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该看的书

大学生都应该看些什么书籍和杂志?
我是学医学类的,还应该另外看哪些书籍杂志?
麻烦推荐一下,谢谢!

1.张爱玲:《倾城之恋》
2.马格利特·杜拉斯《情人》
3.考林·麦卡洛《荆棘鸟》
4.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5.渡边淳一:《失乐园》《男人这东西》
6.钱钟书:婚姻的镜子——《围城》
7.劳伦斯:《虹》《爱恋中的女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8.泰戈尔:《飞鸟集》《草叶集》
9.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10.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缓慢》
11.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
12.雪儿·海蒂:《性学报告》
13.德克旭贝里:《小王子》

第一章 假如爱情

14.让我来成全你的幸福——小仲马《茶花女》
15.灵魂的哲学与博——司汤达《红与黑》
16.越过爱情,看见备暧花开——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17.我爱你,与你无关——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8.这简直像戏一样——威廉·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19.爱永远不用说对不起——西格尔《爱情故事》
20.山在那里,你在心碎中微关——岩井俊二《情书》
21.充满暗礁的爱情海洋——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22.爱情终究成了一种传说——阿兰·德波顿《爱情笔记》
23.温柔而坚强——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24.粉色的小爱情——堀川波《我就喜欢你这样的地方》
25.有天堂,但是没有道路——北村《玛卓的爱情》
26.美与爱是独立的——川端康成《雪国》

第二章 生命本真

27.难缁糊涂的爱情与婚姻——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28.战火中成长的美丽与坚强——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29.用哲学来思考——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30.奥德修斯式的传奇——雨果《悲惨世界》
31.二十四小时,路过爱,走过禁区——霍桑《红字》
32.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曹禺《雷雨》
33.值得一生的等待——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34.再翅生命的人——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5.只有渺小的人物,没有渺小的爱情——西奥多·德莱塞《珍妮姑娘》
36.黄叶铺满地,我们已不再年轻——路遥《平凡的世界》
37.生佝寂寞,死的单调——萧红《呼兰河传》
38.爱上你的心——雨果《巴黎圣母院》
39.爱和欲的煎熬——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40.我的成长与战争共呼吸——安妮·弗兰克《安妮日记》
41.沉重的枷锁——张爱玲《金锁记》
42.在自我面前忏悔吧——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43.片刻的浮华盛世——莫泊桑《项链》
44.战争,让女人走开?——瓦西里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45.包容的爱还是彻底的恨——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第三章 诗意盎然

46.从“黑暗意识”中苏醒——翟永明《女人》
47.溶解心灵的秘密——舒婷《舒婷诗集》
48.爱,我们曾共同用有——叶芝《当你老了》
49.你最荚的气质足自由——惠特曼《草叶集》

第四章 非常生活

50.此幸福,彼幸福——杨绛《我们仨》
51.成长是日的,爱足过程——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
52.用另一个角度来看婚娴——老舍《离婚》
53.一个女人的城市传奇——王安忆《长恨歌》
54.爱情与食物的辩证关系——徐坤《厨房》
55.勇敢地被启蒙——高尔基《母亲》
56.跳来跳去,你跳得出生活吗——契诃夫《跳来跳去的女人》
57.棘心天天,母氏劬劳——苏雪林《棘心》
58.有时候,钱也是安全感——亦舒《喜宝》
59.一切只是私人生活——陈染《私人生活》
60.让它变成事实吧!——王小波《黄金时代》

都是经典的好书,抽时间好好体会吧。追问

那杂志呢?月刊的那种.

