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那个"考霸"吗?

昨天在精华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说四川南充一个叫张非的哥们,从2003年开始,三次参加高考,两次被清华和北大录取。又先后从北大、清华退学。并且由于历次参加高考后,所在中学都会给他3000元至10万元不等的高额奖学金,所以很多人说他是“为赚奖金的职业考生”,大家怎么看这事啊?

先后考入北大清华又两次退学今年高考再成南充理科榜眼被网友指为“职业考生”———

2003年,他以606分的成绩从岳池一中考上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04年7月因7门必修课不及格遭遇退学;返回南充后他在白塔中学外国语学校(亦名南充十一中)复读,2005年再度以703分、南充市理科状元的身份被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专业录取;然而一年之后,他再度因为学分不够自动选择退学,在南充十中实际复读仅两个多月之后,今年的高考当中,他又以677分的成绩名列南充市理科第2名。

这一次,他的目标还是北大。

他就是张非,现名张空谷,还有一个多月是他24岁生日。让张非成为新闻人物的,并不只是他“进出北大清华如入无人之境”的神奇:2007年6月中旬,也就是高考结束后一周左右,一封名为《四川南充惊现职业高考考生,清华北大反复退学牟取奖学金》的帖子开始在网上广为传播,直斥他此举动机不纯。随后,川内一家报纸率先报道了此事,并引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跟进,还有评论将其称为“考霸”。至此,张非彻底陷入舆论旋涡的中心。凭什么他就能考北大、清华如探囊取物?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天才少年屡屡从名牌大学退学?假若他再被录取还会出现退学的反复吗?这一事件背后所折射出的又是什么?面对种种非议,一向木讷的张非传出清晰的“空谷回音”:我不是职业高考考生!

■考上北大、清华轻而易举 被指“职业考生”谋取重奖

2007年6月25日上午。南充十中校门口。

高考成绩当天刚刚公布,获悉自己分数的复读班考生们正围着班主任张正川老师热烈地交谈。一个短发高个的男生从远处缓缓走来,身上穿着一件蓝色的T恤,袖口还印有“清华珠海校友会”的字样。有人指着他小声地说:“看,新闻人物来了!”

张正川兴奋地冲他喊道:“张空谷,你晓不晓得你今年考了好多分啊?”男生摇了摇头。“才677分!比南充市的理科状元只少了2分!你娃考得不好哦!”张老师语气中略微有些遗憾。张空谷,也就是曾经的张非却显得满不在乎,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要是考得太好,别人更要攻击我了!”

此话并非空穴来风。2007年6月中旬,也就是高考结束后一周左右,一封名为《四川南充惊现职业高考考生,清华北大反复退学牟取奖学金》的帖子开始在网上广为传播。帖子里列举了张非2003年考上北大、获得岳池一中3000元奖学金;2005年从南充十一中复读考上清华,获得学校10万元奖励;2007年从清华退学以南充十中学生的身份参加高考,并且精确地估算出他今年的考分应该在680分左右,极有可能再度问鼎北大清华,“又将轻松获取南充十中的一笔重奖”。帖子首度提出了“职业考生”的概念,并直斥张非的“堕落”是一心只为赚钱。

很快,川内一家都市媒体报道了此事,并引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跟进,舆论一时哗然。然而在种种非议声中,一个不争的事实基础是:这孩子的确太牛了!每次都能考特别高的分数。所有曾经教过张非的老师都赞叹他“太聪明了”,张非现在的班主任老师张正川更是将“天才”、“奇才”的评价给了他。

■北大读书一年沉迷网络 7门必修课不及格被迫退学

14岁那年,初中毕业的张非考上了四川省的一所邮电学校,中专读了两年半,被父母接回老家后开始在岳池中学上高中。

“我小学和初中的成绩还比较好,高中就差点,因为学习态度不好。第一次参加高考只考了619分,但当年的题目比较简单。我的第一志愿报的是北大,结果没有被录取。”首次高考失利后,张非到岳池一中复读,结果考了606分。“那年题比较难,大家志愿都不敢报高了,我就冒冒失失报了北大,没想到运气比较好,我还以为只有去电子科技大学呢!”那年,北大在四川的录取线是604分。

