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方人,去南方生活会有如何不适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作为南北方都生活了几十年的人,我体会是主要有三大方面的不适应! 第一是语言的不适应:

所有南方的方言都比较重,这是要去南方的北方人最先遇到的大问题。 记得我八岁随军到了四川,由于听不懂方言,让我的学业输在了起跑线上。更不要说广东话,闽南话之类更难懂,可以肯定的说,北方人到南方最大的不适应,就是交流上的困难,而且岁数越大的人,在越小的城市感觉越明显, 如果到了县以下的乡村,那几乎就无法交流了。

第二是气候的不适应:

大家都知道北方是阳光充足干燥季风,冬天干冷的气候多。 而南方多半是阴雨湿冷,一年四季,雨季丰富,但非常潮湿,特别是到冬天,阴冷湿凉,又没有暖气,让虽然寒冷,但有暖气的东北人无法适应。尤其到了夏天,一般温度都在30到40度之间的江南,确实让人感觉到桑拿蒸浴的滋味, 再加上北方人多半身高体阔块头大,那天热的时候汗流浃背,真如同被煎熬一样。

第三是饮食的不适应:

东北人以炖菜面食为主打,而南方则以麻辣稻米为主食。 东北基本上做菜不放辣椒,而南方所有的菜很少不放辣椒;东北的炖菜比较咸,南方清淡,甚至偏麻辣酸甜,北方人根本吃不习惯。此外,南方人的饮食习惯是从早到晚少吃多餐,半夜还在吃宵夜;而北方人是少餐多食,冬季漫长多数吃两顿饭,因此饭量比较大 ;南方爱蔬果,北方喜主食。

总之,作为北方人,要去南方,我认为岁数越小越好适应,岁数越大越难适应。尽管包括大到气候习惯,小到蚊虫叮咬等不适应的因数很多,但主要是交流,气候和饮食三大方面阻碍最大。如果选择去的话,请务必考虑好这些因素!

最不适应的应该是三点:

下雨,潮湿,冬天太冷

因为北方很少下雨,我都不买伞,来上海一年,我买了5把伞了,不是丢了就是忘了带,真不习惯,好麻烦。

然后就是潮湿,梅雨季节太湿了,不过随时开抽湿,这个比较好解决。

最后就是冬天太冷了,没暖气,有点难受,开空调也不如暖气舒服,怀念北京的暖气。

北方人去南方生活,刚开始还真的处处不适应。

最主要的是饮食上,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人以米为主。对于长期以面食为主的北方人,要面对一日三餐皆白米的现状,对于食欲上来说,影响还是挺大的。也许刚开始两天还能吃饱饭,等新鲜感一过,每到饭点,总想着吃碗面条,而再看到白米饭时,胃口就会大打折扣,真的是食之无味。

在气温上也会有所不适应,北方的气温可达零度以下,而南方的最低气温也在8度左右。冬季好说,而到夏季,一般的北方人都会感到炎热,并且南方夏季中的水份还大,不像北方属于干热气温,在南方出门走一趟,就会浑身出满汗,夏季梅雨天时,衣服一周不晒就会出现霉点,对于在北方生活惯了的人来说,这点也是挺难受的。

再有就是北方人洗澡不是太勤,因为天气的原因,一般情况下一周洗一次澡,而南方却不行,天天晚上都要冲凉。北方人洗澡是泡在大池子里,享受那种温水包容全身的感觉,南方人洗澡大多是冲一下,要的是速度。

北方人到南方生活,一段时间后也会渐渐适应南方生活的。只要熬过了刚开始的几个月。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话叫“水土不服”。现在的生活条件都较以前改变多了,有些眼下不太适应的生活,可以利用一些现代化的生活条件来改变一下,基本上不再存有“水土不服”的现象。

中国地域非常广阔, 历史 上通常是以秦岭和长江为分界线,将中国地域划分为北方和南方,相应的也就出现了北方人和南方人之分。可不要小看这秦岭和长江这一分界线,它可以算做南、北方气候的分水岭,也伴生着南方与北方饮食习惯、生话习俗、文化风格、人文氛围以至于性格特点的截然不同。在经济 社会 发展水平较低的过去,人员的迁徙、流动比较少,南、北方人员很少跨区域生活居住。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非常活跃,生产要素大范围交流互动,人员迁徙非常便捷,尤其是近些年南方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比北方要形势喜人,造成了大量的“孔雀东南飞”的现象。

