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是怎么排的啊

如题所述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各姓氏人口实际排列,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王明清《玉照新志》记载:“如市井间所印《百家姓》,(王)明清尝详考之,以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本朝国姓,所以钱次之;孙乃忠懿(钱)之正妃;又其次,则江南李氏。次句云‘周吴郑王’皆武肃而下后妃。”。

依人口排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按照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有关姓氏频率研究方法,从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收集宋朝、元朝、明朝的文献,采集统计样本,根据每一人物的姓名、籍贯或居住地、工作地区、文献表明的地点进行统计,从而推算出当时全国姓氏的期望分布频率[1]。宋朝、元朝及明朝首一百个姓的次序如下:

[编辑] 宋朝(960年─1279年)王,李,张,赵,刘,陈,杨,吴,黄,朱,

孙,郭,胡,吕,高,宋,徐,程,林,郑,

范,何,韩,曹,马,许,田,冯,杜,周,

曾,汪,苏,董,方,蔡,梁,石,谢,贾,

薛,彭,崔,唐,潘,邓,任,史,钱,侯,

魏,罗,叶,沈,孟,姚,傅,丁,章,萧,

蒋,卢,陆,袁,江,晁,谭,邵,欧阳,孔,

詹,俞,尹,廖,阎,洪,夏,雷,葛,文,

柳,陶,毛,丘,龚,康,蒲,邢,郝,庞,

安,裴,折,施,游,金,邹,汤,虞,严,

钟。

[编辑] 元朝(1271年─1368年)王,张,李,刘,陈,赵,吴,杨,黄,周,

徐,朱,郑,胡,高,郭,林,程,马,释,

汪,罗,孙,邓,曾,萧,何,方,唐,谢,

冯,吕,许,韩,董,叶,宋,夏,余,曹,

范,潘,田,姚,金,袁,蔡,戴,史,孔,

薛,杜,倪,熊,文,彭,蒋,梁,俞,沈,

傅,丁,谭,段,耶律,苏,汤,卢,顾,易,

毛,洪,魏,陆,侯,廖,贾,孟,虞,严,

姜,钱,雷,江,完颜,丘,黎,于,邵,葛,

章,龚,颜,邹,崔,石,秦,游,欧阳,郝。

[编辑] 明朝(1368年─1644年)王,张,李,陈,刘,杨,吴,黄,周,徐,

朱,赵,胡,孙,郑,何,郭,沈,高,林,

谢,马,叶,罗,冯,许,萧,汪,韩,曹,

潘,吕,姚,程,余,袁,宋,钱,陆,卢,

唐,彭,蒋,曾,邓,蔡,顾,魏,方,傅,

金,范,梁,夏,董,章,俞,丁,江,杜,

邹,钟,苏,严,戴,崔,田,毛,石,任,

龚,陶,邵,薛,丘,熊,侯,谭,姜,贾,

施,秦,史,廖,于,孔,尹,黎,孟,段,

汤,白,詹,聂,易,洪,盛,倪,康,文

[编辑] 2006年1月2006年,中国调查百家姓次序,袁义达主持完成[2]。这项 调查共涉及1110个县市,2亿九千六百万人口的数据,获得姓氏4100个,经过省籍,地区,县市三级人口比例的统计排定。调查发现:李、王、张三个大姓人口均接近1亿,都超过中国总人口的7%;占中国总人口1%以上的姓氏共有18个,占人口0.1%以上的姓氏共有129个,而这129个姓氏的人口约占中国总人口的87%。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是当今中国的十大姓氏,也是全球华人,甚至全球的十大姓氏。

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

徐,孙,朱,马,胡,郭,林,何,高,梁,

郑,罗,宋,谢,唐,韩,曹,许,邓,萧,

冯,曾,程,蔡,彭,潘,袁,于,董,余,

苏,叶,吕,魏,蒋,田,杜,丁,沈,姜,

范,江,傅,钟,卢,汪,戴,崔,任,陆,

廖,姚,方,金,邱,夏,谭,韦,贾,邹,

石,熊,孟,秦,阎,薛,侯,雷,白,龙,

段,郝,孔,邵,史,毛,常,万,顾,赖,

武,康,贺,严,尹,钱,施,牛,洪,龚。

[编辑] 2007年4月2007年中国公安部对全国户籍人口的最新统计[3]:王姓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7.25%。这个排名跟2006年1月中国科学院的统计有差别。

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

徐,孙,马,朱,胡,郭,何,高,林,罗,

郑,梁,谢,宋,唐,许,韩,冯,邓,曹,

彭,曾,肖,田,董,袁,潘,于,蒋,蔡,

余,杜,叶,程,苏,魏,吕,丁,任,沈,

姚,卢,姜,崔,钟,谭,陆,汪,范,金,

石,廖,贾,夏,韦,傅,方,白,邹,孟,

熊,秦,邱,江,尹,薛,闫,段,雷,侯,

龙,史,陶,黎,贺,顾,毛,郝,龚,邵,

万、钱、严、覃,武,戴,莫,孔,向,汤。

[编辑] 2009年来自公安部2009年身份证数据库(单位:万人):