考上北大,对于这个岳池县大佛乡的农家孩子而言无疑是个惊喜,岳池一中还因此给他颁发了3000元的奖学金,谁知这竟会成为日后被人攻击的口实。“上学的时候我是跟妈妈一起去的,结果去早了,还好北京有个熟人,在他们那里住了几天才去报到的。”刚进北大的张非对未来的规划就是好好读书,将来找个好工作。然而,“基础课刚上完一年,还没等到分方向就退学了”,退学的原因,正是沉迷上网。

张非迷上网络,最早要追溯到读中专的时候。起初是游戏,也有街机。据他自己陈述,高中住校,除了学习就是上网,有时候甚至是逃课去上网,当然主要是体育课。“当时我们家里没有电话,我在单位隔两天就会有班主任老师打电话来,说张非又没有到学校去上课了。”张非的父亲张道谊说。进入北大之后,计算机专业又为上网提供了便利,“很多同学也都玩游戏,但像我这么严重的没有”。结果一学年下来,居然有7门必修课不及格。北大的规定是达到或超过5门就要退学,老师通知家长来学校办手续,“说什么都没用了,当时真的觉得很绝望”。

张非的同班同学、现在北大读研究生的刘光磊证实了这一说法。“我们都知道有这个政策,听说他因为挂科被退学也不是很惊讶,因为他玩得太凶了。他也不着急学习,天天在宿舍打游戏,玩得还挺多挺杂的。有一次我去他们宿舍见过他一回,挺邋遢的,头发挺长,也懒得去理。其实他人比较聪明,稍微学习肯定没问题。”

在张非被北大退回后去复读的南充十一中,记者见到了盖有北京大学印章、编号为肄证字第2004014号的《肄业证书》和北大教务处出具的成绩单。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总共18门课程中,张非的高等数学(B)(一)、力学、线性代数、高等数学(B)(二)、电磁学、微电子学概论、程序设计实习等7门课程均未及格,最低的仅5分。“那还是平时成绩积攒的,因为我压根就没去参加考试。”张非说。

■回家乡复读成绩提高很快 被学校发现“退学隐私”

从南充市区出发,坐9路公共汽车颠簸近40多分钟后,会到达一个叫小龙的车站,这里就是张非从北大退回来之后复读的学校。原来叫南充市白塔中学外国语学校,股份制改造之后,又叫南充十一中。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张非的父母觉得离市区比较远,网吧比较少。

据十一中党支部副书记、团委书记何卫东介绍,张非是2004年9月份学校已经开学后招收的2005级复读生。“来了之后我们并不了解他的真实情况,因为社会青年也可以复读。但两三个月后发现他的成绩进步非常快,远远超过其他同学。找他单独问,他坦白了曾经从北大退学的情况,可我们还是不放心,因为如果退学手续不齐,那就违反高考政策了。当时我们就找他要了相关证件,包括北大肄业证、学校教务处提供的成绩单等原始资料。出于维护孩子自尊心和保护个人隐私的角度,我们并没有向其他同学说明这个情况。因为我们觉得,他既然来学习,说明他还是有志向的、上进的。”

■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小很多 他好像活在封闭的世界里

但即便经历了北大退学的惨痛教训,张非似乎也并没有马上从网络的泥沼里完全抽身。

据何卫东老师介绍,张非第一次放假就没有按时回家,最后是在市区的网吧找到了他。“这孩子智商高,情商低,跟人沟通、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自控能力也比较弱,所以我们没让他住学生寝室,而是安排在班主任老师家里。”

