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男多女少是为什么?

如题所述

我想背后主要有以下这么几个原因:
性别比例失衡
性别比例失衡在农村结婚难的问题上当属首要的问题,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
全国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23339956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38768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基本持平。
也就是说每一百个女孩子都要对应一百零五的男孩,就是完全匹配完毕,都还会剩下5个男孩找不到对象。
其次,数据报告中写明了“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基本持平”,这就意味着这种情况至少从2010年就开始了。
2010年往前推20-30年,也就是80后和90后这两代人就已经处于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状态了。
当然这还仅仅是全国所有城市、乡镇、农村整体的数据,具体到农村,这种比例失衡的问题就更加严重了。
受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更加看重自家有几个儿子。甚至在90年代,计划生育的影响下,很多家庭都会选择打掉女孩,只生一个男孩。
以我老家的家庭情况为例,我简单数了一下我邻居等十户人家的情况,其中男孩18个,女孩只有12个。当然这个数据规模量实在是太小,不足以说明全国农村都是这个情况。
但是在老一辈那里重男轻女的思想是全国统一的,所以我想农村真实的性别比例失衡问题一定是比全国平均或者城市的情况更为严重。
从这个方面来讲,注定要有一部分男生找不到老婆,因为同龄人中女孩不够。
会有人想既然同龄人不够,那我找大一点的或者小一点的不行么?当然不行,大一点的或者小一点的他们的同龄人中女孩也是不够的,基本轮不到适龄男青年去分。
为什么农村适龄男青年找老婆这么难?
​mp.weixin.qq.com/s/q4HWH1ikhV_7UqDJbDlk7A
“穷”也是一大原因
除开性别比例失衡的基本条件来讲,农村男青年窘迫的物资供给,也就是“穷”,是限制他们择偶的另一大问题。
在许多农村男青年中,他们本身没有多少学历,都是早早就辍学出去打工,一晃十来年过去了,还是在打工,甚至还是电子厂的普工。
并且他们一般都会选择沿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去务工,只有这些地方才会有他们的工作机会。
但是这也意味着不稳定,无法长期打工下去,一旦选择回到老家农村,那他们打工积攒的技能将毫无用处。
这一切也就导致了他们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甚至连积攒的钱财都不足以在农村目前这种高彩礼的卖方市场中博得一线生机。
我们也来简单算算这个结婚的账:
现在农村开始讲究一动不动,一动指的是“汽车”,这个很多家庭咬咬牙也就买了。而不动指的是县城的房子。拿我们县来说,房价基本在4000-5000,买套房子至少也是40万出去了。车子就按普通家用车10万,那也是至少50万打底了。
此外,农村家里的房子也必须得盖好,现在一般都是两层或者三层的小洋楼,我们就按照30万来算。这已经是非常简陋的了,现在农村建房也动辄50万就花出去了。
再算结婚的事,见面礼、彩礼,加起来至少也得20万。结婚三金、婚礼、礼品等等杂七杂八的加起来10万能办完都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这全部加起来已经达到了110万。试问有几个家庭能一口气拿出110万。且不说农村了,就说城市里,有几个家庭能拿出110万的。
而在男女比例失衡的当下,男孩子是很难跟女孩子讨价还价的,那怎么办,那就是卷,疯狂的内卷。女孩子不断提高要价,最终价高则得。
而同样,越是偏远农村,越是资源贫瘠的地区,彩礼等要求更高。就是为了从婚嫁上获利。
而发达地区则松快的多,基本物资的满足让他们能够去考虑是否是对的人,人品怎么样、能力怎么样等等,而不用过度的考虑能提供什么样的条件。
我看网上有些人就提出,为什么不让城市的剩女嫁到农村去。
这种想法就太过于异想天开了,自古以来“门当户对”就是择偶时的最大的标准。在城市中长大的女孩她们见识过城市的繁华,也适应了城市的生活,且不论充沛的物资基础是租的还是贷的,她们是可以享受到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