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说70年代他月工资45块钱,一家四口够用,是真的吗?

如题所述

上世纪七十年代,正是父亲说的。我是60年代初出生的。70年代,我基本上在读高中,初中,高中,在农村当知青。我对当时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以说我既是体验者,也是鉴定者。那时候我的生活圈里没有富裕的家庭,没有同学,没有亲戚。就城市居民而言,贫富差距是存在的,但并不突出。比如像题主说的,家里有父母或者一方有固定工作,按月领工资。这样的家庭会更好。对于一个四口之家来说,月入稳定在40元对普通家庭来说还是挺不错的。

就我的家庭,邻居,亲戚来说,是可以实现的。为什么“四口之家”月收入不低于40元就好了?因为当时:第一,“物价水平”很低,人们只想“吃好穿暖”。一般没有高要求,没有高端货;

第二,当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似乎除了蔬菜、酱、醋和盐,其他的谷物、油、肉、织物、肥皂等。被带进“计划供应”的物品中,有票和代金券,如“自行车、手表、收音机”,这些都是高端商品(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有黑白电视,但普通家庭没有)。虽然他们也有票,但大多数人买不起。

第三,那时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除了过年和孩子开学的时候多花钱,每月的定期支出无非就是:通过购买粮票或者粮票购买一个月的家庭供应的粮油。就我居住地的大米而言,每十公斤的价格是“一元三十八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一个月一百公斤的粮食供应只需要十三块八毛。这可以说是一个家庭每个月最大的一次。另外,大部分蔬菜是按几毛钱一斤算的,盐是四毛钱一斤;肉是凭票供应的,有时候几个月买不到一次,每斤价格只有几毛钱;开学我交学费和杂费。我记得每学期2块钱3分钱。课本只有“语文、算术(语文)、自然(初中起的政治课本)”,合计不到一元;

就穿着而言,可以每年用布票买几尺棉布,在裁缝店缝一套新衣服。鞋子通常是母亲用“穿过的衣服”上的旧布手工缝制的,也要几块钱;当然治病是要钱的,但是那时候父母孩子很少去医院看病。如果他们有任何头痛或感冒,他们的父母会煮一些草药喝,这仍然很有效。一般来说,那时候十块钱的钞票叫“大团结”,大钞票可以买很多吃的。因此,当时纸币和硬币的使用量很大。就40元而言,在普通人眼里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对于一个四口之家来说,如果规划得好,每年还是会有一定的平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04
这肯定是真的呀,因为70年代工资45块钱已经是非常高的了,能够养活一家四口完全是正常的事情。
第2个回答  2021-05-04
70年代的物价非常便宜。一块钱就能够买到非常多的商品。当时的一块钱相当于现在两三百人民币,所以45块钱足够一家生活了。
第3个回答  2021-05-04
真的啊,七十年代一个月四十五块的工资算是很高了。当时得物价那么低,养活一家人绰绰有余,还能存下一笔巨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