作为久居北方的人,咋一到南方去学习、工作和生活,不论是短期的学习,还是长期的工作或定居生活,都会有多方面的不适应,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并努力的去适应。北方人对南方生活的不适应也是因人而异的,不能一概而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就是气候方面,北方的四季更加分明一些,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冬天寒冷,冬季漫长,天寒地冻,但是房间里都有取暖设施,呆在房间里非常舒适。可是南方的冬天既潮湿又阴冷,房间里没有暖气,呆在房间里寒冷刺骨。夏季里北方普遍比南方要凉快,南方潮湿闷热天气要比北方时间长。再有北方普遍要干燥一些,南方比较湿润,雨水要多一些。这些是需要北方人初到南方首先要适应的。

(2)其次就是饮食方面,北方人的主食以面食为主,东北人虽然也是以大米为主,但是东北的大米非常好吃,南方是以大米为主且南方的大米远不如东北大米好吃。东南地区的莱偏甜,西南和两湖地区的菜很辣,广式莱更是令北方人不好接受,北方人的胃和口味能否适应南方的风味也是决定了北方人能否扎根南方的重要因素。

(3)第三就是人文方面,通常情况下北方人性情比较粗犷,性格直率,比较粗线条,有的时候显得急躁、冒进,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北方人办事规则意识明显欠缺。而南方人性情偏细腻,做事情不急不躁,而且心眼比较灵活,主意点子就是多。最关键的是南方的市场经济发达,市场机制完善,办事情讲究规则意识,严守合同和承诺,这就需要北方人到南方工作和生活时一定要适应。

北方人到南方工作和生活中需要适应的还有多个方面,以个人之见仅举几例,不一定对,供参考。

生在北方,因北方天寒,享受温室生活,在南方冬天,北方人确实不习惯,感觉寒冷,南方还要干活,比北方人幸苦。

一、冬天没供暖,屋内比屋外还冷。

二、南方人没有北方人那么自来熟,交流起来有地域差异。

三、饮食上也不适应,尽管到处都有面食,但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老公东北人,东北最冷时气温可达零下40℃。来南京待了若干年,自愈了经久不治的鼻炎,就是夏天和冬天人在房间时,必须一直开着空调,我想这应该是小时候冻怕了吧,他还希望有时间可以去一趟三亚

我觉得人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有的人出差到了一个陌生地方,好多人第一晚上睡不着觉,过了一天后就适应了。做为北方人刚到南方,起初有些不适应。我爸妈从东海舰队转业后,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开发东北粮仓北大荒,在北方生活了30年,他们适应了北方生活水土和习惯。

而我从小在北方长大,后来调回湖南老家工作。 刚刚回来水土不适应,第一个夏天,就长火疖子,也叫疖疮,打了几针青霉素,过了一段时间就好,以后再也没发生过了。如今在老家湖南生活了30多年,风土人情、饮食习惯、炎炎夏季、梅雨季节没什么不适应的,要说最大感觉不舒服的就是冬季下雨潮湿的天气,冷不讨厌,讨厌的是潮湿,经常要晒被子。到处是湿漉漉的。不仅北方过来的人感觉不适应,就是土生土长的人,他们虽然没在北方生活过,但他们也不喜欢潮湿下雨的天气。也说这样天气会影响人的心情。总体来说南方的气候还是好一些,尤其立秋过后,一天比一天舒服,长达3个多月不冷不热的季节。在湖南的冬天潮湿下雨的天气,一般都集中在12月中下旬和元月,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在湖南也有一些实用取暖去潮的设备。即使在三九天的冬季,就是不开空凋,房间也能保持人体舒适的温度。

无论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在那里生活久了都会适应下去。一方土养一方人,这样的不适应没什么可比较的。关键哪里有工作,有更多钱赚的最关键的。

我算是北方人,在上海生活了五年。最不适应的有两方面,一是听不懂上海话;二是洗澡泡澡堂不方便,家家基本上都是冲淋浴。高档温泉浴也有,但是消费不起。

我是七十年代调动江西省工作的。首先是气候不适应。做为东北人很难忍受潮湿,雨☔️多,有时连着下一个多星期的雨。东西经常发霉长毛。一到晴天到处是晒被子,衣服,用的,吃的,什么都晒。到了7月不潮湿了 ,可是干热爆晒,特容易中暑。立秋了还很热,冬天很短,很快又立春了。吃的方面,因为是三线单位,都是哈尔滨人南迁去的,仍然保持了原有的生活习惯。语言方面大家都讲普通话,就连当地的老乡都学普通话,我已经离开那里很多年了,不知现在怎么样。这就是我在南方生活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