架构和部门岗位设置拟定职务说明说,评定岗位点数。除一些特殊岗位工资个别议定外,其余岗位结合地区工资水平和公司工资支出计划确定岗位工资系数。
岗位工资M=岗位点数*岗位工资系数。
此岗位工资为正常22天出勤的考勤工资,那么日标准出勤工资Md=M/22。非生产线员工工资组成为:
非车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考勤工资
因为根据公司实际生产经营需要,员工上班时间多于22天,因此予以计算加班工资,设实际出勤天数D:
当D≤22天,非车资=基础工资+Md*D;
当22<D≤26天,非车资=基础工资+M+ Md*(D-22)*1.5;
当D>26天,非车资=基础工资+M+ Md*4*1.5+ Md*(D-26)*2.。
即正常休息日上班,日工资为标准日工资的1.5倍;法定休假日上班,日工资为标准日工资的2倍。
非生产线员工除星期日休息外,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元旦1天;春节3天;劳动节1天;国庆节3天;清明、端午、中秋各1天。如果该月有上述节假日,则该月出勤天数为实际出勤天数+上述节假日天数;依照公司规定,员工有薪假期为丧假、婚假,则由公司补发,3天有薪假不计入考勤;产假、工伤假依照公司相关规定发放薪酬。
为了评价员工的工作结果,因此需对非生产线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因此,考勤工资分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两个部分,根据不同岗位设定不同组成比例。绩效工资发放=绩效工资*绩效考核系数。假定比例设置为40%:60%,岗位工资系数为2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