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的功效

如题所述

  由于羊肉味甘性热,大家都会怀疑:夏天吃羊肉会不会上火?因此很多人认为羊肉只适合冬令进补,夏天食用则不合时宜。但中医专业人士认为,恰恰是夏天吃羊肉,可以助体内驱寒解毒,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及高温天抗病能力十分有益。

  羊肉有补虚祛寒、温补气血、益肾补衰、开胃健身、助元益精之功效,妇女产后无乳,可用羊肉和猪蹄一起炖吃通乳效果好,体弱者,小孩、遗尿者食羊肉有益,羊肉可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有助消化,尤适用于体虚胃寒者。

  羊肉含钙、铁较多,对防治贫血,骨质疏松等有一定益处。

  羊肉还有安心止惊和抗衰老作用,寒冬常食羊肉可益气补虚,防寒暖身,增强血液循环,增加抗病能力,但羊肉性温偏热,凡外感发热、牙痛、口舌生疮、体质偏热者,不宜夏天食用。

  中医专业人士介绍,俗话说,“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据《本草纲目》载,羊肉“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益肾气”,是助元阳、补精血、益劳损之佳品。常吃羊肉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及抗病能力十分有益。

  由于天气炎热,夏季里人们生吃蔬菜瓜果的机会较多;为了躲避炎热,室内长时间冷气开放;冰镇饮料、冰淇淋等解暑之物,整日冰不离手,这些都易使人的脾胃受寒;加之夏天气温高,人容易出汗,耗气伤津,故此部分人会出现脘腹痞闷冷痛,喜温喜按,不思饮食,头身困重,大便稀薄且次数增多,舌淡苔白等症状,中医辨证多属于脾胃虚寒或寒湿困脾等。对于这一类人来说,在夏季吃些羊肉是有益处的,适时的多吃羊肉可以去湿气、避寒冷,暖胃生津、保护胃肠,这与《黄帝内经》所载“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也是契合的。

  夏天吃羊肉,只要采用清淡的烹调方式、菜谱的设计和进食的方法,便是最佳的温性 夏天宜选用目前流行的清炖牛羊肉的做法。此种做法是将新鲜羊肉洗净,放入沸水中煮开后,将沸水倒掉,再倒入沸水,只放少许的食盐、大葱、生姜。这种制作的羊肉,味道鲜美,不油腻,又因不含辛辣燥热的调味品,在补充营养的同时,又无食后上火之虑。

  伏羊就是炎夏入伏的羊肉,从初伏之日开始,在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吃羊肉、喝羊汤是历史悠久的饮食传统。继承这一习俗的地方,除了江苏徐州地区、滕州地区、萧县一带,还有上海奉贤的庄行地区,每年在这些地方都有盛大的“伏羊节”举行,甚至“伏羊”习俗已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说,入伏吃羊的习俗源于对炎帝和祝融的崇拜,以及对彭祖善于烹羊的传承,最早盛行于汉代。汉代扬晖在《报孙会宗书》说:“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现在这种习俗流传下来,入伏后新麦成熟,新酒酿成,羊肉肥美,许多羊肉馆在这一天都推出全羊宴。人们每天早晨5点多钟就赶到羊肉馆,点上一桌子羊肉、羊肝、羊肚之类,就着烧酒,大吃大喝,一顿往往能吃2个小时,吃得酣畅淋漓,痛快非常。据当地人介绍,这样吃过之后,过冬就不用怕冷,羊绒衫也不用穿了。不到上午10点,羊肉就脱销了,吃了“头汤羊肉”的人还不过瘾,往往要买大包羊肉带回家,给亲朋好友品尝。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尤其是入伏之后,是一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皮肤毛孔张开,将体内多余的湿热排出体外,汗液蒸腾过程中消耗阳气,人体阳气外发,体内的阳气特别是中焦脾胃阳气相对较虚,即所谓的“伏阴在内”,所以人们需要维护阳气。

  但是很多人贪图凉爽,长时间吹空调,大量食用冷饮、凉茶等苦寒食物,使脾胃受寒,加剧了体内脾胃阳气的耗损,积寒助湿,可导致腹胀、腹泻、食欲下降,腰背疼痛,头晕乏力,引发疾病。而且天气炎热,人容易出汗,食欲不振,只喜欢进食一些蔬菜瓜果,加上睡眠不足,造成人体收入少支出多的`情况,即使健康人在夏季也可能体重下降,即“无病三分虚”。

  这个时候适当摄取肉类,适当食一些温性食物,以温补体内耗损的脾胃阳气非常重要。《本草纲目》中称羊肉有“暖中补虚、开胃健力、补中益气”等作用,所以夏季适当吃羊肉可以发散、行气、活血、通窍、化湿,尤其是虚寒体质、阳气缺乏、血液循环较差的女性,羊肉可以缓解其腰、背、手足冰冷,胃痛,消化不良,肢疲软无力等不适。

