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过世,孙女结婚有什么讲究?

如题所述

台湾这边的习俗~估计你们听到的应该差不多,再来就是重不重视的问题,
另外,爷爷的状况是怎麼样也要考量,不过这就无关习俗,是看你们心情上能不能调适的过来,

但须知道的礼俗如下 (顺孝娶】
百日 内完婚
百日内完婚:因为家里服丧中,百日之内办喜事,让喜事把家中不好的磁场中和,早日脱离哀伤,称为『冲喜』。在百日之内办喜事,不可放鞭炮,不可张灯结彩,不可大肆铺张,须一切从简。
2、对年後完婚:据习俗而言,家人往生,除七七四十九天的头七会回家看亲人外,至少一年後才会了解自己已往生,家人也才能真正走出伤痛;所以对年後办喜事,可以恢复一般嫁娶的热闹。
目前台湾已很少很少有三年服丧不为嫁娶的例子,因为时代的变迁,三年服丧不为嫁娶已不符合社会嫁娶需求!
家有丧事就要於百日内完婚,超过就要等一年後(对年)(做完一次三年的法事俗称除孝),不是说一定要三年後才可以结婚.
基於百日内娶及百日内嫁的问题:
这是针对家中有儿或有女因之前有订婚或有喜在身,又逢丧事,不得已才行的简便婚礼,又称暗婚。这里针对的对象是孝男或孙子等直属家属为主。

顺孝娶】
若直属亲人在儿孙们已论及婚嫁之日前不幸因故过逝,可於出殡当日,藉由直属亲人的出殡,前数小时择吉时,先行﹝寄孝制﹞,由媒人带领前去女方家去娶亲(若远道者新娘应早一日抵男方家附近饭店住宿),此时亲娘是吉利在身,应著礼服於家等候,因新郎有孝在身,由媒人代表进门去将新娘请出,亲迎至男方家,鸣炮、拜轿、扶出轿、进大厅、过火破煞、进房等一一进行,唯不举行拜堂.新郎及新娘迳行参加丧制活动,新娘穿新娘礼服加媳妇或孙媳妇之孝制由媒人和新郎共同扶持,步入灵堂,在魂帛灵位前行奠吊仪式.然後新娘及媒人在灵堂内观礼,直到启灵时送到辞客为止,脱下孝制再入新房,著轻便衣服出来稍为料理一些杂事.
这里有分煞饭前(满七前)娶及煞饭後(满七後)娶两种方式-
煞饭前:准新娘在奠礼当日早一步去作祭拜後先返娘家待嫁,男方新郎於亲迎日先﹝寄孝制﹞,抵达女方家依礼行仪,返回家门时,乃依婚礼进行,唯拜堂,向神明祖宗上香行礼後须另到魂帛前上香致敬,才进房坐锭.因婚礼简单,不可雇请康乐助兴及不放喜柬.
煞饭後:同前项,拜堂时,先向神明神位上香行礼後,次向祖宗和魂帛牌位同时上香行礼,才相互行结婚礼後进房,婚筵前先举行婚礼,婚筵正常举行,唯不雇请康人员助兴及不放喜柬.

【百日内娶】
於丧事出殡後,择一二吉日吉时作先後订婚及结婚或也可同一日订结婚.只不过在出殡当日准新娘是不过门的,而只是作﹝借送﹞之礼(出殡当日准新娘是吉利在身,要穿粉色衣物,前往奠礼会场去作奠吊),到达会场时,女方不可带孝制,只用红布头罩或红手圈系手参加孙子辈的奠吊仪式,祭拜完就回娘家.等百日内作订婚及结婚之礼,因属暗婚,所以是不发喜柬及不请康乐人员助兴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1-04
1、在不少地区要求在家里长辈去世后,儿子辈和孙子辈都要进行守孝,但是主要守孝的还是儿子辈。
2、孝期内,也就是3年内,不准进行喜事,以免红白相冲。也就是家里长辈去世后,晚辈们三年内不许结婚。
3、但也有特例,就是如果能在守孝开始的前三个月内完成结婚,也是可以的。
4、以上是一些婚俗中的旧习俗,而随着思想的开放,有多地区对于守孝也没有那么严格的讲究了。但至少会守孝百日,百日内日装丧服,忌讳颜色鲜艳的衣服,也不许去娱乐场所大吃大喝。等到三个月满后,晚辈们婚姻自由,可以选择结婚与否。