01.王9200 02.李9000 03.张8500 04.刘6700 05.陈5800 06.杨4000 07.黄3100 08.孙2600 09.周2500 10.吴2400

11.徐1900 12.赵1800 13.朱1500 14.马1500 15.胡1400 16.郭1400 17.林1300 18.何1300 19.高1200 20.梁1100

21.郑1100 22.罗1000 23.宋900 24.谢900 25.唐780 26.韩760 27.曹730 28.许730 29.邓730 30.萧730

31.冯700 32.曾680 33.程660 34.蔡650 35.彭640 36.潘620 37.袁620 38.于600 39.董590 40.余580

41.苏580 42.叶580 43.吕570 44.魏570 45.蒋540 46.田520 47.杜520 48.丁470 49.沈470 50.姜460

51.范460 52.江450 53.傅450 54.钟440 55.卢440 56.汪430 57.戴430 58.崔420 59.任420 60.陆420

61.廖420 62.姚410 63.方410 64.金380 65.邱(丘)380 66.夏370 67.谭370 68.韦370 69.贾370 70.邹360

71.石360 72.熊360 73.孟330 74.秦320 75.阎310 76.薛310 77.侯300 78.雷300 79.白280 80.龙280

81.段270 82.郝270 83.孔270 84.邵270 85.史250 86.毛250 87.常240 88.万240 89.顾230 90.赖230

91.武220 92.康220 93.贺220 94.严220 95.尹220 96.钱220 97.施210 98.牛200 99.洪200 100.龚200

101.汤200 102.陶200 103.黎200 104.温190 105.莫190 106.易170 107.樊170 108.乔170 109.文170 110.安170

111.殷170 112.颜170 113.庄160 114.章150 115.鲁150 116.倪140 117.庞140 118.邢140 119.俞140 120.翟140

121.蓝140 122.聂140 123.齐140 124.向140 125.申140 126.葛140 127.柴135 128.伍130 129.覃130 130.骆118

131.关117 132.焦115 133.柳114 134.欧113 135.祝111 136.纪110 137.尚102 138.毕99 139.耿99 140.芦98

141.左97 142.季96 143.管95 144.符94 145.辛90 146.苗89 147.詹89 148.曲88 149.欧阳 88 150.靳88

151.祁86 152.路85 153.涂85 154.兰84 155.甘84 156.裴83 157.梅83 158.童83 159.翁82 160.霍81

161.游81 162.阮81 163.尤80 164.岳80 165.柯80 166.牟80 167.滕78 168.谷75 169.舒72 170.卜72

171.成72 172.饶72 173.宁71 174.凌71 175.盛70 176.查68 177.单68 178.冉67 179.鲍67 180.华67

181.包65 182.屈62 183.房60 184.喻58 185.解55 186.蒲55 187.卫55 188.简55 189.时54 190.连54

191.车54 192.项53 193.闵52 194.邬52 195.吉49 196.党49 197.阳49 198.司48 199.费47 200.蒙47

201.席47 202.晏47 203.隋46 204.古46 205.强46 206.穆45 207.姬44 208.宫44 209.景44 210.米43

211.麦42 212.谈41 213.柏41 214.瞿40 215.艾40 216.沙40 217.鄢39 218.桂39 219.窦38 220.郁38

221.缪38 222.畅37 223.巩37 224.卓36 225.褚36 226.栾36 227.戚36 228.全36 229.娄35 230.甄35

231.郎34 232.池34 233.丛34 234.边34 235.岑34 236.农33 237.苟33 238.迟33 239.保33 240.商32

241.臧31 242.佘31 243.卞31 244.虞31 245.刁30 246.冷30 247.应30 248.匡30 249.栗30 250.仇29

251.练29 252.楚28 253.揭28 254.师28 255.官28 256.佟28 257.封27 258.燕26 259.桑26 260.巫25

261.敖25 262.原25 263.植24 264.邝24 265.仲23 266.荆23 267.储23 268.宗22 269.楼22 270.干22

271.苑22 272.寇21 273.盖20 274.南20 275.屠20 276.鞠20 277.荣20 278.井19 279.乐19 280.银19

281.奚19 282.明19 283.麻19 284.雍18 285.花18 286.闻17 287.冼17 288.木17 289.郜17 290.廉16

291.衣16 292.蔺16 293.和16 294.冀16 295.占16 296.公15 297.门15 298.帅15 299.利15 300.满14

——摘自公安部公布《三百大姓》 2008.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21
是按照当时社会阶级排的.
百家姓最早是宋朝初年居于吴越一代的某个人编的,当时皇帝姓赵,当然赵姓排第一,而钱是吴越一代的统治者,可能是某个王爷的姓,孙是那个王爷王妃的姓,李”是指当时南唐统治者的姓氏(大宋建国时南唐还没有覆灭)。第二句“周吴郑王”,也都是吴越地区的大族,但后面的顺序是如何排列的就无法考证了,后来历朝历代都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过编修,但首八位是没变过的。
如果根据姓氏多寡来排序,现在排首位的应该是李姓
第2个回答  2012-02-21
因为是宋代排的