曾经在十一中教过张非化学的一位老师对记者说,其实张非刚来的时候成绩也不是太好,第一次月考只考了584分,化学才80多分,而满分是108分。“他就是学习心态不正常,贪玩。他的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小很多,22岁的人却像是16岁。他的头脑非常单纯,对社会周围的事情不在乎,甚至连对男女感情的感觉都没有。我曾经对他说:班上有个女生喜欢你。他的反应是:不会哦?是不是哦?但他对中学这一块的知识很熟悉,脑袋够用,能把老师讲的再现出来,每次化学考试不低于102分,最高达到107分。”

曾经先后在十一中和十中教过张非的语文教师唐旭洲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说,班上98个人,几乎大家都认识他,但他认识的不超过10个,“他好像活在相对封闭的世界里”。

■再次高考夺得理科第一 考上清华并获10万元奖金

2005年,张非以总分703分的高分一举夺得南充市高考理科第一名,十一中学的董事长寇德林决定向张非颁发10万元奖金。此事在当地的《南充晚报》上亦有报道。在十一中学的宣传栏里,张非和清华大学的名字赫然在第一排。

刘光磊告诉记者,张非从北大退学后又再补习考到清华,并且还考了个状元,这件事情在系里的网版上都传开了。“当时听了既惊讶也不惊讶,因为知道他水平挺高的,肯定能考上”。

但进入清华之后,张非的心情并不轻松。“在清华那段时间的经历,我觉得还是痛苦。因为当时自己压力很大,比较容易受伤。进去的时候年龄就比别人大,感觉很自卑。一些同学也通过一些途径知道了自己曾经被北大退学的事情,也有人讥笑。而在玩网络游戏方面,自己觉得已经有过教训,不会再重蹈覆辙,没什么警觉性,结果还是在这条路上一点一点滑下去。一学年过后,不及格的学分就有20多分。”而这已经超出了清华给的底线,无奈之下,他申请了退学。

■把名字改了第三度 参加高考第一志愿仍是北大

再度被清华扫地出门的打击,比前一次从北大退学更大。但此时的张非反而有点无所谓了,“经历了那么多事情,看开了。假如我当时进清华不是22岁而是60岁,肯定不自卑了。”他再次选择了复读。这次是南充十中,并且更名为张空谷。

十中执行校长陈祥林说,张非刚来报名的时候就知道他曾经被北大清华退过,也了解了他以前的情况,“他考了个状元嘛!而我们这里复读上了重点线是不需要交钱的。”不过当时也有个闪念,第一次报名不想要他,担心会给学校带来潜在的负面影响。“但他的父母来说情,我们也很感动。审查了他的报名手续,退学手续、户口转移、成绩通知单都看过了,他也没受过什么处分,或违反法律,程序上不存在问题,于是才接收的。”

陈校长向记者出示了清华大学教务处出具的学生退学证明原件,上面写着:学生张非,2005年9月入本校理学院数理基础科学专业学习,因个人原因于2007年1月申请退学。落款时间是2007年2月1日。

据曾经先后在十一中和十中教过张非的语文教师唐旭洲介绍,张非2007年1月份回来过,寒假在班上坐了三四天。农历正月初四本该上课他却没到班,一直到3月30日才出现,整整在网吧呆了40天,“人都变形了”。但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摸过电脑,连上厕所都在看书。“你说他没有自控能力吗?应该不是吧!”

跟张非在十中的同班同学袁海波说,他学习的时候非常专著,全身心投入,比如拿一本书可以看几个小时。“我就不行,比较好动。”袁海波说。袁这次考了630分,准备报北师大。“刚开始不知道他是谁,一段时间考试之后才发现,他实在太猛了!问张老师这是哪个?才晓得他是从北大清华回来的。”对于张非回来复读是否会对他们升学构成威胁,他的同班同学似乎并不这么看。“关键还是看你自己行不行!别人再孬,你不行还是没用!”