追答

《读者》、《大学生》、《意林》、《男生女生》、《青年文摘》、《时代》都还不错啦,还有一些时尚杂志,例如《ELLE》女生应该看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6-22
  大学时期必须要看的三本书
  1.《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 推荐指数5星 ★★★★★
  推荐原因:宏观上了解社会阶层的变动,让你做好觉悟,明白主流文化的重要性。
  “下流社会”这个术语一经在日本出现,立即引爆讨论。这本书以调查资料为基石,以消费市场为切入点,完整地剖析了日本社会各阶层的价值观及消费模式、思维差异。下流阶层的出现源于社会的阶层分化.收入的两极分化,导致学习机会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平等,结果社会阶层之间的互换流动性越来越差, 社会阶层分化形成固定化的倾向,同时不同阶层的"期望差距"也日益扩大,中流社会中欲望低下,能力低下的人群,开始形成“下流”。
  这本书通过以下的问题:你不考虑将来的事情,只是度过快乐的每一天吗?凡是嫌麻烦、个性散漫、生活不规整吗?呆在家中玩电脑游戏或上网一天都不厌倦吗?等等问题去分析了对于这些问题给予肯定火否定答案的人们10-20年之前和10-20年之后的社会阶层的分化。描述了过度最求自由的个性往往会把一个人推向“下流”阶层。
  在释放个性,我行我素的时代里,这本书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这本书通过统计学的角度让读者们感受到,一个人希望未来过一个比较满意生活,那么懂得自我约束和忍受孤独并且遵守社会主流规律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本书对于那些过于释放个性的年轻人带来一定的思考,同时也为那些在主流文化群体中兢兢业业的人给予一定的信心(明天肯定会更好的信心)。
  这本书的最大的特点在于,不像很多书一样,从个人的经验和看法总结经验和教训,而是从统计学的角度去分析社会阶层的流动。通过这本书的数据和分析我们从宏观层面上把我一个社会的阶层流动,可以让读者们对自己的未来做好觉悟。
  
  2.《我为青春狂》推荐指数5星 ★★★★★
  推荐原因:这本书会让你了解中国教育,能更好的认清自己,发现自己的能力,于书名不同是一本非常科普的书籍。
  这本书描写了高材生们的非常实用的学习方法和很重要的学习理念。同时,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们会更加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所擅长和不擅长。
  这本书的一句话,画龙点睛的描述了中国教育:应试教育是一种非常不平等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在“人人努力,人人有望”的似乎平等的口号下,实现的是真正的不平等。应试教育如同龟兔赛跑一样,让那些不擅长于陆地上赛跑的孩子们,硬要拉在陆地这个平台上,跟兔子进行“平等条件”下的赛跑。不言而喻,那些擅长于水上游走的鱼类,那些擅长于天上飞行的鸟类,则在这陆地平台上统统落后于兔子。如果想不落后于兔子,那么则相比于兔子要付出多倍的努力。所以,有人硬要说应试教育相当平等,那么它的平等性仅仅在于,不同的努力导致的相同的成绩,而不是每个人个发其能、个展优势成为人才的可能性上。
  读完这本书之后,不但会提高你对目前中国教育的认识,同时也会学到很多清华北大为首的高材生们的轻松快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无论在学校上还是在社会上都让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重要的是,通过这本书你将会更好的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擅长的领域,唤起自己心中的巨人。
  这本书的读者们,除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的颇大的收益之外,在爱情和恋爱上也会受到很大的帮助。这本书不仅探讨了男女在不同领域中学习能力的优势和劣势,同时通过幽默、犀利、科学的方式描述了男女对恋爱和爱情的思考模式的不同以及对策方法。
  整体上这本书非常符合在校学生和刚出社会的年轻人们阅读。单如果你未满15岁,那还希望在父母的监督下阅读,因为这本书有些对恋爱以及男人女人的看法过于超前,不知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是好是坏。如果你是为人之母为人之父,而且孩子还在上学,那么也建议你购买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同时也会给父母很多对教育的认识,让你的孩子更轻松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3.《富爸爸穷爸爸》 推荐指数5星 ★★★★★
  推荐原因:这本书进行财商教育,学校交的是专业知识,因此对于学生好说财商教育非常重要。