姓,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先决条件,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姓,与原始的姓并非同一概念,而是包含了古代的姓与氏两方面的内容。 中华民族的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人,以为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血缘关系,往往以此作为本氏族的名称,即氏族的微号,这就是图腾。“图腾”系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中摘要》中明确指出:“图腾一辞表示氏族的标志和符号”。有些图腾,后来转化为人的姓。由于那时的子女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称号,即一个氏族名下的成员都出自一个母系祖先。“姓”的造字属于会意,古形体是由“人”和“生”组成,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用“女”与“生”组合成姓字,最早见于秦国该石《诅楚文》,意思是女子所生为姓,生而有姓。因此,中国早期的许多姓,如姬、姒、姜、赢等,都带有“女”字。 氏是姓衍生的分支,出现较晚,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为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氏”的造字方法是象形,早在甲骨文中就有,解释为木本,即植物之根;后来转注为姓氏的氏,就是取水之源头、木之根本的意思。 《左传·隐公八年》记有:“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这是说,帝王立有德之人为诸侯,根据他的出生血统赐给姓,分封给他土地并且根据封地命名氏。由此可见,先秦时的姓与氏,既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社会职能上说,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姓是决定是否能够通婚的依据,氏则是用来区别贵贱的,正如南宋史学家郑樵《通志·氏族略序》所说:“氏所以别贵贱的,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回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能”。

战国时期,奴隶制宗法制度的崩溃,姓与氏已无什么区别,姓氏成为表明个人及所生家庭的符号,亦即郑樵所云:“三代(即夏、商、周三个朝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见于文字记载正式将姓氏混用的,是西汉时的司马迁,他在《史书》中写秦始皇曰“姓刘氏”。此后,或言姓,或言氏,或兼言姓氏,都是一个意思,即实际是专指姓。尽管如此,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人,仍然有贵与贱之分,其区分依据就是看有无“地望”,即“以地望明贵贱”。地望,就是姓氏古籍中常用的“郡望”,指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庭,意思是世居某郡,以当地所仰望。 随着姓氏的产生,姓氏之学逐渐兴起。《汉书·艺文志》所裁《世本》15篇,据说系战国时史官所撰,是中国最早系统记裁姓氏来源的典籍。 此后,姓我著作层出不穷,例如:西汉有史游的《急就章》;东汉有王符的《潜夫论·志氏姓》,应劭的《风俗通义·姓氏篇》;南朝宋有何承天的《姓苑》,齐有王俭的《姓谱》,梁有王僧孺的《百家谱》、徐勉的《百家谱》;北齐有魏收的《魏书·官氏志》;唐代有官修的《氏族志》,柳冲的《大唐姓系录》,韦述的《开元谱》,柳芳的《永秦谱》,张九龄的《姓源韵谱》,林宝的《元和姓纂》;宋代有无名氏的《百家姓》,邵思的《姓解》,王应麟的《姓氏急就篇》,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辩证》,郑樵的《通志·氏就篇》;明代有吴沈等的《千家姓》,凌迪知的《古今万姓统谱》;清代有熊峻运的《新纂氏族笺释》,任若海的《太平图话姓氏综》,张澍的《姓氏寻源》,等等。这些姓氏书,尽管由于受时代的=阶段的制约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可为今天的姓氏研究提供许多有用的资料。 那么,从古至今中国人到底有多少姓呢?据《半月谈》报道,“中华民族的姓氏多达11939个”。这些姓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几乎都有一番来历,都蕴含着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归纳起来,分门别类,大致有以下十几种来源: 一、以国名为姓氏。夏、商、周三代,尤其是周朝,大小诸侯国遍布神州,有许多国的王族以国名作为姓氏。 二、以邑、亭、乡名为姓氏。邑指采邑,也叫食邑、采地或封地,是奴隶社会时期诸侯封给卿、大夫的连同土地上劳动的奴隶在内的土地。乡、亭都是古代行政区划,秦汉时,大体上十里一亭。每乡约12500户,十亭为一乡。 三、以居住地为姓氏。一般是无封土之人采用这种方式,其中复姓较多,大都表示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四、以先人的名或字为姓氏。 五、以祖上谥号为姓氏。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死后,根据其生平行为褒贬善恶所加的称号叫溢号。 六、以爵位为姓氏。爵位是君主国家对贵族所封的等级。 七、以亲属的排行为姓氏。 八、以官职为姓氏。 九、以技艺为姓氏。 十、以德行或著闻之事为姓氏。 十一、因赐姓、避讳而改姓。赐姓即天子、皇帝赐给臣民的姓。避讳,是指凡遇到皇帝或尊亲的名字都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 十二、因避仇、避祸而改姓。 十三、少数民族的姓及其改姓。古代北部、西部和西北部的匈奴、鲜卑、羌、氏、羯等少数民族原有的复姓、三字姓、四字姓,经过多次民族融合,有的已改成单姓,和汉族的姓氏融合为一体。 十四、其他。
第3个回答  2012-02-21
按照古典家族姓氏大小..
第4个回答  2012-02-21
我怎么觉得是按照人口比例来排的呀?
譬如说,中国的大姓,陈姓,
有N多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