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原文: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代: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扩展资料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

“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

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12
十五夜望月体现了诗人思乡之情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此诗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仿佛铺上了一层霜.树上的鸦鹊已进入了梦乡,秋夜的露水冷冷地飘洒下来,沾湿了庭中的桂花.这一幅清雅、静美的图景不禁诱人遐想:今夜,普天之下的人都在仰望那一轮明月吧,可是不知道秋天那浓浓的愁思落在了谁家?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7
  此诗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仿佛铺上了一层霜.树上的鸦鹊已进入了梦乡,秋夜的露水冷冷
地飘洒下来,沾湿了庭中的桂花.这一幅清雅、静美的图景不禁诱人遐想:今夜,普天之下的人都在仰望那一轮明月吧,可是不知道秋天那浓浓的愁思落在了谁家?
简介来讲就是思念家乡后思乡之情和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6-17
表现了诗人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对故乡、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第4个回答  2022-03-01
十五夜望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五夜望月》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诗题又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全诗原文如下: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的白话文释义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