  多数人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的愿意无非是为了获得财务自由,过快快乐乐的生活。《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通过富爸爸和穷爸爸的视角去分析金钱对他们的概念和意义。通过这本书,读者将会从不同的角度深刻的理解很多人自以为知道的“资产”和“负债”的概念。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会了解到资产和负债不仅仅是会计学上的词语,更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价值观之一。
  如同富爸爸的名言: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之所以为了财富奋斗终身而不可得,其主要原因在于,虽然他们都曾在学校中学习多年,却未真正学习到金钱的相关知识,其结果就是他们只知道为了钱而拼命地工作,却从不去思索如何让钱为他们工作。
  此书,引起了广大读者对,“努力学习,找份好工作,过幸福快乐的生活”的思考。这本书不仅仅是年轻人,而是所有渴望财务自由的人都该读一读的好书之一。通过这本书你将会看到可能跟你与众不同的人们对财富的定义和思考。此书虽然欠缺操作上的一定欠缺,但是却有思想上的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上面的三本书是,很多老师和成功人士推荐给年轻人们的必读3本。《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从社会认知和自我阶层定位的角度上;《我为青春狂》从学习方法、学习理念的了解和良好自我定位的角度上;《富爸爸穷爸爸》从学习、工作、赚钱的关联和区别以及对金钱认知的角度上给予年轻人莫大的帮助。
第2个回答  2012-04-04
大学生该读些什么书
走进大学,生活轻松,空闲的时间比高中多了很多,除了上网和各种活动,读书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任何大学都有图书馆,不管是象征性的也好,还是实用性的也好,它是为你开放,供你实用的,所以不要客气。大学的读书不再是中学的思维,我们不主张没有头绪、大水漫灌的读书方法,也不赞同所谓“不谋其政”的自我封闭,只有那种有重点、有层次的选择才是真正的读书之道。
首先,是你的专业及相关方面,既然这是你的专业,在某个角度上说,你是有义务将其精髓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的,别让没上成大学的和其他专业的外行随随便便读两本书就能赶上你,即便你要考研,哪怕是跨专业,都不要随便让你这三四年除了考上研究生以外,其他方面一事无成,无论如何,名义上,你是学过这个专业的,理论上,你是应该懂行的,原则上,你是有必要学习的,怎么对得起这个名义、这个理论、这个原则,就看你的了。
其次,有关大学、创业、处世哲学和成功的书籍,尽管很多成功学的书已经如此泛滥,有的甚至荒诞不经,但是拿上一两本看一看还是有必要的,认识认识真正的大学应该怎样度过,认识认识未来的人生该如何规划等等,看看成功人士的观点和经历,这类书籍算是学习的一个指导和动力,总是有所帮助的,但必须同时你也保持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多角度丝毫,批判地接受,且适量而止,不必多读。
再次,畅销作品,书店最显眼的位置上摆出的书籍,可能很俗套,但是毕竟成为了畅销的东西,为了不随便掉队、被时代甩在后面,偶尔看一看畅销书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要鲸吞,同样要适量而止,不能喧宾夺主。
第四,发展性学习类书籍,怎么说呢,如果你是经济学专业的,读一读艺术方面的书或者心理学方面的书都完全没有问题,你的专业的水准,绝不能让外行随随便便就能学懂,同样,作为外行,也不要轻易被“专业”两个字拦在门外,想想你的高中,多少个学科,你该学不也学了吗?其他专业方面的东西,你大可不必如何细致地研究,你可以仅仅把它当做自己进步拓展的一个垫脚石,没了考试和复习的羁绊,你还真没准儿能在这个方面小有成就,虽然没有那个专业的证书,你也不要去稀罕,你有你的专业,你就想,懂心理学的不一定懂经济啊,可是你就是经济学专业的啊,优势一目了然。尽管心理学和经济学的重叠范围很难估计,但是未来有无限个可能,一旦用上的时候,就有可能是你人生不小的转折点呢。这里的“经济”和“心理”只是两个变量,可以换做其他的任何方面。
第五,修养性消遣类书籍,范畴很广了,各种经典文学,各种哲学,各种美学,各种理论,《圣经》啊、《红楼梦》啊、《麦田的守望者》啊、《资本论》啊、《万物简史》啊,等等,它们给你带来的帮助往往不是即时的,而是长远的,它们也不仅仅是你大学里的读物,很多东西影响的是一生,这类书籍浩如烟海,只能汲取其精华,感觉到自己的灵魂境界有所提升即可。
