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屁虫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如题所述

成虫吸食植物的幼芽、嫩梢、花果等汁液,引起落花、落果及叶片枯萎;成若虫射出臭液于嫩叶、花穗及果实上;臭屁虫的“臭气弹”并不是什么进攻性的武器,而只是自卫和抵御敌害的烟雾,这是长期适应的结果。它一旦遇到敌害向它进攻,便立即施放臭气进行自卫,使敌害闻到臭味而不敢进犯,自己则乘机逃之夭夭。

当臭屁虫受到惊吓时误认为受到攻击,臭腺会喷射出毒液对准人眼睛,让敌人暂时看不到它,好藉机脱身。

扩展资料:

臭屁虫外形为青黑色昆虫,指甲般大小,状如水龟。春夏季节,爬在农作物的茎叶上吸食浆液有九香虫油,一经炒熟之后,即是一种香美可口、祛病延年的药用美食,因此,它又赢得了‘九香虫’的美称。

臭屁虫肠道细菌DNA提供细菌进化起源信息 研究人员表示,一种令人厌恶的臭屁虫,椿象的肠道细菌可能为我们提供致病细菌进化起源的令人着迷的信息。每年10-11月捕捉,放在开水锅中烫死,捞起晒干或烘干,竹篓装好,放干燥即可。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臭屁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2

臭屁虫具有臭腺,在幼虫时位于腹部背板间,成虫时则转移到后胸的前侧片上,遇危险时便分泌臭液,借此自卫逃生,这使它臭名远扬。

头部侧缘和中部3条纵线为黄褐色,侧缘无缺,前端近圆,中片微长于侧片,复眼黑色,单眼稍红。吻长达腹部第2节,小盾片上有稍似米字形纹。背部略为平滑,若翻个肚皮朝天就无法站起。

扩展资料:

臭屁虫的成虫吸食植物的幼芽、嫩梢、花果等汁液,引起落花、落果及叶片枯萎;成若虫射出臭液于嫩叶、花穗及果实上,亦使此部位呈褐色灼伤状。

当大发生时,严重影响产量,甚至使之失收。当臭屁虫受到惊吓时误认为受到攻击,臭腺会喷射出毒液对准人眼睛,让敌人暂时看不到它,好藉机脱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臭屁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11

椿象俗名臭屁虫,臭大姐,属昆虫纲半翅目。。白天到山上觅植物叶汁为食,傍晚飞到河边卵石坝里的卵石下栖身,秋冬季节在石头底下冬眠。沿河岸卵石较多的地方,很适宜“打屁虫”的繁殖。

