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科毕业分流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目前应采取什么样的办学模式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真正落实高中教育的双重任务呢?办学模式的设置,受到国情、社会需要、学生个性发展状况、教育方针等诸多因素制约。第三次全教会的召开,高考实行“3+X”考试,开办新高职等,为优化高中办学模式创造了必要条件。
一、优化办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1、应符合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侧重地对学生实施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力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奠定基础。
2、应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个人特长的发挥
国家建设需要各类人才。国家大力扩大招生计划,高校扩招并开办新高职,扩宽高校招生“瓶胫”,对于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对于缓解升学与就业矛盾,将发挥积极作用。这也为高中培养目标的多样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学生个性可以得到较充分张扬,对于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无疑将起到积极作用。
3、应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教学评价
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是广大有识之士对中学教育的殷切企盼。优化高中办学模式,使教学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那些少数生。
教学应当因人施教,因人施导。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高中前期阶段不宜分流,但因能力差异可进行分层教学;教育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高中后期阶段应当分流,进行分层、分类培养。从而实现中学的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
4、应使会考与毕业、升学与就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等更好地衔接起来。
二、“2+1”办学模式的提出及实施办法
根据上述四项基本要求,在现阶段以实施“2+1”办学模式较为合适。那么什么是“2+1”办学模式呢?
“2+1”办学模式概括地说就是:两年内结业,三年内毕业,会考与高考分段考试,二者发挥各自功能,相辅相成;升学预备教育与就业预备教育互为补充。
目前来看,会考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主要原因是对会考功能没有很好定位。实行“2+1”办学模式后,会考应作为结业考试测评的必须过程,试题难度要保持相对稳定,考虑到终身教育这一课题,可逐步过渡到会考社会化,使其功能进一步完善。
实施“2+1”办学模式的具体办法:
第一阶段:高中前两年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该阶段学校应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课的内容、计划等组织教学,要求每位学生掌握必修教材所要求的内容。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志向、需要等选择学校开设的限定选修课。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该阶段的会考不必各科都考。学生在高二年级结束前选择部分学科进行单科结业会考(考核可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共四档。亦可按百分制或其它办法划分)。至于考哪些科,由其下一阶段选择的学习方向决定。为提高效率,减少无效劳动,会考只考限定选修课。
入升学预科班的学生,须在其中任选至少3门课进行会考,但必须包含下年度升学考试时本人不考的所有限定选修课。实行“3+综合”考试后,会考可不考语文、数学、外语三科。
入职教预科班的学生,须在其中任选不少于5门课进行会考,但必须包含入预科班后本人不选修的限定选修课。
有能力者可以参加所有各科会考,以提前获得高中毕业证,成人或其他未获得高中毕业证的公民也可以参加高中毕业会考。
第二阶段:最后一年应根据会考结业成绩进行分流分类培养。
1、升学预科班:进入升学预科班学习的学生,参加会考的科目的结业成绩应当合格,德、智、体、美应全面发展。高考后,原会考时未考科目的高考成绩须达到毕业控制线(相当于会考良好水平的分数线),对全面考核合格者,发给高中毕业证书。否则,须参加下年度相关课程的会考,全面考核合格者再发毕业证。
没有取得高中毕业证者不得参加高考。
课程设置可根据高考考试科目设置要求开设,并可开设任意选修课。
2、职业教育预科班:随着新高职招生比重的大大增加和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新高职前景看好。在该班学习的学生,原则上只参加职业技术高考,但根据具体情况也可经学校或招生部门同意后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前提是已会考各科必须合格,取得高中毕业证。
职业教育预科班的学生,学业结束前应进行毕业考试,考试科目为本人会考时未考科目加上专业技术课。专业技术课考试(或考查)可由市级教育部门组织或由学校组织。全部合格者,发给普通高中毕业证并发给相应专业技术考试合格证。否则,参加下年度相关科目考试,直到全面合格。
课程设置可按如下办法开设:
基础课:语文、数学一至二门;
专业基础课:物理、化学、生物、外语、历史、地理等一至二门;
专业技术课:根据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考试科目或培养目标,每种专业可开设二至三门专业课。以上课程合计开设4至6门。
凡取得高中毕业合格证和专业技术合格证的考生,毕业后可凭证进入人才交流市场。劳动就业部门、用人单位在招工、聘用等方面应优先给予考虑。
参加高考的对象应为:具有高中毕业证的人员和升学预科班的应届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考也应逐步向社会化过渡,应当取消年龄限制,允许成人参加普通高考。
三、对实行“2+1”办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实行“2+1”模式可以做到:
1、学制基本上保持不变:用两年时间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年时间有侧重地学习某些课程,这有利于因人施教,有利于发挥学生潜能,对培养多层次人才有利。学生在校总时间仍为三年。对于特优生,二年级会考后可参加高考。
2、强化了会考功能:目前绝大多数省份都实行了会考,继续搞下去并不增加负担。作为承认高中学历的手段,省级常规考试(会考)是必要的。组织会考工作可以下放到市级教育部门.
3、便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标。
4、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和老师对这一模式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这样搞操作性较强,符合现阶段我国教育的实际;这样搞能够面向大多数学生实施因人施教,使他们可以较好地发展个性特长,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积极作用;这样搞对于减轻学生负担,优化教学环境具有正面效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