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面裙名字由来 马面裙有怎样的历史?

如题所述

马面裙,又称“马面褶裙”,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一种,以其独特的四个裙门设计而著称,这种设计使得裙子两两重合,侧面打裥,中间裙门重合形成光面。这种裙子起源于契丹,是为了适应游牧民族骑马的需要而设计的。裙子的前后面各有一个裙门,方便骑马时穿着,两侧的裙门则便于骑马时开合,同时保持了裙子的整体性,避免露出腿部。
马面裙的历史悠久,从辽朝开始,一直延续到元明清时期,都是中国服饰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代,马面裙与袄的搭配成为女性服装的经典样式,袄裙成为当时女性的主要装束。明代妇女的裙装以马面裙为主,裙子上半部打褶,下半部装饰有各种图案,如蝙蝠、云纹、灯笼等,寓意吉祥。
清代的马面裙更为复杂,褶子更为细密,有的甚至达到百褶。清代的马面裙注重装饰,常以刺绣等工艺来装饰马面部分。马面裙不仅出现在服饰上,还常见于戏曲表演中的服装。
至于“马面裙”这个名字的由来,一直有些困惑。直到人们发现古代城墙中的一个结构也被称为“马面”,这才解释了这个词的含义。“马面”在城墙中是一种防御结构,也称为“台城”。这个结构在古代并不陌生,与“马”或“牛头马面”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当明代提到“马面褶”时,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城墙的“凸褶”结构。
尽管有关“马面裙”名称的起源还有待进一步证实,但可以确定的是,它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