臭屁虫是有名的臭气专家,它们具有臭腺,在幼虫时位于腹部背板间,成虫时则转移到后胸的前侧片上,遇危险时便分泌臭液,借此自卫逃生,这使它“臭名远扬”。

“臭屁虫”学名九香虫,春夏季节,爬在农作物的茎叶上吸食浆液,不留心碰上它,便放出一种奇臭难闻的气体,使人避而远之。

扩展资料

特征是前翅为半鞘翅,很多种类的胸部愎面有臭腺,能分泌似臭椿气味的挥发性臭液。

为害植物的主要为蝽科,其种类最多,成虫、若虫将针状口器插入嫩枝、幼茎、花果和叶片组织内,吸食汁液,造成植株生长缓滞,枝叶萎缩,甚至花果脱落。

小部分种类是肉食性。蝽象的若虫和成虫有假死性,部分种类成虫并有趋光性和趋绿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椿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臭屁虫的  生活习性 福建和广东、广西一年发生一代,以性未成熟的成虫越冬。越冬期成虫有群集性,多在寄主的避风、向阳和较稠密的树冠叶丛中越冬,也有在果园附近房屋的屋顶瓦片内越冬。越冬期间,如有温度回升至15℃以上时仍活动取食;当温度在10℃以下时,多不活动,亦不起飞,突然振动树枝,即行堕落,是人工捕杀适期。翌年3月上旬气温达16℃左右时,越冬成虫开始活动为害,在荔枝、龙眼嫩梢或花穗上取食,待性成熟后开始交尾交卵,每次产卵14粒,排列成块。一雌产卵5-10块,最多达17块。卵多产于叶背,约占80%,叶面占15%,花穗占5%,此外,还有少数卵产在梢枝、树干以及树体以外的其他场所。对一株树冠而言,多数产卵在树冠的下层。成虫产卵期自3月中旬至10月上旬,以4、5月为产卵盛期,卵期长短与温度有关:平均气温18℃左右时,卵期20-25天,温度20℃时为20.1天;25℃时为12.6天;27℃时为9.5天;30℃时为7.8天。
  若虫于4月上旬开始孵化,第1龄若虫期平均21天,2龄8天,3龄10天,4龄17天,5龄26天,共经过82天即羽化为成虫,但最长经过116天,最短58天,5-7月间若虫大量发生数量最多。初孵若虫群集卵壳附近,经数小时后开始分散开来,若虫喜栖息于枝条的顶端,在花果枝上刺吸为害,吸取嫩枝、嫩芽、花穗、幼果的汁液。常引至严重的落花落果。遇风雨则逃避叶背,受惊扰时射出臭液以自卫,或即行下坠,掉落地上的若虫,不久又可飞回树上。3龄以上若虫抗药性增强,5龄时最强。6月间始见新成虫出现,7月中旬羽化成虫最多。旧成虫于6月份后陆续死亡,成虫寿命203-371天,平均311天,成虫喜在嫩梢、花穗和果穗上吸食,在龙眼、荔枝园中以多花果、多嫩梢的树上发生最多。从第五龄若虫至新成虫这段期间,大量取食,积累脂肪,准备越冬,抗药性强。春季恢复活动后的成虫,经过生殖发育,代谢旺盛,脂肪消耗,自然抗药性下降,这时是化学防治的适机。
  防治方法 ①药剂防治。3月间越冬成虫在新梢上活动交尾时喷药一次,至4、5月低龄若虫发生盛期再喷1-2次,喷射敌百虫800-1000倍液效果甚好,或用20%杀灭菊酯2000-8000倍液。一般要求喷药液量致滴水7.5-10千克,大面积连片荔枝、龙眼地区,可用飞机施药(敌百虫20倍液,每667平方米2-2.5千克)。②生物防治。荔蝽天敌有寄生于卵的平腹小蜂(Anastatus sp.),荔蝽卵跳小蜂(Ooencyrtus cotbetti Ferr.)、马来黄腹卵小蜂(O. malayensis Ferr.)和黄足小蜂(O. crionotoe Ferr.),以及荔蝽菌、螳螂、鸟类等,都应加以保护和利用,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在广东省已推广应用,福建省也已试验示范,在早春引入或繁殖积累足量的平腹小蜂,在荔蝽产卵初期开始放蜂,以后每隔10天放1次,共放3次,一般每次每株放500头雌蜂,当荔蝽密度大时,选用敌百虫液喷射,压低虫口密度后,再行放峰。③人工捕杀。捕杀越冬成虫,采摘卵块及扑灭若虫。④消灭成虫。冬季10℃以下低温时期,越冬成虫不甚活动,用带钩的竹竿猛摇树枝,使成虫坠地,集中毁除,但成虫不单在树上越冬,此法只能是辅助措施。⑤采摘卵块。3-5月荔蝽产卵盛期采摘卵块,集中放入简易的寄生蜂保护器中,保护天敌。⑥扑灭若虫。用竹竿扎草蘸以鲜牛尿、人尿,或捣烂虫体的汗液,或将扎有破布球的竹竿蘸上煤油,熏落若虫,但事前在树头堆沙或堆细土混草木灰,使坠落的若虫不容易上树,集中捕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10-21
中文名称:荔枝蝽象