张非说,这次考试其实发挥得并不理想,最后一道14分的题都没做完。最终他语文119分,数学132分,英语143分,理科综合283分,总分677分,名列南充市理科第二名。

尽管班主任张正川还希望帮张非联系香港的大学,但张非自己的第一志愿还是北大。

当事者说

张非:

我不是"考霸"

就在张非等待今年高考成绩的时候,6月中旬,一封名为《四川南充惊现职业高考考生,清华北大反复退学牟取奖学金》的帖子开始在网上广为传播,直斥他此举动机不纯,并且暗讽为他提供复读机会的两所民办中学是帮凶,目的是为了买考生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网上的帖子都在假设

对于“职业考生”、“考霸”这些新头衔,张非也有自己的看法。“网上发帖子的人根本没见过我,怎么就说是经过仔细调查?你看他貌似通过其他人在求证,其实就是他自己在假设。他根本没见过我,也没求证北大清华的老师,完全在那里捕风捉影。最恶劣的一点是,他竟然把我的报名号公布出来,这就是影响录取啊!他根本没这个权力啊!”

记者问,那会不会是竞争对手有意发帖呢?张非回答:“有这个怀疑,但我不能确认。我不能学他啊!他把怀疑说成事实,我只是怀疑,但是现在没证据,也去网上发帖子申辩没意义啊!”他有些幽默地说:“也可能是个比较有正义感的人得出的这个结论吧!”对于这一事件是否会影响到他的录取和个人声誉,张非承认:“有点,这比前两次都重。”他的声音低沉了下去。

■学校否认是为了提高知名度

张非的父母也对这种说法倍感愤慨。“张非连续退学就为了10万元?他北大毕业进中关村,10万元不是大数字吧?”张道谊表示,假如为了钱,当初十一中奖励给张非的10万元,也不会再捐出去5万元了。

十一中的党支部副书记何卫东同样否认了“学校知道他曾经考过北大,招揽他来冲击状元以提高学校知名度”的说法。“发放奖金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家庭比较困难,没法完成学业,家里知道后非常感激,只要了5万元,说这些就可以完成大学4年的学业了。”何强调,一个学校的良性发展,靠状元是不行的,核心还是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记者手记

见到张非之前,我一直很好奇:这个考北大清华信手拈来的南充男生,到底是何方神圣?他真的是为了挣高额的奖励而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吗?在3天的采访过程当中,一个逐渐清晰的印象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他其实就是一个智商奇高的单纯孩子,尽管,他很快就满24岁了。

张非再上清华的时候,他的母亲还专门去北京陪读了3个月,希望他对网络的痴迷能够有所收敛。但张非却觉得很反感,因为那是对他的不信任。“他们总把我当小娃儿对待,虽然我有时候行为像个小孩,但你以为我真的是小孩啊!”张非对他的父亲当面这样说道。他也承认,自己的自制力比较差。

其实张非深知自己屡次退学对父母也是一种伤害,他甚至不敢去想他们承受的压力。他说再考上大学,新的生活应该有很大改观,因为自己再也没有退路了。他甚至还很郑重地劝诫他的复读同学:不要和他一样,过分沉湎于网络。

从表面来看,造成这一系列波折的是网络,张非自己也形容他上网上到“暗无天日,风云变色”。但我更认同张非语文老师唐旭洲的看法:痴迷网络只是张非没有生活目标的一个外化。他新的专业方向选择心理学,还表示假如读不成就改成哲学,其实是希望寻求一个自身的精神寄托。他的父母没法和他真正交流,他又自视甚高,不愿意和周围的人沟通,有几个人懂得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一个天才少年注定是孤独的,他更愿意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世俗的推断让他不由自主置身是非的旋涡,而媒体的推波助澜及舆论的草率鞭挞除了吸引眼球,不能给他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相反是不断的解释和不断的伤害。诚如一位老师所言,假如不能从根源上帮助张非解除心理的痼疾,下一次,他可能连复读都不会选择了。

6月25日中午,张非在记者的宾馆房间里给北大招办的老师打电话,开头就坦白说:我不是为了赚钱而退学,是因为贪恋网络挂科太多,最近那些报道都看到了吧,会不会影响我的录取啊?招办老师否定的回答,多少宽慰了他忐忑的心。那一刻,我看到了他对不可知命运的无助。

