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后见之明,不做事后诸葛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事后诸葛——误导你的切身体会——让你对世界的理解产生偏差。扭曲事情的回忆和解释,甚至归功于己,诿过于人。

人是“为自己的行为寻找意义的偏执狂”,我们往往是正着生活,倒过来解释,一旦行动就会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合理化。《社会心理学》中介绍,人会把成功归因为自己的贡献,诿过于人,甚至会“篡改”自己的记忆,把你的行为和结果,作合理化和一致性的处理。理解世界必须通过你自己的切身体会,否则就是空洞和缥缈的,这样会对自己产生很大的评估误差。

工程学上的“反向”或者说“后发效应”— 结论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是否可行、涉及到的2次和3次高阶效应),容易引发“后见之明”,造成错觉-“让你认为自己知道的很多,头脑很清晰”。让你觉得是“诸葛亮”,你看啥啥不过如此吧,要是当初我不是因为。。肯定做成。。。

后见之明,还很容易造成错误归因,其中特别关键的“相关性 与 因果关系 混淆的谬误”。相关可以用来做预测, 如果A发生了,B有大概率伴随发生。相关不是因果,无法通过做A—》获得B,有可能是A-〉B,也可能B->A, 还有可能是另外的一个关键因素C 导致A和B。归因错误,又无法快速验证的时候,往往造成你误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把努力和资源投入错误的方向。

如何避免事后诸葛亮,无他唯有真实记录思考和行动的全过程:

0. 首要的是对自己坦白真诚,绝不自欺,不要有 自己是焦点和中心的错觉,其实大家没有那么在意你,根本不会关注你的状态和心情。对于自我的过度关注,会激发各种非理性行为。

1. 个人的日志,通过日志记录下第一手原始材料,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敲响“自己”;

2. 他人的信息输入和新视角观察,旁观者没有动机帮你粉饰,避免盲点。

3. 用理性约束直觉,有同理心对抗对别人的批评主义,用深刻理解代替错觉。

4. Open your mind, keep on surprise yourself,and go to the place never been to.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