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的是什么

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的是什么

个人品德。个人品德主要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及价值趋向,是个人道德自觉的结晶,也是社会道德规范、道德原则在个人身上的综合体现。

它涵盖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等各个方面。良好的个人品德形成是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的基础,有利于奠定全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石。

扩展资料

个人品德形成一般经过三个阶段:

一是学习。学习是个人品德形成的起点和基础,它包括道德知识、道德典范、道德经验的学习。人通过学习不断增强道德认识,提升道德境界。

二是自省。反省是外在道德规范内化的必经之路。一个具备了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会努力去促使自己按照社会公共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去行动,并能随时警醒自己的行为,及时调整以保证正确的方向,学会自省是道德主体成熟的表现。

三是践履。人的道德修养并不是脱离具体实现的“闭门造车”的结果,只有在丰富社会实践中,才能锻造出高尚的人格。当一个人具有了道德认知,就会在实践中躬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社会公德与个人品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07

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的是个人品德。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其中,加强个人品德建设是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重视个人品德建设,有助于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实际上也是要求领导干部加强个人品德建设。个人品德是“内在的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实现最终都要诉诸个人品德。

个人品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其道德行为整体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道德特点和倾向。个人品德既是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内化,也是个体作为主体对社会道德的认识、选择以及实践的结果,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活动个性化了的道德特质。

个人品德提高了,就可以“内德于己,外德于人”,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特别是当前,在私人生活领域存在大量法律与制度难以约束问题的情况下,必须坚持制度建设与个人品德建设并重,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扩展资料:

加强个人品德建设,须多管齐下:

一、是应提高人们的道德认识。要使人们具备高尚的品德,就必须使人们了解和把握社会各个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了解和认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荣、什么是辱,然后才能有一个明确的道德实践方向。

二、是应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有了某种道德认识,还需要炽热的道德情感,需要有一种对善的执着追求,在实践中形成稳固的道德情感。

三、是应锻炼人们的道德意志。如果没有坚强的道德意志,就不能在道德实践中克服困难,坚持善良和正义,抵制邪恶和私欲,也就难以形成高尚的品德。四是应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果人们对于道德规范能够自觉遵守,乃至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个人品德自然能不断提升。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加强个人品德建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2-15
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的是 个人品德
第3个回答  2018-01-18
个人品德具有基础性作用
第4个回答  2017-12-18
个人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