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有区别吗?

如题所述

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是2种不同的疾病,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现分述如下。

一、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统称。心理问题是指那些近期发生的内容比较局限,心理活动反应不甚强烈,且未影响思维逻辑的暂时性的心理紊乱。日常生活中可能因为某件事情造成心理上的不愉快,产生短暂的焦虑、烦恼,表现为情绪低落或急躁。心理障碍是指初始反应就很强烈,且持续时间比较长,以及自身难以克服的精神负担。由于长期的精神折磨,有时伴有人格缺陷,这类人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惊恐、焦虑、抑郁、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病人常感到痛苦万分,迫切要求帮助。心理疾病一般程度较轻,不会对工作生活等造成重大的影响,比如焦虑,强迫症,完美心态,抑郁,急躁,嫉妒,怀旧心理,神经衰弱等等。患者能够清楚地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而感到痛苦,并竭力想摆脱,一般来说通过自身调节或者其他人(比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能够消除。

为什么会发生心理疾病呢?和人身体会生病一样的道理,有个人素质的原因也有环境的原因。比如有的人天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太擅长与人交流,不能从周围的人或环境中找到心理支待,而且也没有在心理上锻炼自己,就会更容易产生心理不稳定甚至患上心理疾病,这是个人素质的原因;也有环境引起的,如由于某一件强烈的打击事件或是长期处境困难,引起了心理疾病。当发生心理疾病后,也和身体生病一样,要尽快诊治,很多心理疾病是能够治好的。人们常常有个错误的认识,那就是认为心理疾病是自己能够调整的,认为不必要去诊治或是觉得自己有心理疾病是件羞耻的事情。其实和身体生了病一样,生病就应当去看医生,生病不是犯错,只有当人们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心灵时,才能更好地工作与学习,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心理疾病的特点

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其特点是:

1.强烈的心理反应——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的下降,记忆力下降,头脑粘滞感、空白感,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绪低落成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如重复动作,动作减少,退缩行为等),意志减退等等。

2.明显的躯体不适感——由于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引起所控制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失调:如影响消化系统则可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等症状;影响心血管系统则可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影响到内分泌系统可出现女性月经周期改变、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等。

3.损害大——此状态之患者不能或勉强完成其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哪里都不舒服”、“活着不如死了好”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

4.患者自知力完整——病人本身十分痛苦,且疾病本身不为常人理解,病人主动求治欲强烈。

5.需心理医生的治疗——此状态之患者一般不能通过自身调整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治疗而康复。心理医生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一般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疾病是很普遍的,只不过存在着程度区别而已,而且现代文明的发展使人类愈发脱离其自然属性,污染、生活快节奏、紧张、信息量空前巨大、社会关系复杂、作息方式变化、消费取向差异、在公平的理念下不公平的事实拉大、溺爱等,都使心理疾病逐渐增多并恶化。

二、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紊乱,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表现为精神活动失常,是脑功能失常的总称。分为精神病、神经官能症、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四类。当机体受到内、外有害因素的作用使脑功能活动失调时,就会发生各类精神疾病。当整个精神活动明显异常或紊乱,精神活动完整性和统一性受到破坏,就表现为精神疾病;如果主要是精神活动能力受到削弱,而无严重持久的精神活动紊乱,就表现为神经官能症;如果精神活动的发育受阻,就表现为精神发育不全。精神病是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是由于社会、心理、生物三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大脑功能紊乱。临床上表现为知觉、思维、情感、智能和行为等方面的失常,症状主要表现为出现错觉、幻觉、焦虑、淡漠、妄想、自知力障碍,常见的有精神分裂症、精神残疾。精神残疾是指精神病人病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从而影响其社交能力和在家庭、社会应尽职能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和障碍。

精神疾病的种类及其症状

精神疾病主要分为轻型精神疾病与重型精神疾病。常见的轻型精神疾病有犟迫症、抑郁症等;常见的重型精神疾病有精神分裂症等。轻型精神疾病主要是表现在感情障碍(如焦虑、忧郁等),思维障碍(如犟迫观念等),但患者思维的认知、逻辑推理能力及其自知力都基本完好。而重型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的初期患者也可出现焦虑、犟迫观念等表现,但此类患者的认知、逻辑推理能力将会变的很差,自知力也几乎全部丧失。对由于大脑病变所导致的器质性精神疾病,或中毒性精神疾病需与一般的功能性精神疾病加以区分。轻型精神疾病有以下几种,即:焦虑症、犟迫症、抑郁症、恐怖症等。重型精神疾病有精神分裂症等。

