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医疗技术与20年前有什么变化?

如题所述

现在的医疗技术正在不断地进化,也有越来越多的新科技新手段出现在医疗行业。但是每一种科技的进步都离不开旧技术的基础,今天就跟大家一起看看医疗行业的进步技术。1.达芬奇机器人基础:做手术的操作流程与医生本人做手术的操作流程是相同的,如何操作靠的还是医生的知识储备。创新:用稳定的机械臂替代了人手,可以避免一些微小的颤动,让手术更加精准。2.纳米机器人基础:血液在身体中的流动,可以将药物带到身体所需要的地方,而纳米机器人也可以通过这样的途径来传递药物。创新:纳米机器人可以定点释放药物,这样药物在病变处的效力就会增强许多。3.器官3D打印基础:器官移植作为器官3D打印的基础,现在的技术只有活体器官才能移植,很多病人在等待移植的过程中就已经离世了。创新:把3D打印技术与器官移植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解决器官供体不足的问题。4.胶囊胃肠镜基础:胃镜和肠镜在医学上已经很常见了,把一个连着摄像头的仪器伸到胃/肠子里看看有没有什么病变。创新:把摄像头装在一个胶囊大小的仪器中,减轻了患者在做胃肠镜时的痛苦。5.心脏血管支架基础:支架解决的是血管堵塞的问题,在此之前是用另一段不太重要的血管来替代堵塞血管供血。创新:堵塞之后可以另开新路,也可以把堵的路挖通,支架就是在挖路。6.钢板钢钉基础:固定好摔断的骨头,让其自然生长。过去只会用外固定——石膏、夹板等,但很容易出现因为骨折端没有完全吻合而长歪的情况。创新:直接把固定的工具打在骨头上,能够达到准确的位置对接,对之后骨头的生长和愈合有很大的意义。科学不断在进步,医疗不断在发展,不知道之后会有什么样更新的技术和设备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每一项技术都离不开基础,打好基础是很有必要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2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增进农村居民健康,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我国从1994年就开始进行医疗改革试点,1998年医疗改革进入组织实施阶段。2000年7月,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得以全面展开。但从总体上看,改革成效甚微,农村卫生工作仍比较薄弱,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一、困扰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建国以来,农村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农村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合作医疗制度和乡村卫生队伍建设都取得显著成绩,对保障农村居民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原有的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失去了活力,农民的医疗保健相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1、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公共卫生支出的增长主要由于人员经费增长拉动,公务费和业务费几乎没有增长甚至下降。农村公共卫生的公务费和业务费中,政府支出逐渐走低,公务费和业务费从1991年的2.58亿元下降到2000年的1.84亿元,剔除价格影响因素,年均增长速度为-10.7%;致使公共卫生机构通过“有偿服务”进行“创收”,来解决业务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见附表1[1])。农村基层预防保健服务经费严重不足,预防保健工作有所削弱,某些已经消灭或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在一些地方时有回升,而且新发生的病种也有不同程度的流行。附表1:农村公共卫生领域财政支出结构趋势变化分析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政府财政公共卫生支出总额 7.49 8.27 9.14 11.40 12.70 13.90 15.68 17.33 17.67 19.66 人员经费 3.70 4.68 5.49 7.69 8.67 9.96 11.48 13.45 15.21 17.49 公务和业务费 2.58 2.12 2.08 2.10 2.21 2.15 2.01 2.05 2.10 1.84 项目补助 1.21 1.48 1.58 1.61 1.82 1.80 2.19 1.83 0.36 0.32 2
第2个回答  2020-11-22
现在的医疗技术要比20年前进步很多,现在的医疗水平确实很高哦。至于不能完全治愈的说法因人而异。简单来说,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医学介入治疗通过消除原发病因、减轻症状来延长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若疾病拖延不治或患者体弱易造成不可逆的器质性损伤就难办啦!疾病后遗症造成的机体功能减退和自然衰老所致并无本质区别。
第3个回答  2020-11-22
在过去的2018年是事业单位改革关键的一年,也就是这一年改革进入深水期,千万人失去事业单位身份,编制也向聘任制,备案制等灵活用工模式转变,那么在2019年,必然也还会有新的事件发生,其实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一下,毕竟距离改革完成线2020年,仅剩1年多的时间了。2019年究竟还会有哪些变动呢!

1、编制更规范

说起事业单位改革,那么对于编制的部分绝对是影响最大的,率先取消编制的是高校以及公立医院,这是因为教育及医疗系统占据了事业单位大头,其次是工勤岗,新招的人群不再有编制,老员工随着时间逐步收回编制,再就是生产经营类转企,这些已经实施的很成熟的,余下的也会在规定的2020年完成,可预见的是今后编制更为规范

2、工资定期调整

事业单位改革后,国家规定落实定期调整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提高基本工资占工资收入比重,具体的措施有,建立公立医院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让一线工作者更积极投身事业当中。

3、管理更为灵活

改革后,事业编取消向“聘任制”“合同制”转变,事业单位职工身份发生变化,大家各凭本事吃饭,机会也会更多

4、不再唯学历、唯论文评定职称

教师职称直接影响教师薪资,因此很多教师一门心思考职称,忽视学生教育,重点就放错了,今后会用新的评定方式来评定职称,比如教师品德、能力。业绩,让真正做出贡献的教师更有机会

5、鼓励离岗创业拿双薪

事业单位改革后将职称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创新或者创业,并可以保留3年的人事关系,能拿到双薪,对于有勇气有拼搏精神的职工是一个机会。
第4个回答  2020-11-22
当然有很大的变化,以前在看病是用人的真本事看病,而现在就不同了,不用人去看病是用科学的设配检查来看病,医生只是看图说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