第六,快餐式读物,杂志、报纸以及所谓《求职技巧》啊、《商务礼仪》啊之类的,可以作为那种坐车、课间、睡觉前的读物,通俗易懂,也能起到即时的效应,读起来很快,记的也熟。
无论如何,这里不做任何强制性的推荐,也不做数量的硬性规定,你能读下来100本是你的本事,只读了15本也不算寒碜,哪怕之翻过3、4本也是你的成就,而让一个对文学不感冒的人成天捧着《简爱》和《复活》本身也不现实,让一个课时很多、任务很重的人把时间花在《神曲》和《荷马史诗》上也很不人道,各有各的追求,各有各的志向,让“读书”这样的活动毁了一个人才是个很残忍的事情。
总之呢,读书是个学习和陶冶的过程,有的书值得细读,有的书只配翻阅,有的知识需要受用一生,有的信息只算是过眼烟云,有的东西必须要懂,有的东西可有可无,有的需要详细分明,自成体系,有的只需零散记忆,用过便罢,有轻重、有主次地读书才能最有效率,带来最大的效益,无论是纸质传统书刊,还是网页、博客、论坛,都算是“书”的范畴,大学是你最后一次系统地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你迈向社会深海的最后一个休息站,不要辜负了这几年宽松、自由的生活环境,多读书、读好书是你最后一次大幅度提升自身价值的途径,工作以后便是全然的另一个世界。再豪华的教学楼、在整洁的宿舍公寓都只能在若干年后被你拱手让人,当满园的草木你都带走不了的时候,一定要带走一些可以带走的东西证明你真的上过大学。
第3个回答  2014-12-06
《富爸爸穷爸爸》和《我为青春狂》我也看过,写的都挺好的。富爸爸任何人都适合看,我为青春狂最好是学生看,很有启发的。
除此之外《如何阅读一本书》这种书籍也写的很好,很有启发。看起来很平常的事情其实大家都不太清楚。
第4个回答  2019-02-28
第一,专业课程。
多读原著,多看专业杂志。
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或是工科,其实大学所接受的教育都是基础教育,
在大学里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看看原著和一些专业杂志。
这有几个好处,
一是对学科发展脉络有个清晰的认知
二是可以对自己以后发展方向的细化在认知上有一个充分的准备;
三是对以后工作中知识应用一个指导的高度;
四是是除非以后你去做研究,
否则,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机会看这些书了,工作之后只会看应用型的书籍。
第二,激励类的书。
少看那些只会喊口号的所谓成功大师,
他们不会让你成为成功人士,倒是有机会让你成精神病人士,
如果真的需要激励,
建议多去看名人传记,他们的成功一定会有很多值得你去借鉴的。
在你成功之前,你没有太多机会接触成功的人士,
看他们的传记不失是一个和成功人士“交流”的好机会。
如果非要推荐成功学的几本书,
我想除了前几篇博客介绍的易发久老师的那几本书之外,
我也建议大家还可以看看安东尼。罗宾的一本书——
《唤醒心中的巨人》,关于调整我们的价值观的,还值得一看。
第三,人际交往类的书
大学生挺喜欢看这些书的,
其实看多了的同学就会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
好像都写的差不多,再看基本也是浪费时间。
为了节约时间我建议大家可以看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书就行了,
如果要最省时间,你只需要看一本,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
市面上很多人际交往类的书都是“抄袭”他这本书的。
这本书写得很通俗,教你的方法和原则也是最简单的,但很实用。
如果你觉得还不过瘾,可以再看看《菜根谭》。
如果两本书你都看了西方人强调的是由外到内的改变方式,
东方人强调的是有内到外的改变方式,
但结果都是一样,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如果你还是觉得不够深度,
可以读一读南怀瑾先生的《原本大学微言》,你一定会非常有收获。当代大学生最值得读的十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马丁。伊登》,《红与黑》,《围城》,《黑骏马》,《老人与海》,《战争与和平》,《复活》,《玉观音》。 还有
《季羡林散文》,《放风筝的人》,《穆斯林的葬礼》,《狼图腾》,《藏獒-强者的生存法则》《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唤醒心中的巨人》
等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