  三伏天吃温补壮阳的羊肉,喝活血御寒的烧酒,因空调冷气而不正常收缩的毛孔尽可张开,大汗淋漓之后,不仅暑气全消,体内寒气也排除殆尽,阳气充足,一些阳虚阴寒内盛的疾病,到冬天也不容易发作。

   羊全身都是宝大多有食疗功效

  伏羊节上,人们吃羊都是从头到尾、从内到外,有清蒸羊肉、烧羊腿、烤羊背、羊棒骨等等。这种把羊“物尽其用”的吃法,自古就有。我国古代蒙古宫廷宴上,就有带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特色最丰盛的“全羊席”。在清代,全羊席也是可与满汉全席相媲美的大型宴席,清代才子袁枚的《随园食单》中记载了“全羊法七十二种”,将一只整羊的不同部位,或蒸、或烹、或炒、或爆、或熏、或炸、或汤、或羹……做成不同菜品,形色不同,口味各异,非常丰盛。

  全羊入馔滋味鲜美,最为难得的是,羊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有食疗价值。我国最早的饮食卫生与营养学专着《饮膳正要》大部分内容是关于如何用羊调理身体。如羊心有补心解郁功效,可治心痛、惊悸等症;羊肉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功效,可治虚劳瘦弱、产后病后虚冷、脾虚反胃、以及寒疝腹痛等症;羊肝有补肝益血、明目的功效,可治肝虚视力减退、青光眼、翳障等症;羊肾有补肾益精功效,可治肾虚劳损、腰脊疼痛、足膝软弱、耳聋消渴、阳痿遗尿等症;羊脂有补虚润燥、祛风化毒功效,可治肌肤枯憔、久痢、疮癣等症;羊骨有补肾、强筋骨功效,可治腰膝无力、筋骨挛痛、小便白浊等症;羊髓有益阴补髓、润肺泽肤功效,可治肺劳咳嗽、消渴骨蒸等症;羊蹄肉有补肾益精功效;羊头有补虚损、润五脏的功效;羊肚有补虚健胃功效,可治食欲不振、手足频热、尿频自汗等症;羊肺有补肺气、利水道功效,可治肺虚、肺燥等症。

   吃伏羊需要因人而异合理搭配

  食物和人都有自己的属性,中医讲究“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羊肉性温热,在冬季尚且不能多吃,在伏天里更需要合理地吃,才能达到补益身体的效果。

  1、体质偏热,阳偏盛,大便干结、心中烦热的人,不适合食用;有发热、牙痛、口舌生疮、咳吐黄痰等上火症状的人不宜食用。肝炎病人忌吃羊肉。虚寒性体质的人比较适合,但是羊肉和烧酒要注意适量食用,每天羊肉和酒均以1-2两为宜。

  2、不宜在温度过低的地方进食。这是因为羊肉或羊肉汤有散热、温经、通络的作用,“伏日”气温普遍偏高,人的机体急需散热、排汗,在空调房内温度过低,汗就排不出来,也就达不到散出内热的作用,甚至还可能带来其他疾病。

  3、最好采用简单的烹调方式、菜谱设计和进食方法。萧县比较盛行的做法是白切羊肉,煮羊头汤,将新鲜羊肉洗净,放入沸水中煮开后,将沸水倒掉,再倒入沸水,只放少许食盐、大葱、生姜。这样制作的羊肉营养损失很小,味道鲜美,不油腻,吃的时候蘸上盐和酱油,没有辛辣燥热的调味品,在补充营养的同时,又无食后上火之虑。

  4、可在膳食中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凉性蔬菜一般有冬瓜、丝瓜、菠菜、白菜、金针菇、蘑菇、茭白、笋等。吃羊肉时最好搭配豆腐,不仅能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的石膏还能起到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作用;若将羊肉和萝卜搭配,则能充分发挥萝卜性凉、可消积滞、化痰热的作用。

  5、饱食羊肉后,忌马上吃西瓜。西瓜性寒,进食后不仅大大降低了羊肉的温补作用,而且极易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所以民间流传西瓜、羊肉同食“伤元气”。另外,羊肉不能与田螺同食,否则引起积食腹胀;与板栗同食,容易不消化,甚至能引发呕吐;羊肉也不宜与茶同食,因为可引发便秘。

   夏季如何选购新鲜羊肉

  1、闻:气味正常,无氨味或酸味。

  2、摸:手感温润有弹性,不粘手,指压后凹陷能立即恢复。

  3、看:皮上无红点,肌肉有光泽,红色均匀,不发白、发黄、发绿。

   哪些人夏天应该吃羊肉?

  吃羊肉也得分体质,有的人体质偏寒,夏天可吃点羊肉,也不会有不适反应。对于大部分人,特别是一直呆在空调房里,又爱吃冷饮的人来说,吃点羊肉在三伏天也是一种选择。

   哪些人夏天不能吃羊肉?

  体质偏热的人就不要多吃甚至不吃了,而且羊肉含蛋白丰富,有的人吃多了也会过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