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王爷等级划分?

如题所述

和硕亲王、多罗郡王、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恩将军。

和硕、多罗、固山都是满语,和硕意为:一方,那么和硕亲王是王爷等级中最高的一等。

爵位等级规定:亲王的一个儿子封为亲王,其余儿子封为郡王。郡王的一个儿子封为郡王,其余儿子子封为贝勒。贝勒之子封为贝子,贝子之子封镇国公,镇国公之子封辅国公,辅国公之子授三等镇国将军。

清朝封爵方式有两种:一是因军功受封,为功封;一种因皇帝之后而受封,为恩封。按照制度,恩封的后代在承袭前人的爵位时要降一级,降至最后一个等级再袭。但清朝共有十二位王的后人,在继承爵位时无需降级,作为皇帝对其功劳的赏赐,俗称:铁帽子王,即:世袭罔替,配享太庙。

扩展资料:

清朝历史上有八位权势赫赫的王爷,他们在开国创业过程中战功最多、勋劳最大,所以他们的王位也是一辈传一辈,不降不除。如果因事被革除爵位,可由本家其他子孙继承。本家假若无人,还可以由旁支子孙袭封。这叫“世袭罔替”,俗称“铁帽子王”。

“八大铁帽子王”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龙子龙孙,其中有: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第二子)、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之侄)。

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第十五子)、肃亲王豪格(皇太极之子)、承泽亲王硕塞(皇太极之子)、成亲王岳托(代善之子)、颖亲王萨哈廉(代善之子,王位后传于其子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自皇太极设立“铁帽子王”制度始,经顺治、康熙、雍正数朝,“八大铁帽子王”已名存实亡。

乾隆四十一年,乾隆皇帝见王爵制度紊乱,遂对其作了重新审定,把王爵分为“军功”和“恩封”两部分。凡是战功所得王爵,一律“世袭罔替”;凡恩封得到的爵位“以次递降”,即每袭一次降一等,至奉恩将军截止。从此划清了“铁帽子王”与一般王爵的界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清朝满洲皇室爵位分为12个等级 和硕亲王是爵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清朝“八大铁帽子王”的最后结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0
亲王,赐亲王,郡王,赐郡王,斜封王。亲王一般是皇帝登基后给予其同父母兄弟或其生母地位较高者的封号,一般封号为单字,且于皇位继承人未成年前具有应对皇帝出现突发情况时作为新帝储备的作用。而生母地位稍逊者则视皇帝喜恶,可赐予亲王封号,且封号一般用双字作为区分,但无前者之特例。郡王一般为皇帝的同父兄弟,于成年后就藩在外者的封号。赐郡王一般是以上三者的子嗣在得到皇帝认可后继承爵位时的封号。斜封王一般是皇帝以个人意志赐予某人的封号,不记入宗录,只做为身份上的一种认可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1-03
按地位高地划分!最高亲王,亲王为皇帝的兄弟或叔伯,其次是郡王,为皇帝的堂兄弟或堂叔伯,再者为封赏的王爷,不过从康熙平三藩之后就再没封过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