精神疾病的特点

精神疾病则是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患者没有自知力,病人常见幻觉、妄想,并且常常不承认自己的病态,不承认自己有病,基本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需精神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这些患者拒绝求医或没有主动求医的行为,需要到专门机构(精神病院)进行精神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而且易反复,不易根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08
心理疾病属于心理范畴。而精神疾病属于精神范畴。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区分的主要要点为:
1 心理问题患者是有自知力的。所谓自知力就是对自己病情严重程度、症状等有正确的判断。举例说明:来访者感觉到十分痛苦,知道自己得了强迫症、焦虑症等心疾病,这时,来访者是有完整的自知力的。相反,丧失自知力是精神疾病最重要的判断标准。比如:“疯子”。他们就不知道自己得了病,其实,已经病的很严重了!可以参看精神病人的笑话,你就知道什么是精神疾病了。总之,第一个区别就是:心理疾病患者知道自己得病了,而且比较重。而精神疾病患者已经很重了,但是,患者不知道了,甚至完全不知道自己得病了。
心理疾病患者就好比是喝酒微醉的人。知道自己喝酒了,而且要醉了。所以,会告诉大家:我不能喝了,我喝醉了。而精神疾病患者就是喝酒喝多了,真的酩酊大醉的那种,真的酩酊大醉后,他们觉得自己没有醉,还想喝酒,其实,已经醉的不行了。那么,在即将喝醉,还没有彻底喝醉的那个快醉的时候,就好比是心理疾病严重了,即将跨入精神疾病的状态。再多喝一点,就是精神疾病了。呵呵。可以这样比喻,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2 心理疾病可以通过做心理咨询来治疗。当然也可以通过药物来治疗,药物加心理咨询,可以同时进行。但是,精神疾病患者不能做心理咨询了。因为他们彻底糊涂了!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了。所以,心理咨询无法在精神疾病患者身上使用。
3 心理疾病属于心理学范畴。心理学属于理科。心理学里是不能使用药物的、不能动手术的。而精神疾病属于医学范畴,是必须服药、做检查等等。前者使用的是心理学的咨询方法,不适用药物。而后者使用的是药物、医学仪器的检测,属于医学范畴。
4 心理疾病严重后就是精神疾病。这里有交叉。就是严重的心理疾病就等于轻微的精神疾病。所以,比较轻微的精神分裂症既属于心理问题,也属于精神问题。
第2个回答  2019-11-07
精神病:指的是自己的意识不能辨别自己的行为。
  心理疾病:自己的心理负担过重,也就是消极情绪过多,影响了自己的生活。比如抑郁症,就是心理悲观,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没有快乐。心理医生好比回收站,顾客把负面情绪和想法统统倒掉,这个过程叫做宣泄。因为现代人的隐私很多,这是人权的表现,有很多话不可以和亲戚、朋友、同事和伴侣诉说,因为有可能这些人知道了自己的隐私后,会对自己的现实生活造成影响。网络聊天,其实也是宣泄,和自己不认识的人说话,倾诉自己的负面情绪,而自己和聊友互相不认识,不会对自己的现实生活造成影响,这就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宣泄的空间。只是有一些心理疾病是网络无法治疗的。比如异装癖,也就是成年男子喜欢穿女人的衣服,或者是成年女子喜欢穿男子的衣服。造成这种病症的原因是幼年的经历。比如,母亲想要一个女儿,可是生的是男孩,母亲在心理上就有缺失,为了补偿这种心理缺失,经常把儿子打扮成女孩子。每个人的心理在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父母是第一个在纸上绘画的人。这为母亲把儿子绘画成女孩子,时间长了,就形成一种烙印。儿子长大成人后就在适当的机会下,购买自己喜欢的女子衣服,在自己家里穿戴,或者干脆趁老婆不在家穿上老婆的衣服。注意,这不是精神病,因为这是有意识的行为,病人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做这些只不过是获得快乐。行为心理学的第一观点是:人行为都会自觉的趋向于快乐。如同鱼喜欢水一样。如果有人喜欢自虐,那也是因为自虐可以让他获得快乐。
  神经病:是指神经系统受到损伤,从而出现了疾病。比如脑震荡,下胶瘫痪、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抽风、昏迷、大小便不能自己控制、肌肉萎缩以及无力等均是最常见的表现。
第3个回答  2007-07-18
当然有区别。
还是简单点,文字多了,看了烦~~
简单的说,精神疾病,是人神经系统方面,或者是非常长时间受到的压抑出现的问题,是需要长时间药物和心理治疗才可以解决的。

而心理疾病,则是自己受到不快,压抑,又不想表达出来的一种状况。

心理疾病,基本上每个人都有,往往有一个很有趣的误区,就是,自己觉得错的事情,还是会去做,但是做了以后很后悔,可是问他的时候,却说,我不后悔。
言行不一致的结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3-13
心理疾病,准确地说:应该是心理障碍。是人的心理遭到某种刺激后,思维进入狭窄空间,思维形式出现扭曲而出现过激想法或行为;它可以通过有效的语言疏导或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得到缓解或完全解除。
精神疾病有遗传性或先天性,也有心理受到外界严重打击后,神经系统遭到破坏思维无规律的一种表现。
语言疏导无法解决,只能依靠药物和强制约束行为来治疗。二者是有很明显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