英文名称:

中文别名:臭屁虫

拉丁学名: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

分布区域:

形态特征:成虫 盾形,雌虫体长22~27毫米,体宽13~17毫米;雄虫体略小,黄褐色。复眼l对,肾形,紫红色或咖啡色;单眼1对鲜红色,位于复眼之间。触角4节。喙4节。前翅膜区紫色且有光泽,后翅臀脉具梳状的强韧齿。臭腺孔1对,位于胸部腹面的中后胸交接处。雌虫生殖节腹面中央分裂,而雌虫不分裂。卵 椭圆形,绿色或黄色,壳坚,在中腰处有白色纹环绕,长约2.6毫米,宽约2.6毫米,每一卵块一般有14粒。若虫 共5龄。一龄体长4~5毫米,椭圆形,初孵时红色,渐变深蓝,触角4节,前胸背板甚宽大,两侧朱红色;腹背第4、5节及第6节间各有臭腺孔1对,能射出臭液,3、4节及6、7节间亦有臭腺孔l对,但不能放出臭液。二龄体长7~9毫米,长方形,黄褐色,腹背略带红色;中胸背板特别发达,末端两侧向下伸展,达于腹部第3、4节接合处;后胸小,缩在第2腹节的中央,腹部狭长。三龄体长10~12毫米,翅芽初见。四龄体长11~17毫米,翅芽明显,伸达第1腹节。五龄体长19~22毫米,翅芽发达,伸达第3腹节,出现1对淡色单眼。

为害作物:荔枝 龙眼

为害症状:成若虫吸食荔枝、龙眼的幼芽、嫩梢、花果等汁液,引起落花、落果及叶片枯萎;成若虫射出臭液于嫩叶、花穗及果实上,亦使此部位呈褐色灼伤状。当大发生时,严重影响产量,甚至使之失收。

分类属性:

发病特点:一年发生1代。在广州地区卵期10~15天;若虫期82天,其中一龄2l天,二龄8天,三龄10天,四龄17天,五龄26天;成虫平均寿命约310天,最短的203天,最长的达371天。
   以成虫在荔枝、龙眼树上越冬,少量在其他果树或房舍、草堆、砖瓦缝隙处。翌年春2、3月间处出活动为害,并进行交尾产卵。一般长势旺盛,枝叶浓密,花 果累累,通风向阳,靠近村庄的荔枝、龙眼树上,虫口密度较大。4、5月为产卵盛期,7、8月直至10月初仍可采到卵块。雌成虫交尾后约lO天开始产卵,卵多产于下部树冠的叶背,部分产于花穗、果梗或枝条上,通常每次产卵14粒,排成2~3行。每头雌虫一生产卵4~5次,多的可达lo次。初孵若虫有群栖性,数小时后散开。一、二龄若虫受惊则自行脱落,阳光强烈高温的中午也会自行掉落地面,以后又沿着树干爬上枝叶。三龄以后的若虫受惊则射出臭液自卫,亦有趋向花果、嫩梢的习性。新成虫于6月中下旬始见-直延长到lo月,但当年不交尾产卵。
  

流行动态:

防治方法:(1)在早春越冬成虫尚未大量产卵前及4月下旬或5月上旬,各喷药1次,药剂可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
   (2)每年早春荔枝蝽蟓产卵初期开始释放平腹小峰,以后每隔l0天放一批,共释放3次,每次峰量视虫口密度而定,每株荔枝树上有荔枝蝽蟓150头左右时放峰600头,超过400头时,应与化学防治结合,先喷射敌百虫液,待压低虫口密度后再放峰。
   (3)冬季低温时期(10℃以下),突然猛力摇动树枝,使越冬成虫落地然后集中烧毁;在产卵盛期采摘卵块并集中烧毁。
  

主要天敌:

常用药剂: 敌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