扼杀一个希望,往往比播下一个希望容易。对于张非,多一些宽容,多一个机会,在他的这个人生十字路口,应该比什么都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7-26
我觉得其实他不是所谓的“为赚奖金的职业考生”.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某天我刚好看到了一个关于他的节目
他其实从小有口吃,和小朋友说话大家都嘲笑他
他就比较自卑很少说话了
后来因为他父亲是初中物理老师
觉得自己的学生都不太行
就把正在上小学的张非转到初中读书
结果他的物理成绩比其他同学都好
就是由于这样,他年龄又小,成绩又特别好而且还是老师的孩子
自然的就被其他的学生排斥
这样他就养成了不爱和别人接触的习惯
不过他的成绩一直很好

他母亲是一个家属,平时对他也很照顾
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很好
他不会做的事情他母亲都帮他做了
后来他母亲把他送到一个邮电职业学校去读书
希望他能早点工作

由于年龄很小而且离家比较远
没人约束的他那时他就迷上了网络
学习自然一塌糊涂
所以就被学校退学了

被退学以后他回到南充读高中
由于他的学习领悟力非常好
所以他先后以高分考进了北大清华
但都由于生活无法自理而且迷恋网络功课不及格被退学

连他办理退学手续时他母亲到北京去
他都仍然在宿舍里玩电脑

后来回到南充他又继续读高中
可是读了没几天就去网吧了
直到3月底才回学校
进行有效的高考复习只用了2个多月

考完以后分数又很高
他志愿填的北大
但是北大不录取他

其实我感觉他也是个很痛苦的人
因为小时候的口吃留下的阴影和成绩异常好得到的自信
都让他无发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
或者是说他摇摆在极度自卑和自信中间

这时又没有人能给他具体的行为和心理上的指导
中国的高考制度就是
在高考之前孩子发生的什么行为都可以忍耐
只要他成绩好
这就造成了他的心理问题没被及时发现
而现在发现
却也没用了
就算他得了那么多奖金又如何
他最美好的几年都虚度了

他现在内心也很痛苦
但是已经成了高智商低情商的孩子了
只有不断地通过心理治疗
可能他以后才能过上正常的人生吧!~
唉,其实这些都是社会问题
只是他比较突出是个典型

现在的家长真的应该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成绩毕竟不是一切
高考只是一个过程
毕竟漫长的人生是需要他们自己走下去的
这就需要足够的能力来支持~

唉~高考发生的这种事情太多了
因为我自己就是老师的孩子
前段时间我父母同事的小孩
其实成绩挺好的
考上重点没问题
但就因为考试压力过大
导致精神有一点失常
还好他家大人发现地比较及时
送去治疗了
可现在这孩子都两眼无神
看着真是可怜

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
最终还是要考整个社会来关注
来改革啊~

打了这么多,其实真的是内心很有感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7-29
我跟他一个学校哈~~南充十中.
他不是骗钱的~他老家岳池嘛,我班上有好几个岳池的早都认识他了.都说他是人相当聪明,也还肯学,就是习惯差,自制力差.
这件事本来是南高抖出来想翻十中一掌的,说十中"买学生".但我觉得不叫"买学生",十中只是按正常程序收了一个不正常学生.另外本身是私立学校,肯定是有给大额奖学金的惯例的.但是这件事情倒也让我们十中增加了暴光率.从一方面说提高了知名度.
今年寒假我们高三都在补课,他却在外面网吧直接坐了3个月.把他妈给他的钱都用光了才回的学校.只在学校呆了2个多月.反正学校还有给他的奖学金的,他不怕缺钱~
寒假时候我跟我朋友都去网吧跟他玩过CS~他玩得是相当强啊~!~
第3个回答  2007-07-26
他只是不能控制自己
总是被游戏 使自己沉迷
然后考试不及格科目太多
才被退学的
我觉得他其实内心应该还是挺不错的
要是自制力好点
一定会很有出息的
第4个回答  2007-07-26
报纸有登.感觉上不是骗钱的.他好像自制力很差..所以才整天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