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文明中为什么只有中国文明一脉相

如题所述

华夏文明所以绵延至今,有五大原由,也就是优势:
其一,是地缘优势。中国是西南东低,东南两面靠海,北西两面高山阻挡。外族入侵华夏大地,消灭华夏文明,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能从海上来,能翻过高耸入云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昆仑山脉,这些高山大川方圆数百公里,纵深大,人迹罕至,无路难行。对于远古国力不强的外族人是无力征服这些高山大川的。不要说进来难,出去也难,还要征服这里的人民,他们的给养怎么解决?这一系列难题,从客观上保护了华夏大地的安宁。从海上来必须有庞大的战舰,能登陆站稳脚跟,又能打败这块土地上的军队。展望几千年的世界史,能够征服华夏这块土地上的国家还没有建立。
其二,人口优势。据了解,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人口已达到数千万,这在世界史上是罕见的。想消灭这样的国家必须有比这个国家更强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可是展望当时的世界,我们找不到这样的国家。尤其在我国周边地区,比较强大国家不多,即使有也是昙花一现,无力征服繁荣昌盛的中华大地。
其三,国家优势。从中国历朝历代演变情况看,中国五千年历史,有四分之三的时间国家是统一的,诸侯纷争四分五裂的历史局面并不长。另外,华夏民族从周朝开始已经进入封建社会,而且这个社会绵延3000多年。由于国家政局稳定,统治国家的皇帝又善于总结治理国家的经验,比较好的处理了国家、皇亲国戚、官吏和人民大众的关系,所以缓和了各阶层的矛盾,老百姓获得休养生息的时机,生产发展了,社会稳定,出现了几次值得称道的盛世。如西周的社会发展、汉武帝的鼎盛、唐朝的贞观之治、玄宗的开放、清朝的康乾盛世……由于国力强盛,外族入侵往往不能长久,多以失败告终。华夏文明中虽然有两次入侵中原并取得政权,但只是皇权易人,从政治、经济乃至文化上仍沿袭过去的做法。这说明皇帝可以取代,但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不会变。
其四,文化上的优势。中国的文化在春秋、战国时代最为活跃,出现了诸子百家思想自由竞争的时代,儒、释、道三大学派三足鼎立,还有孙子、韩非子、墨子为代表的诸多小学派。从诸子百家的兴旺发达看出,2000多年前中国文化的构架己经形成,当然这种局面的产生得益于华夏民族上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发展。没有夏、商、周三朝的社会实践,也就没有后来的诸子百家的学术争鸣。文化上的优势一旦形成,任何力量也摧毁不了,政权可变,文化难改。何况,世界的潮流是落后的文化向先进文化靠拢。那时周边国家还处在蒙昧时代,即使有的民族也有自己的文化,但与全面具体,甚至包罗万象的华夏文化无法比较。这样一整套的文化可以抵御任何军事力量的打击而立于不败之地。
其五,华夏民族的宽容大度、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做法,也使中华文明更先进、更全面、更中庸。佛教、基督教等外来文化的引入,又丰富了华夏文明的内容。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我们找不到那朝那代的统治者将外来文明称为异端邪说加以取缔,严令禁止,不许发展的历史记载。而且,恰恰相反,对外来文明勇于学习,如历史上的张迁出使西域、班固出使西域、唐朝的丝绸之路、唐玄奘出使印度、明朝三宝郑和下西洋等,都是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交融互补,相互学习的范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30
1、地理因素:封闭性和区域性。东临大海,西北是沙漠,西南是高山,南方是原始森林。唯一的威胁就是北方游牧部落,所以筑长城,且游牧部落的文化落后于中原。

2、政权形式:中央集权,政治相对稳定

3、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强,很多次的入侵外来文化被传统文化所同化,相对强势。祖先崇拜的传统:中国人非常重视历史,国有国史,家有家谱,地方有地方志。

4、中国的人口优势,汉民一直在数量上远超入侵民族。

5、朝代更新频繁,不利于对文化的大量变更。

6、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自给自足。对于外来的侵略,表现出的是强力反弹,有限扩张。

7、中国的外儒内道是关键,儒家在规范社会,维护稳定有一套方法,儒家的政治思想把当权者和老百姓的关系比作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加上忠孝的观念和一整套相对应的制度设计,非常有利于统治阶级,即使是外来的统治者也乐于采纳。因此国家虽然没有了,但文明却保存下来了,很有包容性。道家哲学:老子的“以柔克刚”的辩证法,庄子的“活命哲学”,在屡屡亡国之际,是中国人活下去的精神支柱。以前提倡自我牺牲精神,受到过批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