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人来说,复读一次都是一场心理和身体的挑战,那么复读多次的考生到底是怎么想的?

如题所述

对于普通人来说,复读一次都是一场心理和身体的挑战,那么复读多次的考生到底是怎么想的?应不应该、值不值得呢?我觉得,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状况和现实需求,要区别对待。

2001年4月3日,国家教育部公布了高考改革新举措,取消考生“未婚、年龄不超过25岁”的限制,允许25周岁以上的考生报名参加高考。

当年,便有16265名大龄考生走进考场,占全国报名总数的0.36%,最后有1900多人被录取。这一政策的开放,确实让不少人重燃信心,也重拾了旧梦。

既然大龄考生在高考政策的允许范围内,那么选择考与不考,就是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他们当然可以考,这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但是重复多年考试的选择、非名校不上的做法,究竟有多少现实意义,却是可以探讨的。

梁实和唐尚珺,恰恰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案例。据媒体报道,梁实除了是高龄考生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民企老板。他之所以执着于参加高考,并且非四川大学不上,和自己出生知识分子家庭,一直有个名校梦有关。

对于梁实来说,家庭经济生活早已经不是问题,参加高考无非是志趣问题,甚至可以看作是一种精神消费。

而唐尚珺的情况则不然。他从2009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后,就一直选择复读,一直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准备高考上。家庭条件比较困难,还曾经历过父亲病重无钱医治,从中国政法大学退学挣2万块的“复读招生费”。

而且,唐尚珺曾先后被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重庆大学这样的全国重点大学录取,但却仍执着于中国科技大学。

鉴于唐尚珺的现实条件和境遇,可不可以有些变通呢?事实上,唐尚珺当年也完全可以通过贷款或者其他渠道来筹集那2万块钱,然后等到毕业工作挣钱后再偿还。而如果唐尚珺早些年就选择一所不错的大学就读,然后毕业工作,难道挣不到2万块钱吗?

要知道,这12年,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是最黄金的12年。在依循自我志趣的同时,也有必要量力而行。如果因为这份执着,给自己和家庭造成了一定的负担,甚至是一定的伤害,就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这份执着究竟有无必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13
复读多次的考生通常是经过深思熟虑并经历了一些困难后做出的决定。他们可能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心血来准备考试,但最终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还有改进的空间,或者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因此决定复读。

复读多次的考生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心理和身体上的挑战。心理上,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焦虑、失落甚至自卑。他们可能需要面对身边的人的质疑和批评,这可能会对他们的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身体上,他们需要忍受长时间的学习和备考,可能需要减少社交活动和娱乐时间,这可能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不过,复读多次的考生通常会坚持自己的目标,并且会采取更加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成绩。他们可能会寻求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如请教老师、参加培训班或找到学习伙伴。他们也会更加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采取适当的休息和锻炼来保持良好的状态。

总之,复读多次的考生通常是有明确目标、有决心和毅力的人。他们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和坚持达到自己的目标,虽然面临困难和挑战,但他们会不断寻找解决办法并持续前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